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五) | 并肩抗日洪波曲(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8:09 1

摘要:清乾隆初年,林家开台祖林石由福建漳州平和县移居台湾,辗转迁徙,家族最终定居更近“番地”的台中阿罩雾(雾峰)。数代人含辛茹苦,艰难拓垦,几经起伏,终成地方首望。顶厝和下厝两支子孙繁茂,崇文尚武,各有卓才,涌现了福建陆路提督并兼领水路提督林文察等一代骁将和林文钦等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台湾被迫割让

但台湾同胞从未屈服

“誓不臣倭”的呐喊响彻海峡两岸

无数家族前赴后继

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家园

近日

“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

在郑州开展

为铭记台胞抗日壮举

共守两岸血脉根脉

“豫台一家”公众号推出系列图文展

之主题五“并肩抗日洪波曲”(上)

并肩抗日洪波曲

雾峰 林家

清乾隆初年,林家开台祖林石由福建漳州平和县移居台湾,辗转迁徙,家族最终定居更近“番地”的台中阿罩雾(雾峰)。数代人含辛茹苦,艰难拓垦,几经起伏,终成地方首望。顶厝和下厝两支子孙繁茂,崇文尚武,各有卓才,涌现了福建陆路提督并兼领水路提督林文察等一代骁将和林文钦等兴文重教的地方耆秀,乙未抗战的爆发更是让雾峰林家和台湾近代史密不可分。

▲阡陌纵横、泉源丰沛的阿罩雾滋养“台湾第一家”

▲气势宏伟的雾峰林家祖厝“宫保第”

▲摄于1927年,中坐者为身穿二品诰命服的林朝栋夫人杨水萍

▲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雾峰林家题赞“三代民族英雄 百年台湾世家”左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创会理事长林光辉

林朝栋(1851-1904),开台第六世,林文察之子,受刘铭传器重而统领全台营务,中法战争以来率乡勇“ 栋军”屡克犯台之敌。乙未抗战之后,誓不臣倭,愤而举家内渡。

▲雾峰林家“栋军”军服

林祖密(1878-1925),开台第七世,林朝栋之子,童年即随父于军旅,其父内渡后奉命回台管理家业。1904 年趁赴厦门奔父丧之机举家迁回祖国并主动退出日籍,成为辛亥革命后台胞恢复中国国籍第一人,由此放弃在台家产亦所不惜。他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并深受赏识,被孙中山亲自委任为闽南军司令,以反日志向坚定而名世。1925 年不幸被反动势力杀害,牺牲时年仅 47 岁。

▲孙中山亲笔签署的闽南军司令任命状

林正亨(1915-1949),开台第八世,林祖密之子,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报考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入广西昆仑关抗战并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九死一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台投身二二八起义,白色恐怖中在马场町英勇就义。图为林正亨远征前在戎装照上自题《满江红》咏志。

▲1944年林正亨赴缅前全家合影

林双盼(1918-2010),林祖密之女,自幼仰慕父祖抗日事迹,18岁放弃雾峰大宅锦衣玉食奔赴抗日烽火中的祖国大陆,先后辗转南京、重庆等地参加抗战,最终奔赴延安走上无产阶级革命大道。

▲1937 年林双盼在山东第九后方医院的戎装照

林朝崧(1875-1915),开台第六世,字俊堂,号痴仙,1902年与侄子林幼春及彰化诗人赖绍尧等出面倡建栎社,1906年诗社正式组织化。作为栎社发起人,寄言故国之思,弘扬中华文化,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林献堂(1881-1956),开台第六世,林文钦之子,日据时期抗日民族运动领袖,被称为“台湾议会之父”。毕生倡导台胞反殖民运动,曾任台湾文化协会总理、新民会会长,参与创立台湾民众党、台湾地方自治联盟并组建台湾光复致敬团。

▲著名政治思想家梁启超书赠林献堂诗作

▲立于莱园的林献堂之父台胞文化先驱林文钦像

林幼春(1880-1939),开台第七世,诗文各体兼具,与胡南溟、连雅堂鼎足日据台湾诗坛,和林朝崧叔侄并称“大小阮”,其《南强诗集》被时论誉为“万劫不磨之民族精魂之所寄”。1923年因抗日遭刑,在狱中吟诵反日《狱中十律》,以文天祥浩然正气自勉,坚持不说日语、不穿日本和服,严守中国生活传统。曾任《台湾民报》董事长,为台湾人民向日本总督府发声。

▲林幼春《狱中诗作》

两岸 丘家

丘氏家族在清乾隆末年(18世纪末)自广东移民台湾,最初定居台中县东势镇东新巷一带,数代耕读传家,成为台湾中部客家士绅代表。

甲午战争爆发后,迁台第四代族长丘逢甲奉旨督办团练,厉兵秣马,积极备战。《马关条约》割台消息传来,丘逢甲与兄长丘先甲愤然上书台湾巡抚唐景崧强烈抗议,志愿誓死保台。他担任义军统领与来犯日军殊死鏖战,终因实力悬殊,被迫潜归广东原籍。

作为著名的台胞革命家,丘逢甲在祖国大陆潮州、潮阳、澄海等地大力传播中华文化并创办同文书院,在国民教育与思想启蒙上建树甚丰。他始终站在历史潮头,积极投身同盟会活动,参与策划反清起义,冒险营救遇险革命党人,坚信祖国民主革命必将推动台湾光复。1912年积劳成疾病逝前遗言:“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创立的“同文学堂”

▲丘氏在广东蕉岭的“念台精舍”

丘念台(1894-1967),丘逢甲三子,继承逢甲遗志,毕生致力于台湾光复和台胞解放。1914年官派留学日本期间筹组“东宁学会”,促进两岸青年交流。1930年,在广东省立工业学校校长任内设立华侨补习班,招收台籍学生赴粤开展爱国教育,遭日本领事威胁却不为所动。祖国抗战爆发后,两度出山海关慰问东北义军并在广东创建“东区服务队”,是台胞抗战杰出代表。

▲丘念台(1894-1967)

▲丘念台抗战期间在粤北组建东区抗日服务队

▲两度出关慰问东北抗日义军

▲位于广东蕉岭的东区服务队纪念亭

▲1937年12月,丘念台作《闻南京陷倭感赋》心系祖国安危

来源:豫见台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