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头座头鲸母亲与其幼崽在海中同游的温馨瞬间。它们是数以千计的鲸鱼中的一员,这些鲸鱼通过一种被称为“巨鲸传送带”的自然现象,将富含营养物质的“肥料”从寒冷的极地水域运送到温暖的热带海洋。这些远道而来的“肥料”——主要来自鲸鱼的排泄物——对于维持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Sara
一头座头鲸母亲与其幼崽在海中同游的温馨瞬间。它们是数以千计的鲸鱼中的一员,这些鲸鱼通过一种被称为“巨鲸传送带”的自然现象,将富含营养物质的“肥料”从寒冷的极地水域运送到温暖的热带海洋。这些远道而来的“肥料”——主要来自鲸鱼的排泄物——对于维持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们滋养着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又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因此,这些鲸鱼的迁徙活动,对于热带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图源:Martin van Aswegen,NOAA
海洋大型脊椎动物的迁徙是自然界中最壮观的现象之一。从巴西海岸到南极洲的座头鲸,从印度尼西亚穿越太平洋游到美国俄勒冈州的棱皮龟,再到每年往返两极、行程达8万公里的北极燕鸥,这些动物的迁徙不仅展示了生命的奇迹,也揭示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然而,许多迁徙物种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近一半的海洋迁徙物种被列为濒危、近危或数据不足。因此,保护这些迁徙物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迁徙路径和生态需求。
北极燕鸥飞过海象群,摄影师:赵宇,©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动物迁徙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生态现象之一,从体型微小的蝴蝶到巨大的蓝鲸,各种生物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迁徙。然而,迁徙物种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迁徙物种的生存依赖于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栖息地,而这些栖息地往往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例如,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鱼类资源枯竭,栖息地破坏威胁着海鸟和海龟的繁殖地。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在改变迁徙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加剧了它们的生存危机。
为了更好地保护迁徙物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它们的迁徙路径和关键栖息地。近年来,随着动物追踪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收集到越来越多的迁徙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中,难以直接用于保护决策。为此,昆士兰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名为“海洋迁徙连接性”(MiCO)的在线数据库,整合了来自全球的海洋迁徙物种数据,涵盖了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龟和海鸟等100多个物种。该研究于5月上旬发表于《自然通讯》。
MiCO平台的数据来源于多个数据库,包括Movebank、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海鸟追踪数据库、南极追踪数据回顾分析项目(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ntarctic Tracking Data,RAATD)等,汇集了来自1300多个来源的数千条记录,连接了近2000个关键栖息地。研究人员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整合,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汇总成一个全球性的迁徙网络。他们定义了“迁徙”为至少100公里的关键栖息地之间的移动,并将这些迁徙路径和栖息地整合成“元站点”和“元路径”,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物种之间的连接性。
一只玳瑁海龟(hawksbill sea turtle)正在死去的珊瑚礁中寻找食物。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2019年拍摄于印度尼西亚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研究发现,海洋迁徙物种的迁徙路径几乎覆盖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从赤道附近的热带水域到极地的冰冷海域,不同物种的迁徙路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全球网络。比如,美国和法国分别连接到115和114个其他国家的水域。
在不同物种中,变温动物,如鱼类和海龟主要连接热带地区,而恒温动物,如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则更多地在热带与极地之间迁徙,还有物种进行极地之间的往返迁徙。这种迁徙模式反映了不同物种的生态需求和生存策略。例如,海龟主要在热带地区繁殖和觅食,而海鸟则需要在极地寻找丰富的食物资源。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现有的迁徙数据存在明显的地理和分类学偏差。例如,海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而海鸟的研究则偏向于极地地区。这种偏差可能是由于研究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某些物种的生态特性导致的。
汤加海洋生物多样性以“深海与浅海生态交织”为特色,每年7-10月,全球70%的南半球座头鲸迁徙至汤加温暖海域繁殖,形成壮观的“鲸歌走廊”。上图是潜水所摄。©赵宇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MiCO平台的建立为海洋迁徙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展示物种之间的迁徙连接性,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识别关键栖息地和迁徙路径,从而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将迁徙路径与现有的海洋保护区网络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迁徙物种的生存环境。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指出,保护海洋迁徙物种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全球范围内的数据收集和整合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资源投入。许多迁徙物种的栖息地跨越多个国家,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享数据和保护经验。其次,保护措施需要考虑到迁徙物种的动态特性。比如一些物种的迁徙路径可能会因气候变化而改变,因此保护措施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此外,保护海洋迁徙物种还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通过提高公众对迁徙物种保护的意识,可以促进更多人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通过开展公众科学项目,鼓励志愿者参与动物追踪和数据收集,不仅可以增加数据的覆盖范围,还可以提高公众对保护工作的认同感。
研究人员表示,超过三分之二的海洋迁徙物种仍未得到评估,MiCO的未来扩张正在计划中,目标是提供海洋迁徙物种可能产生的最全面的全球连通性基线。
第三届联合国联合国海洋大会,将是全球海洋治理的盛事。(封面图:绿海龟,©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271-7
Bentley, L. K., Nisthar, D., Fujioka, E., Curtice, C., DeLand, S. E., Donnelly, B., ... & Dunn, D. C. (2025). Marine megavertebrate migrations connect the global ocean.Nature Communications, 16(1), 1-9.
https://mico.eco/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5/250508112607.htm
https://www.uq.edu.au/news/article/2025/03/database-reveals-vital-ocean-links-aid-conservation
本文为日常工作记录,供参考。
文 | Sara
审核 | YJ
排版 | 绿叶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