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的名字都与命运有关,所以在取名字时,不仅要根据族谱家规,还要顺应生辰八字。
都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的名字都与命运有关,所以在取名字时,不仅要根据族谱家规,还要顺应生辰八字。
同时,名字既要朗朗上口寓意好,也不能用太大的“字”,以免孩子“压不住”。
就比如老一辈常说的:“男不带天,女不带仙。”
不过,每个地方的习俗和说法又不同,有的人认为贱名好养活,也有的人认为名字响亮受老天眷顾。
但有这样一个字,它几乎被视为禁忌,即便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也仅有三个人的名字中带有这个字。
而这个字就是“王”,那名字中带有王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又能否证明这种禁忌的存在?
自古以来,"王"字不仅仅是个姓氏,它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天命与统治。
在传统文化中,王者象征着天命的赋予,而非凡的“王”字背后,往往隐藏着命运的沉重与不容触碰的禁忌。
早在先秦时代,王者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界限便已分明,帝王的权威象征着“天命”,而“王”字一旦与某个不合适的人名相联,便有可能被视为对天命的不敬。
在一些古籍中,甚至明确提到过“王”字的使用具有某种禁忌,尤其是平民百姓的名字中,若带有“王”字,往往会引来不祥之事。
所以,在历史上,名字中带有“王”字的人,也仅仅只有三人,他们的结局虽各不相同,但却都令人唏嘘不已。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说起骆宾王,那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著作《咏鹅》,作为唐代的文学才子,骆宾王7岁时,就以《咏鹅》一诗名震京城,成为文人争相传颂的佳作。
当时许多人为骆宾王的才华折服,也为他未来的前途充满期待,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波澜起伏、令人叹息的命运。
骆宾王出生于江南一个士族家庭,家境虽不算富裕,但也颇具学术氛围,他自幼聪慧,诗文才情出众。
但骆宾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更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精湛的文学素养,他的才华让许多人认为,他将会是唐代文人的佼佼者,朝堂上必有一席之地。
然而,命运对骆宾王并不如人所愿。
当时唐朝政治腐败,朝廷内外勾心斗角,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废掉了李显,并开始铲除异己,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在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而作为徐敬业的幕僚,骆宾王便撰写了《讨武曌檄》,痛斥了武则天的行为。
可最终徐敬业兵败被杀,而骆宾王也不知所踪,有人说他被迫投江自尽,也有人说他削发为僧,总之他骆宾王的结局是比较凄惨的。
顾野王原名叫做顾体伦,时南朝梁陈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的家境平凡,甚至可以说略显贫寒,但他从小便聪慧过人、学识渊博。
在踏上远行的路途时,顾野王遇见了一位年迈的智者,智者对他说:“年轻人,想必你有许多未竟的理想与抱负,但切记,机会并非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番话似乎点醒了顾野王,于是他效仿偶像“冯野王”,将名字改为了“顾野王”。
之后,在这一场大战中,顾野王凭借过人的才智与对局势的精准判断,成功帮助一方势力稳定局势,并因此获得了重要职位。
从那时起,他的名字渐渐传开,成为了周边诸国都要关注的关键人物。
不过严格来讲,顾野王只是他的字号,而非真实名字。
冯野王出身显赫,是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子,年少时,因为父亲做官的原因,成为了太子中庶子,所以从小就博览群书。
18岁时,冯野王毛遂自荐,希望担任长安县令,但丞相却认为他年轻所以便给拒绝了。
但之后,冯野王又通过立下功劳次序补任当阳县令,之后才能出众的他,在汉元帝时期,又升任了陇西郡太守,并因得到皇帝赏识,出任了大鸿胪一职。
后来,御史大夫李延寿病逝,职位空缺,朝中很多官员都推荐冯野王出任御史大夫,但汉元帝却认为,冯野王是妃子冯昭仪的哥哥,如果让他出任的话,外界一定会又徇私的流言。
所以,最后汉元帝提拔少傅张谭出任御史大夫。
到了汉成帝时期,忠诚正直、富有谋略的冯野王,被大司马王凤视为眼中钉,最终被罢免官职回到山西老家。
晚年,郁郁寡欢的冯野王在家中病逝,而从这之后,他的家族便走向了衰落。
除了以上三人之外,还有一位女性的名字中也有“王”,而她就是“郭女王”。
郭女王是曹丕的皇后,据说在她出生时,天地发生异象,所以其父便认为,女儿未来必定是女中君王,于是便给她取字“女王”,而非名字。
在29岁时,样貌出众的郭女王被送入东宫,成为了曹丕的宠妃,但她并非花瓶,常常给曹丕出谋划策,帮助曹丕成为了太子,所以在曹丕上位后,郭女王就被立为了皇后。
不过,除了郭女王之外,曹丕还有一位非常漂亮的正妻“甄宓”,甄宓不仅给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家世背景也比郭女王好。
反观郭女王,她没有给曹丕生下一儿半女,虽然成功登上了皇后,但最终也不知去向。
来源:漫悠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