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例儿童反复发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8:00 1

摘要:现病史:患儿于 20.11.13 日夜间出现发热,体温高达 39.5℃,服美林下降又复升,稍有咳嗽,阵发性渐增多,且出现呕吐,非喷射性,偶时诉有腹痛及右侧下颌疼痛。14 日下午就诊我院,拟诊断「支气管炎、胃肠功能紊乱」给予抗感染、止咳、退热及补液维持水电平衡,

第一部分:病例描述

患者信息: 4 岁女孩。

主诉:反复发热半月,伴间歇性咳嗽、右耳疼痛。

现病史:患儿于 20.11.13 日夜间出现发热,体温高达 39.5℃,服美林下降又复升,稍有咳嗽,阵发性渐增多,且出现呕吐,非喷射性,偶时诉有腹痛及右侧下颌疼痛。14 日下午就诊我院,拟诊断「支气管炎、胃肠功能紊乱」给予抗感染、止咳、退热及补液维持水电平衡,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入院后有出现右耳疼痛,考虑中耳炎。治疗一周患儿咳嗽减轻,但体温仍反复,呈驰张热,右侧下颌及右耳仍疼痛, 20 日应家长要求转上级三甲儿童医院治疗。在儿童医院摄胸片提示支气管炎,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MPIGM 阳性,诊断「支气管炎、脓毒血症」给予阿奇霉素静滴五天,甲泼尼龙抗炎等处理,体温正常 2 天后于 11.28 出院。但出院当天夜间患儿体温再次上升达 39.9℃,口服美林下降但有复升,有畏寒,且又出现咳嗽、右耳疼痛,再次拟「支气管炎、急性中耳炎」收住我科治疗。病程中无皮疹、关节肿痛出现,无结膜充血、指端肿胀脱皮发生,无咯血、进行性消瘦、胸痛等症。体温下降后精神状态尚可,纳稍减,睡眠欠佳,二便如常。

既往史:既往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史,在雾化吸入皮质激素及口服白三烯拮抗剂治疗。有「尘螨、鸡蛋白」过敏。否认有流行病学史。

第二部分:常规的检测结果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等

1. 血常规及炎症指标:

日期

白细胞×10^9/L

中性粒%

淋巴%

血红蛋白g/L

血小板x10^9/L

超敏CRP(mg/L)

PCT(ng/mL)

20.11.14

28.43

88.5

11.2

146

387

91.4

0.88

20.11.17

9.59

55.8

42.5

137

328

142.9

20.11.19

9.48

60.2

37.4

132

368

87.5

0.24

20.12.01

9.69

57.4

40.1

127

315

88.4

0.26

20.12.03

11.70

58.0

38.5

125

378

59.1

20.12.07

9.53

42.0

55.8

116

295

76.0

0.08

20.12.13外院

6.88

0.23

69.2

127

345

9

2. 尿、便常规:均未见异常。

3. 肝肾功能:20.11.14 及 20.12.01 二次检查未见异常。

4. 影像学检测:

20.11.16 颈部 B 超:双侧颈部(II 区)淋巴结肿大;双侧腮腺及颌下腺未见明显异常。

20.12.07 中耳 CT:双侧中耳乳突炎(右侧为著);扫及副鼻窦炎症;腺样体肥大。

5. 常规培养、涂片、核酸检测、抗体/抗原检查:

20.11.15 支原体抗体:

MPIGM 定量:1.34, 阳性(正常

EB 病毒抗体:EB-EAIGM:0.07, 阴性 EB-NAIGG:4.0U/mL EB-VCAIGM:0.97, 阴性 U/mL EB-VCAIGG:

20.12.07 流感病毒 (抗体) 三联检:

流感病毒 A、B 型及副流感病毒 IGM 均 阴性

抗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MP-IgM):阴性

抗肺炎衣原体 IgM 抗体(CP-IgM):阴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 IgM 抗体(RSV-IgM):阴性

腺病毒 IgM 抗体(ADV-IgM):阴性

柯萨奇病毒 IgM 抗体(COX B-IgM):阴性

外周血涂片未见异常细胞。

6. 细菌培养及鉴定 (血液): 20.11.03 无菌生长 (5 天);20.12.07 无菌生长 (5 天).

第三部分:mNGS 检测

20.12.07 反复发热 24 天时送检外周血及痰标本各一份。

1. 血标本 PDC-seqTM 检出微生物:人腺病毒 1 型,人腺病毒 5 型;耐药基因未检出。

2. 痰标本 PDC-seqTM 检出微生物:人腺病毒 1 型,人腺病毒 5 型,耐药基因未检出。

第四部分:鉴别诊断

1. 肺部感染:患儿有反复发热、咳嗽呼吸道症状,但肺部体征、胸片征象均不典型。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有反复发热,有淋巴结肿大,但肝脾无肿大,外周血涂片未见异常细胞,EB 病毒抗体阴性,可排除。

3. 结缔组织疾病如川崎病:患儿有反复发热,有淋巴结肿大,但缺乏皮肤粘膜的改变,血小板计数无增高,故未考虑。

最后诊断:支气管炎、急性中耳炎(腺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

第五部分: 治疗经过及预后

患儿 20.11.14 日下午就诊我院,给予头孢唑肟抗感染,止咳、退热及补液维持水电平衡;同时完善相关检查,查 MPIGM 定量:1.34 呈阳性,又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三天,患儿体温仍反复,呈驰张热,咳嗽减轻,右侧下颌及右耳疼痛明显,17 日复查血超敏 CRP 持续升高,改头孢哌酮舒巴坦加强抗感染。三天后 20 日体温仍波动在 38.5℃ 上下,应家长要求转上级三甲儿童医院治疗。在儿童医院 诊断「支气管炎、脓毒血症」给予头孢+阿奇霉素静滴五天,甲泼尼龙抗炎处理,体温正常 2 天后于 11.28 出院。但出院当天夜间患儿体温再次上升达 39.9℃,口服美林下降但有复升,且渐出现咳嗽,右耳疼痛,20.12.01 再次拟「支气管炎、急性中耳炎」收住我科予头孢唑肟、阿奇霉素二联抗感染,奥司他韦抗病毒,热毒宁清热解毒,甲泼尼龙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中耳 CT、病原学检测。患儿体温仍反复高热,可达 39-40℃,在 12.07 予采血及痰标本送 mNGS 检测,120.12.09 上午报告明确腺病毒感染,但因家长要求 20.12.09 出院再次前往某全国知名三甲儿童医院,体温次日即正常,继续抗感染(头孢曲松)巩固治疗三天后出院。后随访一直正常。

案例总结:

该病例反复发热 3 周多,从血像看提示有细菌感染,而在常规的病原学检测中提示支原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其他特殊感染或结缔组织疾病等依据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明确感染源对医患来讲都极为迫切。这个病例血、痰标本 PDC-seqTM 检出微生物:人腺病毒 1 型,人腺病毒 5 型。在儿童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中多见腺病毒 3、4、7 型,1、5 型腺病毒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引起严重感染。该病例体温反复可能是多重感染所导致,第二次入院持续高热 10 余天后体温下降,与腺病毒感染病程也相符,感染控制后病情好转。在这次诊疗过程中 mNGS 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能快速、客观的检测出临床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为临床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来源:智享健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