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觉得时代在“内卷”,那你就永远没有机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7:31 1

摘要:读懂毛选的前提是,理解毛主席对“旧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判断。毛选中的一切论断、一切方法,都建立在这个时代判断基础上。(大意)

1

营销大家刘春雄老师,有一个很经典的观点:

读懂毛选的前提是,理解毛主席对“旧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判断。毛选中的一切论断、一切方法,都建立在这个时代判断基础上。(大意)

对时代发展的性质判断错了,就没有把趋势判断正确的可能,也就意味着永远抓不住市场机会,误打误撞抓住最后也剩不下。

很不幸,这两年企业界普遍对时代出现了严重误判:

他们把竞争激烈判断为内卷,把粗放式高速增长变为精细化集约式增长判断为内卷,把信息时代改造工业时代带来的结构变化判断为内卷。总之是无处不卷。

说句不中听的,一旦一家企业做出了“内卷”的时代判断,意味着它已经出局了

“内卷”的学术定义是“没有发展的增长”。但我们熟悉的“内卷”是个网络词语,没有精准定义,但含义上有共识:大家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得到了更少的结果。

最形象的比喻是:江湖厮杀,人人都得到了一本葵花宝典。不练吧,很快被敌人碾压,小命不保。于是大家都练,结果是原来打不过的还是打不过。江湖排名没提高,低头一看,少了二两肉。

还有个形象比喻是剧场效应,大家都在好好看戏,前排人站起来了,于是后面的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看戏体验没提高,所有人都成了站票。

形象的比喻、对激烈甚至恶化竞争环境的感同身受,让“内卷”这个词瞬间情绪值拉满。

行业内卷、内卷时代、不得不卷、逃离内卷、内卷式竞争,成了如今的舆论热词,成了当下最显性的大众共识。

但对于内卷的认识,对所谓的内卷的应对,乃至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在内卷。大部分人的认识是有问题的。

出发点错了,后面就都错了,第一粒扣子扣错了,下面的扣子也跟着错了。

2

先出两道判断题,看大家的对内卷的基本认识是不是有问题。

都给孩子上补习班,是不是教育内卷?某行业打价格大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是不是内卷?

请思考二十秒钟,再看下面的说明。

上答案。

都给孩子上补习班是内卷,但行业价格战不是内卷。

我们知道,咱们是应试教育,是筛选机制。上不上补习班,高校对孩子们的录取人数是恒定的,如果个别人上补习班,这个机制对他可能有点利处。所有人都上跟所有人都不上,筛选的结果基本一样。

都补习的结果是,孩子牺牲了部分健康、牺牲了社交、牺牲了一些自由时间,最后得到了几乎一样的结果。在小学中学,靠着刷题获得的那些所谓知识,最后全无用处。

这就相当于练“葵花宝典”,典型的内卷。

但打价格战完全不一样。它在一个自由市场竞争的体系中。

大家都降价,卖家利润低了,但消费者获得实惠,甚至有原来买不起的消费者开始购买,创造了新的顾客,市场扩大了。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个个纷纷降价,一定有人撑不住。撑不住的无非三个选项,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寻求变化,想办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要么寻求创新,开辟新的道路,跳出原来的竞争框架。

这些撑不住的先离场,剩下的平均市场份额会变大,但降价往往还会继续,还会有人继续撑不住。这些撑不住的,还是重复上面的动作,要么淘汰、要么提效、要么创新。

竞争会不断持续,有时候激烈,有时候缓和,最后在一个阶段内,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行业集中度往往高到恐怖,比如五大啤酒品牌,占据市场大半壁江山,四大流通药企,占据医药流通领域的一半,两大乳制品,占据了液态奶的一半,几大互联网电商平台,垄断几乎所有的电商GMV。

未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形成类似的产业格局。

我们要学会从未来向现在看,早一点寻找和明确自己在未来格局中的位置。早一点未雨绸缪,这是战略性的问题。

看,这就是上补习班和打价格战的不同。

都上补习班,所有人都增加了努力,但竞争格局没有改变,没有受益者,甚至所有人都是受害者。社会效益没有提高,是零和甚至是负和博弈。

打价格战,所有人都做了努力,结果是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变。原赛道的竞争者,大幅度减少。消费者获得了更实惠的价格或者更快捷的服务,企业提高了效率,市场得到了更充分发展,促进了市场的创新,甚至形成了新的赛道。

上补习班是零和或负和博弈,价格战(其它自由市场的商战也是)是正和博弈,整个社会的总收益大幅度提高,市场格局发生改变,但以牺牲、淘汰或削弱大量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为代价。

3

自由市场中,只有内卷的方法,没有内卷的时代

消费者用钱自由投票,是商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他们一定会投向那些价格更适合、更能满足需求、获得更大价值的商品。

这样就倒逼,所有的企业都要不断提高效率、不断优化供应链、不断创新,最后的结果是消费者获益,商业总效率提升。

但残酷的是,大量的平庸企业会因此被淘汰。当这些企业认识不到其中的深刻规律,就会认为自己是被“卷死”的,不认为是自己是没有满足需求而被市场淘汰的。

大多数王朝的前几代皇帝是“明君”,因为开国初期,民生凋敝,土地荒芜,你只要制止了战争,不胡折腾,靠四个字就能把国家治理的比较好——轻徭薄赋。老百姓努力生活,捎带着就把国家带好了。

一旦王朝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常态,发展速度没那么快了,治理国家的难度就大了。皇帝明明小时候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有更强大的治理国家的班底,仍然错误频出,一不小心就成了亡国之君。

中国的企业老板,很多人有这种“明君”幻觉。我们从短缺经济发展过来,四十多年的改开红利、技术红利、全球化红利、信息革命红利,让无数企业取得了成功。

但当丰裕时代到来,我们告别了高速发展,进入了常态。很多企业鸟枪换炮,上了更好的设备、更好的管理系统、引进了专业职业经理人、引入了大数据,却突然发现不会做生意了。

消费者用投票对你提各种“严苛”的要求,即便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也是暂时的,因为他们很快就会有新的要求。一旦你无法满足,立即就会遭受消费者惩罚。

他们轻则抱怨,重则抛弃甚至四处传播你的坏名声,让你积累多年的品牌基础、渠道基础彻底崩溃。这就是市场之鞭

很多企业误认为这种状况是内卷,是同行们都在做没有增长的努力,自己不得不做。

他们呼吁同行希望减少这种行为,呼吁权力部门制止这种行为,希望制造舆论获取同情、甚至攻击这种行为试图否定其正当性。但这些都毫无用处。

很多人没想到,这才是正常的竞争状态。只不过在市场的高速发展期,由于跑的足够快,市场的鞭子还没来得及抽到你身上。

但也有很多企业,能够认清所谓内卷的真相:“不是友商太残忍,而是用户太无情”。他们通过提高效率,主动参与竞争,投入研发等手段,来获取用户的欢心,并塑造自己持续获得用户欢心的能力。

2024年,先后有227款新能源降价,价格的集体降低让新能源车的市场接受度大幅提高,同时又倒逼车企提高了效率。

几个月前杀入外卖市场,依靠补贴和舆论战,京东目前的日单量已达几百万单,虽然在骑手规模、店家数量上还远远不如美团。

但给了商家更多的选择、给了外卖骑手新的机会,客观上提高了商家和骑手的话语权。提高了整个生态的效率。

华为长期以高研发费用闻名,近些年更是高达每年上千亿,占其营业总额的20%以上。

其它行业,如恒瑞制药,2024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更是高达29%;就是传统行业中,被很多无良媒体抹黑的海天,去年也投入八亿多的研发费用,在发酵技术上屡有斩获。

市场经济下,时代从不内卷,但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重新投票。

如果你觉得你在被迫内卷,那就完全判断错了方向,忽视了用户,忽视了市场规律,判断错了趋势,自然也就会用错应对手段。

结果必然是,盲人瞎马,夜半深池。

而那些对趋势有正确判断企业,恰恰能够借此机会,通过创新、通过更高效的运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确立在未来的领导地位,至少占据牢固的一席之地。

因为,这不是内卷时代,而是消费者主权时代,是从粗放式到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大调整,是一场彻底的结构体出清

建议每一个老板,摘掉你办公室的“舍得”和“天道酬勤”,一律换上“凡是发生,皆有利于我”,相信一定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变化和好运气。

来源:全域运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