摘要:一个月前,中航信托公告其被托管,而早在年初,便有媒体爆出其已有多个项目陆续陷入兑付困境。近日,更是有报道称其业务均已暂停,且其工商信息显示新增一条执行标的超13.09亿元的被执行人信息。
任何新兴交易都有试错的过程,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成为试错的猎物。
一个月前,中航信托公告其被托管,而早在年初,便有媒体爆出其已有多个项目陆续陷入兑付困境。近日,更是有报道称其业务均已暂停,且其工商信息显示新增一条执行标的超13.09亿元的被执行人信息。
曾几何时,中航信托在保险业内亦曾声名远播——相对较低的保险金信托门槛,使得多家银行及保险公司纷纷成为其合作伙伴,将众多优质银行保险客户转化为中航信托的保险金信托客户。
借助保险金信托可拓展受益人范围以及保险金再次升值的理论利好,保险业亦因这一业务模式而斩获了不菲的保费。比如,业内有传闻,某头部公司的一位顶级销售人员,近三年来销售的保单几乎全部依靠保险金信托这一业务模式成交。
看似已无懈可击的保险金信托
理论上看,保险金信托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202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中明确了保险金信托的法律地位,一定程度上扫清了此前困扰该模式的法律障碍,使得保险金信托看上去似乎愈发无懈可击。
保险金信托模式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在资本传承角度打破了保险业极为谨慎的受益人范围问题。
尽管保险法未限定保险金受益人范围,仅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但实践中,保险业基于防范道德风险等因素的考量,在客户指定受益人时,基本都是参照《民法典》中继承人的范围予以认定,即超出被保险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范围之外的人员,保险公司基本不会接受其作为保险受益人。
但在社会关系形态日趋多元的当下,夫妻关系之外的情人、同性伴侣、僧侣同修等各类非传统关系间的资产传承需求日渐增多。
但如前所述,基于社会伦理、风险控制等需求,保险公司通常不会接受此类人员作为受益人出现在保险关系中。
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而保险金信托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的保险金信托版本中,基于信托协议的信托资产受益人范围较少设限,“把钱给到自己真正想给到的人”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与保险金的一次给付不同(年金险或减保操作除外),信托资产给付时灵活的自由规划安排,使得其满足了资产持有人更加多元的资产传承规划。比如,其可通过设置子女入学、结婚、生子等各种条件作为信托资产分配的条件,吸引客户更原因将保险金转入信托资产。
总之,即可关照当下,又可兼顾未来,保险金信托助力保险销售的价值不言而喻。
或许没那么安全的信托
可以预测的是,中航信托不会是最后一家风险机构。
可以预测的是,保险公司为了获取保费、信托公司为了获取管理费,保险金信托的门槛一定会越来越低。
同样可以预测的是,风险一定难以规避。
过去的十余年间,信托更多承载着的是资金的通道业务,而通道业务本身的风险早已不是秘密;与此同时,从过往信托投资的底层资产看,亦多以风险较高的地产等项目为主,相对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其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很多人会说,信托法明确规定“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的财产(以下简称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固有财产的一部分”,所以,即便信托公司出问题,自己的信托资产也不会受影响。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一旦保险金进入信托,成为信托资产,自然会直接衍生出投资风险,而基于信托本身的高风险偏好特性,进入信托的保险金能否保本、是否安全,则将转化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当然,退一万步讲,如信托资产投资的底层资产暴雷,客户追偿本金及利息仍存在可能性。
毕竟,从公开司法判例看,信托资产被挪用或虚假投资导致客户资产受损时,法院通常会支持由信托公司返还客户本金,某种情形下,即便未设置收益约定,亦会支持由信托公司向客户支付一定的预期收益。
不过,所有追偿的前提都需构建在信托公司本身未暴雷,或者至少在追偿时信托公司还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
但从监管文件看,至少目前的信托业仍存诸多问题。
继今年1月底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后,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自2007年实施后,18年以来的首次修订,而修订的重点则是加强信托业务全流程管理,并划出“六大红线”,明确禁止保本保收益、严禁不当销售、严禁通道类业务和资金池业务、严禁违规担保、严禁不正当交易或者谋取不当利益、严禁挪用信托财产等禁止性规定。
不管是意在堵漏洞,还是旨在防风险,从“六大红线”看,信托的安全性或许确实有待加强。
当保险金信托不再是有钱人的游戏
逐利是本性,机构或个人,无不如此。
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投保人而言,通过信托资产实现更灵活的资产传承无可厚非,因其本身的资产使得其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但对于绝大多数资产没那么充足的投保人而言,保险金信托潜在的风险或许不应被忽略,毕竟,对于本就非富非贵的普通公众而言,任何一个端口暴雷,都足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当然,对于风险的认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行业头部公司将大幅降低保险金信托设置门槛,而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普通公众将本就为数不多的资产通过保险最终注入信托。
风险自担、冷暖自知。
激进始终是金融机构的血性,但对于每天都在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普通公众而言,自己是否会成为别人试错的猎物,则是下行周期保护自己的必备甄别能力。
来源:保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