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诈捐”400万?学校发声痛斥,别让“造神骗局”毁了孩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7:03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全红婵向母校湛江体校捐款400万元”。

本以为这是一个公益消息,谁承想是一个有预谋的“骗局”!

据一位爆料者说,全红婵在凌晨3点时,悄悄完成了这笔巨额转账。

这笔钱用途明确。

一部分用于更换母校那老旧的跳板,一部分用来补贴教练团队,还有一部分用于改善训练设施。

同时,爆料中还提到全红婵平日里生活节俭,连护膝破了洞都舍不得更换新的。

却毫不犹豫地捐出巨款。

这种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在这些极具冲击力的细节加持下,网友们纷纷被这个“感人故事” 打动。

称赞全红婵是“寒门贵子不忘本”的绝佳典范。

就在公众沉浸在对她的“慷慨善举” 的赞叹之中时,湛江体校迅速打破了这场虚假的狂欢!

体校官方发布声明,斩钉截铁地否认收到全红婵的任何捐款。

并强调“若有捐赠,学校一定会正式公告”。

这简短有力的声明,瞬间浇灭了网络上狂热的舆论。

学校的痛斥绝非无的放矢。

这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严重误导了公众的认知。

这种“造神”行为对她的伤害是多方面的。

在心理层面,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本应专注于训练和成长。

却突然被卷入这样的舆论中。

她可能会因为担心辜负大家的“期待”而焦虑。

原本单纯的训练心境被彻底打破。

从竞技角度来看,分心和压力会直接影响她在训练中的专注度和投入度。

毕竟,在赛场上,心理素质和专注度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就像她丢金被“围剿”一样。

世界杯时,她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发挥,在前几跳中都表现出色。

比分一度领先。

然而,当进行到关键的207C动作时,意外发生了。

只见她起跳后在空中的姿态出现偏差,入水时水花明显变大。

这一跳的得分远低于预期,也让她的排名瞬间下滑,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

这场比赛的失利,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网络上也出现了各种质疑和批评的声音。

有人认为她状态不佳,有人甚至质疑她的训练态度。

但实际上,全红婵当时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从东京奥运会到这场比赛期间,她的身高增长了10cm,体重也增加了十几斤。

这种身体上的变化,对运动员影响巨大。

身高的增长导致身体重心上移。

体重的增加则减慢了她在空中翻腾的转速,影响了入水精度。

就像她自己所说:

“体重涨了,动作有点找不准感觉…… 以前那种劲儿,可能找不回来了。”

这并非是她不努力或者状态不好。

而是每一位跳水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的“发育关”。​

乔丹的职业生涯中就有过多次在关键比赛中失利的时刻,但他从未被失败打倒。

而是不断调整、训练,最终铸就了篮球史上的传奇。

对全红婵来说,这次丢金只是她漫长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

她在后续的训练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延长训练时间,针对受发育影响较大的动作进行上百次的分解练习。

教练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其实成绩起伏是竞技体育的常态。

奈何大家对小全的期待太高了,毕竟她是“天才”一般的存在。

“神坛”

时间拨回到2007年。

广东迈合村,一个常住人口不足400人的宁静村庄。

她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全家七口人挤在三间老屋里。

父母靠着两亩甘蔗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

2014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湛江市体校的跳水教练陈华明到基层小学选拔苗子。

在迈合小学的操场,他发现了正在玩“跳房子”的全红婵。

那时的全红婵,有着令人惊叹的弹跳力,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陈华明的目光。

年仅7岁的全红婵,可能还不知道“跳水”意味着什么。

但听说“练体育不用交学费”,便跟着教练离开了村庄。

初入体校,她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训练。

她连游泳都不会,却要完成从陆上训练到水上跳台的艰难跨越。

每天清晨5点半,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已经开始了长达8 小时的高强度训练。

300次倒立,200个腰腹力量训练,上百次从10米台跃下。

水泥地上的倒立练习常常磨破她的手掌。

可她贴上创可贴后,就又倔强地继续训练。

入队仅仅三个月,她就掌握了全套基础动作。​

2018年3月,她成功进入省队,训练也更加严苛。

每天400次起跳、20 组动作练习成为日常标配。

教练组还用高速摄像机逐帧分析她的技术细节。

为了攻克 207C 这个“噩梦动作”,她曾在两周内连续加练2000 次,膝盖上的淤青从未消退。​

2020年,13岁的她终于进了“梦之队”。

仅一年,她就以466.20分的总成绩打破奥运纪录,成为中国跳水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

国际泳联官网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评价她“重新定义了跳水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边界”。​

同时,外界也开始了愈演愈烈地“造神”计划!

正是将她描绘得太完美,才导致外界对她的要求非常高。

一点小失误或者失败,就会迎来口诛笔伐。

刘翔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当年他在奥运会中一战成名。

以12秒91的惊人成绩打破纪录,夺得金牌。

那一刻,他成了全中国的英雄,瞬间被推上了神坛。

广告代言纷至沓来,媒体的聚光灯也始终聚焦在他身上。

民众对他的期待值飙升到了顶点。​

然而,体育竞技的残酷性就在于,没有谁能永远站在巅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因右脚跟腱伤复发,无奈中途退赛。

这一画面让无数人震惊和失望。

曾经对他顶礼膜拜的人们,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指责、谩骂声铺天盖地而来。

2012 年伦敦奥运会预赛,刘翔再次摔倒负伤,未能晋级

这一次,他遭受的批评和质疑更加猛烈。

从备受敬仰的英雄,沦为了被众人指责的对象。​

同样,曾经的“跳高王子”朱建华也是“造神”受害者。

1983年,他在第5届全运会上,两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人们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夺得金牌。

然而,最终他只获得了铜牌。

回国后,他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慰和鼓励,反而遭到了许多人的指责和批评。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陷入了困境,竞技状态也一落千丈。​

这些案例都警示着我们,观众和媒体应该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态度看待运动员的成绩。

尊重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避免将他们过度神化。

对于年轻的全红婵来说,她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发展期。

更需要一个健康、宽松的成长环境。

让她能专注于跳水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近年来,体育饭圈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股不良风气也悄然蔓延到了全红婵身上。

在比赛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极端粉丝的不理智行为。

当她表现出色时,他们欢呼雀跃,将赞美之词毫无保留地送上。

可一旦她在比赛中失利,哪怕只是出现一点小失误,这些粉丝就会暴露出丑陋的一面。

他们不是从运动员自身的状态、比赛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去理性分析。

而是将责任归咎于裁判的打分不公,甚至恶意攻击对手和裁判。​

就像她与陈芋汐同场竞技时,她拿下了亚军。

赛后,一些粉丝瞬间炸了锅。

坚称裁判故意压低全红婵的分数,对陈芋汐存在偏袒。

他们在评论区发布大量攻击性言论。

对裁判的公正性进行无端质疑,对陈芋汐及其家人也进行了言语攻击。

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也给运动员以及裁判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

体育圈的饭圈化,让胜负被过度放大。

运动员的每一次失败都被视为不可原谅的错误。

粉丝们只看重最终的结果。

这种片面的看法,严重扭曲了体育精神。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看完记得关注(@壹号信封)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参考资料:

湛江体校辟谣“网传全红婵给母校捐款400万”:没有听说过这个事,网友不要盲目炒作,影响运动员——2025-05-16 19:31·纵览新闻

破世界纪录 天才少女全红婵:夺冠靠天赋加苦练. 中国新闻网.

全红婵穿着便服出门接人,被数百粉丝围堵在女厕所工作人员:她被吓得在里面哭. 三湘都市报

来源:阿强体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