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款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重型武器,在2022年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首次大规模亮相,仅用36枚炮弹就摧毁了乌军苦心经营的地下指挥所,入口处炸开的直径达15米的弹坑如同大地张开的狰狞巨口,周围建筑群在冲击波中摇摇欲坠。
2S4“郁金香”迫击炮,被俄前线士兵视为“拆楼神器”,它开炮过后的声音很像教堂钟声,俄军就用它来超度掩体下的敌军。
这款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重型武器,在2022年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首次大规模亮相,仅用36枚炮弹就摧毁了乌军苦心经营的地下指挥所,入口处炸开的直径达15米的弹坑如同大地张开的狰狞巨口,周围建筑群在冲击波中摇摇欲坠。
俄军第47重型炮兵旅的作战记录显示,该炮对钢筋混凝土工事的穿透深度可达8层楼板,曾在车臣战争中创下单发炮弹贯穿7层建筑直抵地下室的震撼战绩,“没有巷子就不用巷战”已成为当下俄军的作战信条之一。
2S4迫击炮由苏联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厂研发,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最初设计初衷比现在要武德充沛得多,主要是用来打核战争的。
冷战初期,北约在欧洲部署了很多坦克装甲,虽然苏联的钢铁洪流更强,但是苏军的指挥官可不会傻到用钢铁洪流去对抗钢铁洪流。敌军的坦克集群,用一发核弹就能解决,何必那么麻烦呢?
所以,苏联在五六十年代研制了很多原子大炮,主要用来发射战术核弹头。后来因为中短程战术导弹的出现,这些老炮就退役了。但是苏军还是保留了2S4,用它来发射更小当量的核弹,目的是用来拆楼和杀伤无防护的步兵。
2S4系统在1975年列装,其240毫米炮管可发射当量2000吨TNT的核弹头,最大射程20公里。苏联在80年代开始用其替代笨重的203毫米加农炮,后者重达135吨,需专用铁路运输,而2S4凭借GMZ装甲布雷车底盘能实现公路机动,最大时速达62公里。
从结构参数看,2S4全重30吨,配备520匹马力柴油机,因为它是大号版迫击炮,所以没有复杂的后坐缓冲系统,开炮的时候,炮管自动放平,炮弹通过送弹链条被输送到膛内,炮管在重力作用下抬起,同时完成闭锁,紧接着就可以把炮弹打出去了。
2S4有三防装甲,但是相对薄弱,只能抵御12.7毫米穿甲弹攻击。其弹药库可容纳40枚常规炮弹,包括重达130公斤的高爆弹和228公斤的火箭增程弹。后者在加装PRD-63火箭助推器后,射程从9.65公里延伸至20公里,圆概率误差控制在20米以内。
2S4是没有膛线的,远距离却能射准,怎么它的圆概率误差会这么低呢?
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制导系统,再发射增程弹时,在目标附近会有一个操作手通过激光测距仪锁定目标,由1A35同步器协调火控计算机,在炮弹飞行至400米处给它做导引,炮弹启动脉冲发动机进行末端修正,进而实现精准打击。
现在俄军逐渐发现,面对北约提供的精确制导武器和FPV无人机,传统重炮的战场生存率下降了不少,哪怕是这种重型自走迫击炮,也难逃被无人机炸毁的厄运。所以,FBA滑翔制导炸弹在战场上替换了郁金香。
以FAB-1500航空炸弹为例,其1.5吨装药量配合卫星制导,射程50公里且精度足够,拆楼没问题,一发不够就两发。
滑翔制导炸弹单枚成本约3万美元,而2S4的制导迫击炮弹装药量仅40公斤,单价不会低于这个数,这种差距促使俄军调整战术。
现在的2S4就比较尴尬了,拆楼比不过滑翔航空炸弹,打移动目标它又做不到,现在它只能用来弥补俄军中、近距离火炮数量的不足,干着类似于122榴弹炮的工作。它的普通炮弹射程其实还没有105炮远,不过装药量要比它们大得多。
现在2S4变成了攻城炮,清除城内残余的敌军,如果敌军没有被打散,还能发起有效进攻,这炮是不能放到前面的,非常危险。
它要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几辆连排开火,否则炮弹太大,装填速度太慢,火力密度无法集中。另外,2S4的制导太麻烦了,不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
其实苏联解体后,2S4的制导炮弹生产就终止了,很多库存炮弹存储期限也已到期,炮弹打完以后它也就退役了。当下,俄军只是对2S4进行了简单的现代化升级,安装了更先进的通信和火控系统,目的就是消耗掉这些库存。
来源:军迷集结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