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刚过去11天,印政府再遭打击?卫星发射失败,莫迪没有退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6:45 1

摘要:印巴冲突宣布停火才过11天,还没完全从空战惨败中走出来的印政府,本想在航天上扳回一局重整士气,哪想到再遭重创。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印巴冲突宣布停火才过11天,还没完全从空战惨败中走出来的印政府,本想在航天上扳回一局重整士气,哪想到再遭重创。

5月18日,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失败,最终以“火箭炸裂、卫星失踪”的惨烈结局收场,成为印度航天史上第5次PSLV火箭完全失败事件。

这种情况对当下的印度简直是当头一棒,面对接二连三的挫败,莫迪政府还能如何应对,这又会对印军产生多大的影响?

此次事故的直接诱因指向PSLV火箭的第三级动力系统,遥测数据显示第三级发动机在点火后出现异常振动频谱,燃烧室压力断崖式下跌。

这与2017年PSLV-C39任务中导航卫星入轨失败的故障模式高度相似,暴露出印度在低温推进技术上的深层隐患。

问题可能源于涡轮泵密封件失效或推进剂输送管路设计缺陷,印度虽然成功实现低温发动机国产化,但关键部件如高精度传感器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足60%。

这种“组装式创新”导致系统集成风险居高不下,2021年EOS-03卫星发射失败时,同样因低温发动机点火异常导致任务终止。

除此之外,ISRO近年来的扩张速度远超技术储备,其年均发射频次从2015年的5次飙升至2024年的12次,人员与设备超负荷运转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ISRO存在“重立项轻验证”倾向,印度审计总署曾建议建立独立质量保证部门,但这一改革尚未落地。

此次事故中,箭载计算机的容错算法未能及时补偿推力偏差,进一步暴露了软件系统的脆弱性。

所以,印政府的士气提振计划算是彻底破产,在这之前,此次发射本被莫迪政府寄予厚望。

在5月7日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损失5架战机、被迫承认“战术失利”后,航天项目被视为重塑民族自信的关键。

这也算是印度试图用航天成就对冲边境危机的政治压力的一种表态,然而,火箭坠毁的画面通过电视直播传遍全国,对于这种情况只会让嘲讽声此起彼伏。

而且莫迪政府曾长期标榜“技术独立”,但此次事故再次暴露其核心技术依赖。

所以印度的“航天自主”被诟病一点也不奇怪,那不过是在组装进口零件的基础上贴个“印度制造”标签,再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的技术困境和被动就更能显现出来。

印度原本计划在2027年发射“月船4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并在2035年前建成空间站。

但此次事故可能导致这些计划推迟至少2年,相比之下,中国已完成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并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美国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正按部就班推进,这就更显示出印度航天的“跳跃式发展”战略,在技术积累不足的现实面前有多力不从心。

尽管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在推特上表态“期待ISRO早日重返发射台”,但美国国务院已悄然暂停对印度的航天技术出口许可。

欧洲航天局则以“技术风险”为由,暂停了与ISRO的“联合探火”数据共享协议。

这种技术封锁将迫使印度转向俄罗斯寻求合作,但俄印在低温发动机技术转让上的谈判已陷入僵局。

而且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早已纷纷与中国签署卫星合作协议,印度在南亚的“太空主导权”正在瓦解。

所以,印度想要重整旗鼓,就需要考虑补齐短板,而不是靠依赖大国实现“航天优势”,那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结语

此次卫星发射失败,既是印度航天技术积累不足的必然结果,也是其政治野心与现实能力失衡的集中体现。

如何从“口号式崛起”转向“系统性建设”,将是莫迪政府能否带领印度走出困局的关键,而这一过程,注定漫长且充满挑战。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中国能源报2025-5-18关于《突发:印度发射失败》

原文记载于观察者网2024-9-19关于《印度内阁批准“月船4号”任务,计划2027年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来源:银河绘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