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 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千亿元 人工智能+ 赋能行业便利生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7:02 1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促进本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攻克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0个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场景,人工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促进本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攻克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0个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场景,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夯实底层技术,提升核心能力

建设高性能智能芯片研发平台,支持中央处理器(CPU)、GPU等核心芯片研发与迭代。推动“云、边、端”融合的AI操作系统、AI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研发。支持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超算+智算+存储”融合算力平台、智算平台建设。发挥市级算力交易平台对多元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效能,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先行先试。

支持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感知算法、大模型训练架构等基础算法研究,加强国产开源社区建设。巩固脑机交互技术优势,推动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应用技术研究,支持多模态模型、垂类模型、轻量化模型研发应用,鼓励开源模型的二次开发。支持人机协同、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无人机群体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等场景应用技术的研发。

“人工智能+科研”行动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材料分析、合成生物、新药研发、知识图谱构建、科学任务建模等领域应用。支持开展高通量材料计算和材料数据库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开展智能科研辅助工具和垂类模型的研发,鼓励接入开源模型。引育不少于5个科研垂类模型,助力科研机构提升研发效率。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支持仿真模拟、质量分析、检验检测等工业垂类模型的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控等制造业各环节广泛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构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新培育不少于200家智能工厂,提升传统制造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

“人工智能+医疗”行动

支持开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下的细胞智能铸造底层技术体系。支持中医药、医疗健康等领域大模型研发,加快辅助诊疗、传染病监测预警等大模型部署应用。支持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发展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加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卫生健康)建设。

“人工智能+康养”行动

支持建设天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新建不少于10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积极开展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工作。推动脑机交互、具身智能、智能穿戴等产品在养老、康复治疗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智能移位机、康复护理床、康复器械等康养产品的智能水平和安全性。建设医养结合的智慧化康养机构、社区。

“人工智能+教育”行动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构建多模态教学资源库,支持满足多学科教学的师生虚拟智能体助手、智能研修平台、数字人助教系统推广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建设智慧校园,营造校园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

“人工智能+城市治理”行动

“人工智能+交通”行动

进一步开放真实环境路测,推进智能路侧设施和测试场建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出租车、无人配送车、物流卡车等场景试验应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云智融合建设。支持建设港口“智慧大脑”,发展港口智慧物流。支持构建绿色港口数字化智慧管控平台,开展港口大气环境智能监测与污染精准控制。

“人工智能+文旅”行动

鼓励开发基于大模型的旅游推广系统,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发展智慧导览、VR/AR沉浸式导览、云展览等应用场景。支持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支持开发文生视频、数字人等大模型产品,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推动网络媒体智能化发展。

各区域特色化发展

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和平园打造垂类模型聚集区。支持河西区、南开区、津南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人工智能技术供给区。支持滨海新区、武清区、河北区打造算力产业聚集区。支持滨海新区、西青区、北辰区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支持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武清区、宝坻区建设智能网联产业集群。支持河东区、河西区、静海区开展“智慧康养”应用示范。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智慧城市”应用示范。(今晚报记者:李文博)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