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专栏作者均来自汉寿县公安机关不同岗位的普通民辅警。不同的年代,相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同样的选择。“60后”老当益壮不缺位、“70后”中流砥柱善作为、“80后”昼夜不停加速度、“90后”冲锋一线敢担当、“00后”朝气入列勇向前。他们是父母、是儿女;他们尝酸甜
【编者按】本专栏作者均来自汉寿县公安机关不同岗位的普通民辅警。不同的年代,相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同样的选择。“60后”老当益壮不缺位、“70后”中流砥柱善作为、“80后”昼夜不停加速度、“90后”冲锋一线敢担当、“00后”朝气入列勇向前。他们是父母、是儿女;他们尝酸甜、试苦辣;他们看百态、扬利剑;他们守一方、护安宁。
在这里,他们讲述自己的工作、生活与思考。用坚守和奉献诠释着金色盾牌的绝对忠诚,用青春和热血传承着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从答题到解题
撰稿人:汉寿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周榟璇
初入警营时,我怀揣着厚厚一摞公考使用过的复习资料。那些公安专业知识的考题,被我像拼图游戏般拆解重组,最终化作笔试成绩单上漂亮的分数。作为社招入警的内勤民警,我曾天真地以为,能解出试卷上的案例分析题,就能处理好办公室里的千头万绪。
直到第一次撰写案情分析时,我才惊觉自己的无知。那些在考场上被我机械勾选的“ABCD”,在实际工作中突然变成了活生生的难题。法律文书上的专业术语,在具体案件中竟有如此多微妙的变化;办案流程中的时间节点,实际操作时需要兼顾的人情事理,是任何教材都无法详尽描述的。
记得某个深秋的傍晚,当我面对一份需要紧急报送的材料手足无措时,隔壁工位的师傅放下手中的茶杯,接过我手中的文件,三下五除二就理清了轻重缓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考试时死记硬背的“三日内报送”,在实践中需要的是对整个案件脉络的把握,是对各部门协作关系的理解。
还有一次接待走失老人的家属,在烈日炎炎的正午时分,老人的子女报警完仍在门口苦守,不肯离去。刑警大队值班的前辈搬来凳子、端来茶水,轻声细语解释监控排查需要时间,安抚家属情绪。我才明白,原来考卷上简化为“受理-转办-反馈”的流程,现实中需要这样的耐心与温度来传递。
如今,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还留着当年的复习笔记,但更多的“工作智慧”却写在便签纸上,贴在电脑边缘:各个警种的责任分工,群众来访的常见问题回答,甚至办公室打印机卡纸喷墨的解决办法……这些琐碎的记录才是内勤工作真正的“考点”。
从答题到解题,从背诵到理解,这一年的成长让我懂得:警营里的学问,永远在书本之外。它藏在前辈和同事随口点拨的一句话语里,藏在深夜加班时突然开窍的瞬间,更藏在每次把“按规定”变成“按实际”的灵活处理中。作为内勤民警,我们或许不用冲锋陷阵,但那些被我们细心整理过的材料、准确传递的信息,同样是守护平安的重要力量。现在的我,学会了不再机械地套用书本知识。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公安专业知识,永远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静静生长。
来源:法周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