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18年苹果高调聘请谷歌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开始,苹果希望借此成为AI领域的强者,但七年后的今天,苹果的AI进展远不如预期,Siri的升级一再延迟,甚至引发了用户的不满和法律诉讼。
►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从2018年苹果高调聘请谷歌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开始,苹果希望借此成为AI领域的强者,但七年后的今天,苹果的AI进展远不如预期,Siri的升级一再延迟,甚至引发了用户的不满和法律诉讼。
日前,彭博社的一篇报道,详细描述了苹果公司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努力和挣扎,特别是围绕其语音助手Siri的开发。
Siri的坎坷升级之路
2018年,苹果公司似乎在AI领域迎来了转机。当时,苹果软件负责人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向团队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公司从谷歌挖来了约翰·詹南德雷亚(业内称为“JG”)担任AI负责人。詹南德雷亚在谷歌领导了搜索和AI部门,负责的项目包括谷歌照片、翻译和Gmail等产品的AI功能,这些技术让谷歌成为AI领域的领头羊。2014年谷歌收购英国AI公司DeepMind(开发了AlphaGo的团队),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詹南德雷亚和费德里吉
对于苹果来说,詹南德雷亚的加入不仅是挖了竞争对手的墙脚,更被视为公司转型为AI强者的起点。苹果早在2011年推出了语音助手Siri,当时正值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去世前夕。Siri一经推出,感觉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技术,苹果再一次将前沿概念变成了大众产品。然而,几年后,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亚马逊的Alexa等竞争对手的语音助手表现更出色,而Siri却连基本的语音识别和指令处理都常常出错。Siri类似于百度的小度或小米的“小爱同学”,但它的功能在早期确实显得有些“笨拙”。
苹果的高层认为,Siri的问题部分源于公司AI工作的分散。之前,AI开发被分散在不同的产品团队中,比如有人负责Siri,有人研究机器学习,有人测试其他功能。詹南德雷亚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他统一领导所有AI相关工作,包括机器学习、测试和Siri,直接向CEO蒂姆·库克(Tim Cook)汇报。这让AI在苹果内部的地位与软件、硬件和服务部门平起平坐。费德里吉在宣布这一任命时难掩兴奋,因为Siri此前几经转手,最终落在他手上,现在他终于可以交给更专业的詹南德雷亚。
然而,七年后的2025年,詹南德雷亚带来的乐观情绪早已消散。2022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席卷全球,掀起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即支撑AI对话的技术)的热潮。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速开发AI功能,将其融入语音助手和其他工具,并大肆宣传。苹果也不例外,但其AI功能却因延迟和表现不佳而备受诟病。
2024年6月,苹果在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苹果每年最重要的产品发布会,类似中国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定位为“给普通人的AI”,呼应了1984年首款Mac电脑“给普通人的电脑”的口号。新功能包括改进写作、总结邮件和通知、生成自定义表情(称为“Genmoji”)以及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图片。更重要的是,苹果展示了一个升级版的Siri,能够深入用户数据(比如邮件、短信)和屏幕内容回答问题。例如,詹南德雷亚的副手在演示中问Siri关于妈妈的旅行计划,Siri从邮件和短信中提取信息,生成了一份行程表。苹果还表示,用户可以通过Siri用语音控制设备,比如选择、裁剪并发送照片,而无需触碰屏幕。
这些功能让外界对苹果的AI前景充满期待,发布会后苹果股价大涨。2024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 16,宣称这是“为Apple Intelligence量身打造”的手机。然而,上市时这些AI功能一个也没上线。直到一个半月后,写作工具和邮件总结才推出;Genmoji拖到12月;通知优先级功能(根据紧急程度排序提醒)到2025年3月才发布。至于Siri的重大升级,苹果原计划2025年4月推出,但测试时发现许多功能(比如语音搜索驾驶证号码)根本不工作。费德里吉亲自测试iOS 18.4 beta版后震惊于其表现,升级被推迟到5月,最终无限期延期。尽管如此,苹果仍在iPhone 16的广告中宣传这些未实现的功能,导致部分用户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苹果虚假宣传。
到2025年6月的WWDC(目前尚未召开),新版Siri仍未准备好。用户只能期待一些非AI的软件更新,比如iPad、Mac和iPhone操作系统的界面优化,风格更接近苹果的混合现实头显Vision Pro。一位AI团队高管形容这是“危机”,另一位成员则将项目比作“沉船”。内部数据显示,苹果的AI技术比竞争对手落后数年。
苹果为何在AI上失利?
苹果在AI上的挣扎令人意外,因为它一直是技术创新的代名词,iPhone、iPad、Apple Watch等产品都曾重新定义市场。
文章认为,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苹果在AI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苹果的AI团队规模远小于谷歌、微软或Meta。谷歌有数千名AI研究员,而苹果的AI员工数量一直较少。而训练和运行大型语言模型需要昂贵的GPU(图形处理单元,类似高性能显卡)。苹果购买的GPU数量远少于亚马逊、微软等竞争对手。前CFO卢卡·马埃斯特里(Luca Maestri)对采购GPU持保守态度,这与苹果对新兴技术的一贯谨慎策略一致。然而,GPU供不应求,竞争对手抢占了大部分资源,导致苹果的AI模型训练速度缓慢。
此外,苹果拥有23.5亿活跃设备,理论上能访问海量用户数据(搜索记录、兴趣、通信等)。但苹果以隐私保护为核心原则,严格限制AI团队使用用户数据。相比之下,谷歌、Meta和OpenAI对数据的利用更宽松。苹果的网络爬虫Applebot(为Siri和搜索功能收集数据)允许网站轻松退出数据共享,许多网站选择不让苹果使用其数据。苹果只能依赖第三方数据集和“合成数据”(人为生成的数据),这限制了AI训练的效果。
苹果的成功建立在精心打造产品、每年一次重大更新的模式上。iPhone的多点触控技术、iPad的芯片等核心技术都由苹果自主研发,产品发布前目标明确。然而,AI开发是个“快、乱、侵入式”的过程,需要大量试验和迭代,这与苹果的文化格格不入。
费德里吉对AI投资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不是个人电脑或手机的核心功能,不愿从iOS、macOS等核心项目抽调资源。一位高管形容费德里吉“不愿为大项目争取大预算”。詹南德雷亚虽有技术专长,但不擅长争取资源或推动变革。他被认为“低调、技术导向”,难以融入苹果高管圈(多为长期合作、像家族企业一样的团队)。而詹南德雷亚认为AI助手应聚焦于控制设备,而非像ChatGPT那样的通用聊天机器人。他甚至表示,消费者不想要ChatGPT那样的工具,很多人希望禁用它。这种保守态度导致苹果未全力开发自己的聊天机器人。
苹果的营销团队则过早宣传了未完成的功能,比如在iPhone 16广告中展示新Siri,导致用户期望落空。詹南德雷亚认为营销团队应承担部分责任,但最终决策者是费德里吉和库克。
苹果并非没有尝试,但依然错过了一些关键机遇。2010年代中期,它收购了多家小型AI公司(如Laserlike、Tuplejump、Turi),甚至考虑以40亿美元收购Mobileye(一家自动驾驶和计算机视觉公司,后被英特尔以150亿美元收购)。苹果的车载项目开发了神经引擎(Apple Neural Engine),一种支持AI计算的芯片,后来用于iPhone和iPad。但这些努力未能转化为Siri的突破。
2022年ChatGPT的发布让苹果措手不及。一位高管坦言,ChatGPT之前,Apple Intelligence“连想法都没有”。费德里吉在ChatGPT发布后亲自体验了生成式AI(用它写代码),才意识到其潜力,紧急要求iOS 18加入更多AI功能。苹果开始与OpenAI、Anthropic等公司接触,学习最新技术,但为时已晚。
苹果还面临外部压力。欧盟即将要求苹果允许用户将Siri替换为第三方助手(如Google Assistant或新兴的DeepSeek)。如果苹果的AI持续落后,用户可能转向竞争对手。此外,谷歌搜索在苹果设备上的使用量下降,苹果高管艾迪·库伊(Eddy Cue)认为AI是原因。这促使苹果考虑与OpenAI、Anthropic甚至Perplexity合作,将其技术整合到Safari浏览器,作为谷歌搜索的替代。
AI的失败可能危及苹果的未来
面对AI的困境,苹果也正在调整。
2025年春,詹南德雷亚被剥夺产品开发职责,仅保留AI研究和模型开发。Siri团队由迈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领导,他曾负责Vision Pro头显项目。罗克韦尔对Siri寄予厚望,计划将其打造成类似ChatGPT语音模式的智能助手。他已重组团队,优先提升Siri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苹果在苏黎世研发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LLM Siri”,取代现有混合架构,目标是让Siri更会对话、更擅长整合信息。全球分析师团队(从德克萨斯到西班牙)审查AI输出的准确性,减少“AI幻觉”(生成错误信息)。iPhone通过软件更新生成合成数据,提升AI训练效果。
苹果已将ChatGPT整合到Siri,处理其无法回答的问题。谷歌Gemini和初创公司Perplexity的AI可能成为后续选项。苹果还在开发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内部测试显示其性能接近ChatGPT的最新版本。
苹果还计划将Apple Intelligence与Siri的品牌分开,避免Siri的负面口碑拖累AI形象。未来功能(如AI电池管理和虚拟健康教练)将更谨慎宣传,避免过早承诺。
Siri的原开发者达格·基特劳斯(Dag Kittlaus)对苹果仍抱有信心。他认为,苹果拥有品牌、用户基础和助手概念的先发优势,只要为Siri“换脑”,就能重夺市场。
但文章指出,AI的失败可能危及苹果的未来。苹果曾凭借iPhone颠覆诺基亚,但AI可能成为下一个颠覆它的力量。库伊在法庭上表示,iPhone十年内可能变得“无关紧要”。苹果的增强现实眼镜、机器人、智能手表等计划都依赖AI,持续失败将让苹果在智能设备交互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苹果的传统优势——亿万用户、精致产品、自主技术——在AI领域失效。AI需要快速迭代、大量数据和开放合作,而苹果的封闭生态和隐私优先策略限制了其发展。一位高管总结:“我们习惯晚入场,靠用户基数取胜,但这次策略行不通。”
来源|心智观察所
来源:科技袁人袁岚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