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边海小城 感受京族文化

B站影视 2024-12-12 15:49 2

摘要:一把独弦琴,悠悠讲述着一个海洋民族的发展历程;一次走读之旅,在脚步交替间让人们读懂了海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近日,“走读广西”全民阅读融合品牌走进边海小城防城港市,与读者、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一起,分享和感受京族的历史文化与魅力。

“走读广西 魅力京岛”文化分享会现场 郭凯倩 摄

一把独弦琴,悠悠讲述着一个海洋民族的发展历程;一次走读之旅,在脚步交替间让人们读懂了海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近日,“走读广西”全民阅读融合品牌走进边海小城防城港市,与读者、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一起,分享和感受京族的历史文化与魅力。

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也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只有3万余人,主要聚居在防城港东兴市的“京族三岛”上,孕育了独弦琴、喃字、京族民歌等璀璨的民族文化。

“在调研过程中,京族群众的‘富裕’让我们印象深刻。这种‘富裕’不仅是经济上的富足,更是文化上的自信。京族群众以自己民族文化为骄傲,也自发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甘新说,他们受此触动,萌生了开展此次“走读广西”活动的想法,希望让更多人走近京族、了解京族文化。

活动当天早上,海浪轻轻拍打沙滩,渔船在浪潮中摇荡。在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场景中,一场以“走读广西 魅力京岛”为主题的文化分享会拉开了“走读广西”活动的序幕。

“海风褪去,潮声褪去,沙滩上,水痕迹宛若柔丝。京家的三座岛早早就停下来,像在凌波照水……”这是广西作协理事、防城港市作协主席韦佐创作的描述“京族三岛”的诗歌,优美的文字激起读者对这里的美好向往。

作为在防城港工作和生活了30年的“港城人”,韦佐每年都要到“京族三岛”采风。30年间,他用文字记录下京族人民的生活百态,以散文、诗歌描绘京岛的风土人情,将这个海洋民族通过文字讲给更多人听。

一曲棹船调,五百载悠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春发也走到读者中间,现场演奏了京族独弦琴乐曲《打渔归来》。

苏春发深耕独弦琴艺术,几十年如一日为当地村民、渔民弹奏独弦琴,通过琴音传递乡音及文化归属感。他常年投身于独弦琴艺术和京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组建独弦琴艺术兴趣班、学生表演团队,成立京族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和京族人家独弦天籁民间艺术团。苏春发说,京族独弦琴艺术如今已成为广西东兴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只要有哈亭的地方,我们就去办培训班;只要有哈亭的地方,就有会弹独弦琴的哈哥哈妹,有会‘唱哈’的哈哥哈妹。”

在京语里,“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每到“哈节”,京族人民就要“唱哈”。分享会上,京族原生态民歌传承人黎春玲用一首京族经典民歌《过桥风吹》惊艳了现场读者,大家仿佛穿越时空,成为在桥上浪漫相遇的青年男女。

京族原生态民歌历来口口相传,由于没有词、曲谱规范的记载,它正随着老一辈歌手的离去逐渐消失。从2009年起,黎春玲便把所有心血都投入到京族原生态民歌的收集、整理和对哈哥哈妹的培养中。

黎春玲说,“京族三岛”的山心村原本没有能“唱哈”的哈妹,每年“哈节”只能到万尾村和巫头村借人。让人欣慰的是,在黎春玲等传承人的努力下,经过数年培养,山心村已经建立起不同年龄段的京族民歌传承队伍。在今年9月举行的小小哈哥哈妹邀请赛中,最小的参赛者只有6岁。黎春玲希望通过这次“走读广西”活动,让更多人能够关注京族民歌,将京族民族音乐传承下去。

当天,读者走进东兴京族博物馆,丰富的文物与翔实的史料生动展现了京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和灿烂的文化;在涂海艺术村,大家参与了画斗笠、串珍珠、弹奏独弦琴等体验活动,成为海洋文化的使者;还走进防城港市帆船基地(市民航海中心),领略海洋运动的活力与魅力。

“以前经常到‘京族三岛’,也接触和了解过京族文化,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近距离、多角度、身临其境地走近这个民族。”参与活动的防城港市民罗爱顺说,“走读”的形式不仅让她更加了解京族,更让她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体悟。

本文作者:郭凯倩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