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正值藤县粉葛田间管理关键期,农户们穿梭在藤蔓间,熟练地除草、摘芽、梳理根部,确保养分集中。藤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精细化管理,为粉葛优质生长奠定基础。
5月15日—16日,广西“桂字号”农业品牌媒体采风团走进梧州,深入藤县粉葛、梧州蜂蜜、梧州六堡茶核心产区,解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脉络与品牌建设密码。
藤县粉葛:“南方人参”的产业突围
眼下正值藤县粉葛田间管理关键期,农户们穿梭在藤蔓间,熟练地除草、摘芽、梳理根部,确保养分集中。藤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精细化管理,为粉葛优质生长奠定基础。
藤县粉葛以个大、皮薄、粉多无渣闻名,富含葛根素等成分,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全县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占全国五分之一,年产量超18万吨,综合年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5万余农户增收。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激活产业动能。五家龙头企业日加工粉葛100吨,生产葛粉、葛面条;40多家小作坊制作葛片、葛茶,年加工量2.5万吨,产品远销海内外。藤县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桂葛1号”等良种,申请5项技术专利,构建起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依托“桂字号”品牌建设,藤县粉葛正加速迈向世界市场。
梧州蜂蜜:甜蜜产业的创新升级
5月15日下午,在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研学工坊里孩子们正体验切割蜂蜡的乐趣。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构建了覆盖养殖、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年产蜂蜜超8000吨,带动众多养蜂户发展。
“每天都有数百名学生来体验,昨天刚接待完800人的研学团。”讲解员凌思卉介绍,这里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成为传播蜂文化的窗口。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甜蜜家构建起覆盖养殖、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120辆养蜂车穿梭山野,5.4万群蜜蜂年产蜂蜜超8000吨。企业聚焦产品创新,历时三年研发“蜜知道蜂蜜水”系列,独创分离包装技术斩获9项专利,无需高温灭菌即可保留天然营养。
融入“桂字号”品牌战略,企业通过展会推介、文创开发等多维度传播,将“梧州冬蜜”推向全国。未来将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推动蜂产业从原料生产向“蜂业+文旅”深度转型。
梧州六堡茶:千年茶香的现代蝶变
5月16日上午,采风团踏入苍松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袤的3000亩茶园。极目远眺,层层叠叠的茶树宛如绿色的波浪,在山间延展,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这是用六堡茶叶的泥土制作的茶具,那些都是我亲手绘制的茶杯,每一个茶杯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蒋朝晖饶有兴致地展示茶具,“即使非采摘期,车间筛选压制、茶园养护都在有序进行,产品展示区每天接待多批客商。”作为行业唯一获四大经济体有机认证的企业,苍松茶业年销200吨,产值5000万元,探索出茶旅融合新路径。
如今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已成规模:20.5万亩茶园、1.3万吨年产量、超百亿综合产值,带动6.5万人就业。“村党组织+茶企+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成效显著,六堡镇2024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增长54%。
从采青到成茶的十三道工序,尤其是独特的堆闷陈化工艺,赋予六堡茶汤红如琥珀、陈香醇厚的特质。品牌建设更是成绩斐然:“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从2024年的49.73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55.07亿元,与“广西六堡茶”双品牌齐登全国榜单,正朝着“世界名茶”目标加速迈进。
从粉葛的田间深耕,到蜂蜜的甜蜜创新,再到六堡茶的古韵新生,梧州三大特色产业正以“桂字号”品牌为翼,书写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小房子大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