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悠长,彭城七里绽放一城风华

B站影视 2024-12-12 16:19 2

摘要:2023年,徐州开始打造以“彭城七里”命名的徐州历史文脉。这个文化IP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还是一项顺应群众期盼、以“绣花”功夫改造提升老城风貌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

在徐州故黄河畔,登临十八米高的黄楼之巅向南远眺,一条由彭城七里串联而成的璀璨文脉“项链”跃然眼前,纵贯南北,熠熠生辉。

2023年,徐州开始打造以“彭城七里”命名的徐州历史文脉。这个文化IP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还是一项顺应群众期盼、以“绣花”功夫改造提升老城风貌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传承

唤醒千年文脉,守住城市“根”与“魂”

“彭城七里”作为徐州城市发展的“根”与“魂”,生动记录了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这条轴线上的历史印记,该如何保护传承?

为了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徐州以历史文脉保护为核心,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编制完成了《徐州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开发规划》和《历史文脉城市更新设计方案》。

2023年,“彭城七里”项目正式启动,该工程南起云龙山脚下的下圆墩遗址,北达故黄河畔苏轼为纪念抗洪所建的黄楼,全长3.5公里,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串联起黄楼、文庙、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大同街、城隍庙遗址、回龙窝、快哉亭公园、户部山、博物馆等重要历史文化节点,成为徐州历史文脉的集中展示区。

文庙“一眼万年”打卡地

从距今4300年的龙山文化肇始,涵盖新石器、两汉、南北朝、两宋、明清、民国、现代等7个历史时间段,区域内分布了共97处235个历史文化遗存,是徐州厚重历史的精华、千年文脉的基地。

“彭城七里梳理出235个历史文化遗存,打破了各点位之间的空间隔阂,把每段关于徐州的文脉故事自然融合,值得细细‘品读’。”徐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品读历史的悠长韵味时,应该对历史遗存实施整体性保护,让它们以完整的姿态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徐州历时1年编制出《徐州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开发规划》,在设计上通盘考虑整体性保护,打造“彭城七里”展示馆为核心的文脉展示体系,构建“串点成线、集线成网”保护格局;在建设上修旧如旧开展原真性保护,借鉴孔庙建筑形制修缮文庙,户部山片区建筑内部改造时融入明清建筑元素,钟鼓楼、花园饭店等提升时注重体现民国时期建筑特点;在技术上科技赋能开展创新性保护,运用数字影音、AR/VR模拟、交互式设备等科技手段,对文庙街区、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彭城七里”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为城市留下文脉。相信随着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被系统激活,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鲜活注脚。

徐州文庙历史文化街区 郑阳 摄

串联挖掘

文商旅深度融合,焕新七里轴线

手执印有“徐州”二字的漆扇、穿着粉色碎花图案的汉服,从西安来徐州旅游的刘晓慧在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的入口处,侧对着266米的徐州苏宁高楼,别有寓意的“一眼万年”打卡完成。

提到徐州文庙,作为“彭城七里”的重要节点,于今年4月正式开街运营。由于过去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很多当地人都对它知之甚少。然而,经过一番精心的设计与改造之后,现在的徐州文庙已经焕然一新,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场所。

漫步于文庙街区之中,市民王先生由衷地感叹:“这里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一边是古朴素雅的历史韵味,另一边则是现代时尚的潮玩气息,古今融合的体验,很独特。”

历史文化遗产的串联挖掘,重点在于盘“活”,更好融入百姓生活,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如今,文庙的开街让百姓及游客一览“江北第一楼”的风采。街区更有多个“首店”业态强势加盟,让文庙的网红气息达到Next Level。在社交平台上,文庙街区更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开街以来,完成首店招引120家,杨记隆府、有云川菜、seesaw咖啡等一大批徐州首店、网红品牌落地运营,通过潮流+时尚头部品牌首站导入,打造了24h复合多元商业社交空间。

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是连接徐州南北历史文脉的关键节点。街区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其原址是清代至今一直延续的居民区,文化底蕴深厚。街区于2018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是融合了传统建筑、休闲娱乐、特色商业和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载体。街区中包括高端人文客栈、非遗文化传承场所、自创本土文创品牌零售、国风演艺、地方老字号、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是一处充满活力的市井生活夜经济文化空间。回龙夜肆开业后,已有超过80家商户入驻,形成了集“夜游、夜娱、夜购、夜秀”于一体的夜经济生活圈,充分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氛围,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徐州市的地标性打卡地点。

“彭城七里”重要文化节点的成功打造,正是徐州对文化串联挖掘与创新的生动诠释。文商旅的深度融合,也让“彭城七里”焕发出新的活力。

顺应期盼

推动城市更新,以“绣花”功夫打造民生工程

“小区附近的立体停车楼开始动工建设了,我们街坊邻居都特别激动,等建好启用,大家停车就方便多了。”住在莲花井小区的胡大爷激动地说。

建立体停车楼、建网红智慧型农贸市场、铺设市政管网、进行市政道路整治……众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在“彭城七里”整体规划打造中被接连开启。

“彭城七里”位于老城区,“七”契合了文脉中轴线南北长7华里、更新片区面积近7平方公里、划分7个更新单元,这个“里”字,不仅是长度单位,还有居住片区、街巷、故乡的含义,符合城市更新以片区为改造单元、以人为本的理念。“彭城七里”的建设在赓续历史文脉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通过微更新方式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顺应百姓期盼。

泉山区美景 马宁 摄

“一道街的管网已全部铺设完毕,还差沥青铺设,因为要和景观相配套,其他景观还在改造中,所以我们要保持同步再完成沥青的铺设。示范段的管网项目已经完成80%了。”据彭城历史文脉城市更新工程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彭城七里”项目中,涉及管网铺设的总长度千余米,另外百姓比较关注的纺工医院停车楼与和平路停车楼项目也已启动,这两处立体停车楼规划车位分别为156个及162个,将极大缓解周边居民出行停车需求。另外,网红智慧型农贸市场、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也正式动工,旨在彰显市井韵味,还原彭城风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城七里”项目的规划中,石磊社区将建设一处嵌入式服务中心,用地面积854平方米,建筑面积685平方米,这是一处集文化休闲、养老服务、便民服务、儿童托管、社区助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建成后,将成为徐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典范。

再将目光向北移,今年4月,鼓楼区启动历史文脉一期暨文庙街区周边建筑外立面改造项目,涉及河清路70号、黉学巷18号楼、2号楼三栋居民楼和一栋办公楼。斑驳不堪的旧阳台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仿古面砖,不仅与文庙街区风格一致,也更加防水,如此细致的“绣花”改造,收获百姓们点赞。

可以说,在城市更新方面,“彭城七里”不仅是历史深度与文化传承的标尺,也是城市转型与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待2025年“彭城七里”开街后,必将为古城徐州再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晓培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