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量突破400GW大关的狂欢中,一家中国银粉巨头却陷入尴尬境地——建邦高科近日递交港股招股书,却被市场质疑"躺在白银上的生意还能做多久"。这家占据全球近10%市场份额的光伏银粉龙头,一边是年入40亿的亮眼营收,一边是毛利率不足4%的"纸片利润
导语
在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量突破400GW大关的狂欢中,一家中国银粉巨头却陷入尴尬境地——建邦高科近日递交港股招股书,却被市场质疑"躺在白银上的生意还能做多久"。这家占据全球近10%市场份额的光伏银粉龙头,一边是年入40亿的亮眼营收,一边是毛利率不足4%的"纸片利润",同时面临客户集中度高、现金流承压等问题。公司此次赴港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及海外市场拓展。选择港股或因A股对单一产品依赖型企业审查趋严,而港股能为其海外扩产计划提供背书。当光伏行业掀起"少银化"革命,建邦高科的IPO之路恰似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突围战。
15年从地方小厂到全球银粉亚军
建邦高科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山东济南,核心产品为光伏银粉,主要用于生产光伏银浆(光伏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成立15年来,公司踩着中国光伏产业扩张的鼓点,从一家地方小厂成长为年销594.1吨银粉的行业龙头,2024年占全球近10%市场份额,产品覆盖PERC、TOPCon、HJT等主流电池技术路线。
据招股书中披露,陈子淳是建邦高科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72.99%。今年33岁的陈子淳系山东建邦集团实控人陈箭之子,拥有福特汉姆大学跨学科数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纽约大学房地产硕士学位,曾担任山东建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目前是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CEO。
营收三年翻倍却现金流告急
过去三年(2022-2024年),建邦高科营收从17.6亿元增至39.5亿元,三年增长124%(年复合增长率50%),净利润从2420万元跃升至7950万元。然而,亮眼业绩背后是现金流持续恶化的隐忧。2024年建邦高科贸易应收款及应收票据飙升至1.75亿,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2.2倍。
更严峻的是,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2945万元,而短期计息银行借款却激增至2.06亿元,现金短债覆盖率14.3%,远低于制造业生存底线,公司资金压力极大。
建邦高科的毛利率水平已陷入行业 "冰点",其盈利能力之弱在光伏产业链中近乎 "透明",2024 年公司毛利率仅 3.3%。
作为 "白银搬运工",建邦高科高度依赖单一产品。2022年至2024年银粉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8.5%、99.1%、97.4%。这意味着任何影响银粉的需求或价格的负面发展均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建邦高科的命运被国际银价紧紧绑定着。2024年银价剧烈波动,银价上涨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光伏去银化颠覆性技术革命正在崛起
受生产成本高、技术壁垒高等因素限制,我国银粉高度依赖进口。由于白银、硝酸银、光伏银粉持续涨价,光伏行业正在掀起一场去银化的技术革命,通过银包铜、电镀铜等技术降低银耗。其中银包铜浆料已在HJT电池中实现规模化应用,而电镀铜技术仍处于中试阶段,尚未大规模量产。尽管存在技术瓶颈,但行业对"去白银化"的追求已对传统银粉企业构成长期压力。建邦高科虽已启动银包铜粉研发,但年投入26 45万的研发费用远不及竞争对手。
建邦高科的港股IPO之路,折射出光伏银粉行业在技术变革期的典型困境:一方面,行业增长红利仍在,公司营收持续扩张;另一方面,技术替代风险、成本压力及现金流管理问题亟待破解。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公司技术迭代速度、客户结构优化及现金流等问题。在"少银化"浪潮下,建邦高科能否从"白银搬运工"转型为"技术驱动型材料商",将决定其长期价值。
来源:凤凰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