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愤怒、悲伤、委屈等强烈情绪涌上心头,你是否曾想过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一场?在很多人眼中,大喊大叫是不理智的行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合理的宣泄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重新找回平静。那么,大喊大叫究竟是如何发挥调
当愤怒、悲伤、委屈等强烈情绪涌上心头,你是否曾想过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一场?在很多人眼中,大喊大叫是不理智的行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合理的宣泄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重新找回平静。那么,大喊大叫究竟是如何发挥调节情绪的力量的?又该如何正确运用这种方式呢?
1.生理层面的压力释放
当我们处于强烈的情绪状态时,身体会进入应激反应模式,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而大喊大叫这一行为,能够促使身体释放积聚的能量,让紧绷的肌肉得到放松。研究表明,大声呼喊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被称为 “快乐激素”,能够缓解疼痛、减轻压力,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帮助身体从应激状态中恢复。
2.心理层面的情绪宣泄
情绪需要出口,就像水库的水满了需要泄洪。大喊大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接表达内心感受的途径,将压抑在心底的愤怒、痛苦、不满等负面情绪通过声音释放出来。心理学中的 “宣泄理论” 认为,适当的情绪宣泄可以减轻心理负担,避免负面情绪过度积累引发心理问题。当我们把情绪喊出来时,就像是打开了情绪的阀门,内心的压力随之倾泻而出,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3.注意力的转移
在大喊大叫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会从引发情绪的事件或想法上转移到自身的行为和感受上。原本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大脑,会因为专注于发声和身体的动作而暂时停止对烦恼的思考。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打破了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为我们重新恢复理性思考创造了条件。
小林是一名职场新人,在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中,由于准备不足,出现了严重失误,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同事们异样的眼光和领导的指责,让小林感到无比羞愧和自责,一整天都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下班回到家后,小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越想越委屈,泪水止不住地流。
突然,小林觉得心里堵得慌,有一种想要爆发的冲动。她想起之前在心理学文章中看到的情绪宣泄方法,于是穿上外套,跑到了家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在确定周围没有人后,小林用尽全身力气大喊起来:“我真的好难过!我不是故意搞砸的!” 一声声呐喊回荡在山间,随着每一次呼喊,小林感觉内心的压抑在逐渐减轻。
大喊了十几分钟后,小林的声音变得沙哑,但心情却舒畅了许多。她坐在草地上,慢慢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次情绪宣泄的经历,让小林认识到了大喊大叫在调节情绪方面的作用,之后每当她感到情绪低落或愤怒时,都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大喊大叫需要一个相对私密且不会打扰他人的环境。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人少的公园、郊外、山顶等地方,或者在家里关紧门窗进行。避免在居民楼、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宣泄,以免引起他人的不满和误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不要在深夜大喊大叫,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
2.注意保护嗓子
在大喊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长,避免过度用嗓导致嗓子受损。可以先从小声呼喊开始,逐渐加大音量,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喝点水润润嗓子。如果本身患有呼吸道疾病或嗓子不舒服,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以免加重病情。
3.结合其他调节方式
大喊大叫只是情绪调节的一种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将其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比如,在宣泄完情绪后,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散步、深呼吸、冥想等,帮助身体和心理进一步恢复平静;也可以在情绪平复后,静下心来分析引发情绪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消除负面情绪的根源。
4.把握宣泄的度
虽然大喊大叫有助于调节情绪,但不能过度依赖,更不能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过度的宣泄可能会强化负面情绪,让自己陷入一种情绪化的状态。同时,也要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出冲动的行为,如破坏物品、伤害自己或他人等。宣泄只是为了释放情绪,而不是制造新的问题。
情绪的调节需要我们主动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大喊大叫虽然看似简单粗暴,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你是否尝试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调节情绪?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王艳心理咨询师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