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金鸡奖的领奖台上,陈思诚对电影事业进行了一番虔诚的告白。
文|上野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2025年金鸡奖的领奖台上,陈思诚对电影事业进行了一番虔诚的告白。
让无数观众动容的同时,也让网友突然读懂了佟丽娅4年前那纸干脆利落的离婚协议。
金鸡奖的获奖感言,从来都是艺人袒露内心的窗口。
陈思诚的发言更是毫无遮掩的暴露了他的人生优先级。
“我爱电影,因为在这里我们永远是活着的,电影里的我们是不朽的。”
面对台下众多业内前辈与同行,他唯一的哽咽留给了合伙人王宝强,唯一的执念落在了电影二字上。
这份专注到极致的热爱,既是他的逆袭密码,也是他的感情硬伤。
作为华语影坛最具野心的导演之一,陈思诚对电影的执着早已刻在骨子里。
从《唐探1》的小成本试水,到如今构建起横跨喜剧、推理、悬疑的唐探帝国。
他的每一步都踩着“极致投入”的印记。
拍摄《唐探3》时,他为了打磨镜头语言和剧情细节,曾连续72小时没合眼。
剧组的盒饭堆成山,他却抽不出时间喝一口佟丽娅特意送来的养胃粥;
为了争取国际拍摄资源,他能一夜写满十页方案来说服投资方。
陈思诚的事业版图越做越大,总票房破百亿后还在持续突破,外加金鸡奖的认可更让他跻身行业领军者队伍。
但这些光鲜背后,掩埋着婚姻里无数次的失望与落空。
婚姻存续期间,陈思诚的时间表永远被工作填满。
佟丽娅发烧39度卧床不起时,他更关心片场的演员能否理解剧本内核;
孩子期待着有父亲陪伴玩耍的周末,他却为了新剧本让自己闭关思考。
但这一切行为并不代表着他对这段婚姻的冷漠,而是源于他的错误认知。
在他的认知里,用心搞事业就是对家庭最好的负责。
他会大手笔地给妻子买名牌包,却记不清她反复提起的过敏体质;
他会在采访里高调夸赞妻子贤惠,却在对方主演作品开播时忘记转发宣传微博。
2016年儿子出生时,他在产房外拍着胸脯保证以后的日子要多陪伴家人。
可儿子满月那天,他只托人送来一束没有署名的鲜花。
只因那天他正在曼谷为《唐探2》选景。
而最让佟丽娅寒心的,是那些被事业挤掉底线的时刻。
2017年陈思诚的酒店绯闻闹得沸沸扬扬,佟丽娅在舆论的漩涡里独自硬撑。
期间只有父母打来电话问她要不要回家。
而身为丈夫乃至始作俑者的陈思诚,却只躲在剧组发了一条冷冰冰的澄清声明。
那段时间,佟丽娅一度瘦到脱相,却还要强撑笑脸。
去探班时,她佯装无事发生,给剧组工作人员发福利。
转头却看到丈夫正和编剧畅谈唐探宇宙的未来。
仿佛家里的风雨真的与他无关。
那些年里,佟丽娅的朋友圈渐渐没了夫妻同框的照片。
采访中被问及婚姻保鲜秘诀时,她的回答也从最初的互相包容变成了各自安好。
她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上。
即便在拍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时冻得满脸通红,她也只是裹紧了自己的羽绒服,而不再期待丈夫会来探班给自己送上温暖。
2021年《唐探3》上映创下票房神话,陈思诚春风得意,终于想起和家人分享荣光。
可等待他的却是一份已经签好字的离婚协议。
这段依存于佟丽娅的耐心和包容而维持的婚姻。
终于在第七个年头画下了句点。
当一个人的精力被事业全盘占据,爱情与家庭自然会沦为牺牲品。
而陈思诚对电影事业的热爱,让他在婚姻里成了缺席者。
至于佟丽娅的离开,不过是对这份无法改变的现状最清醒地回应。
佟丽娅的离婚从来不是一时冲动。
她出身新疆伊犁的普通家庭,骨子里带着隐忍与坚韧。
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将“妻子”“母亲”的身份置于“演员佟丽娅”之前。
为了配合陈思诚的工作节奏,她主动减少接戏量,在《唐探》系列宣传中全程陪同
甚至在2017年丈夫绯闻发酵时,还以“回家就好”的表态为家庭维系体面。
但她的隐忍并非没有底线。
当她反复确认,陈思诚的人生排序里“家庭永远为事业让路”后,便用最干脆的方式抽身。
2021年5月20日,两人同步官宣离婚。
声明里“友好协商”“共同抚养孩子”的措辞,没有互撕与指责,尽显她的体面。
而这份体面的背后,是她早已铺好的自我回归之路。
离婚后,佟丽娅最直观的变化是形象与心态的蜕变。
她剪掉长发以利落短发亮相,直言“想给自己新开始,更关注自己想要什么”。
谈及事业时的从容笃定取代了过往提及婚姻的羞涩闪躲。
事业上她全面发力,摆脱“花瓶”标签:
2022年,她在《我们这十年》之《热爱》中饰演一名乡村体育老师:
她为了角色学足球、晒黑体验生活。
表演获得央视“接地气、有力量”的点评,该剧还斩获飞天奖;
2023年她跨界主持央视春晚,台风稳健,穿插新疆方言展现专业素养。
此外,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她不忘舞蹈本行。
2022年《舞蹈生》舞台上,她的新疆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发广泛关注;
她还成立工作室推广民族舞蹈,2024年带团队赴新疆中小学公益授课。
她以文艺志愿者身份赴甘肃陇南田间演出,作为新疆文化大使在上合峰会展演舞蹈。
2024年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她坦言:“不是摆脱谁,而是找回自己。女性的价值从来不是依附于别人,而是活成自己的光。”
这份清醒,与陈思诚后来的“后知后觉”形成鲜明对比。
后来在路演中被问起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
他回应:“以前平衡不了,现在不用平衡,孩子排第一,电影排第二,别的没第三”。
台下掌声雷动,他终于明白陪伴的重要性。
再看佟丽娅的及时止损,从来不是对婚姻的否定,而是对自我的负责。
她用离婚后的四年时间证明:好的人生从不需要在失衡的关系里妥协。
当一个人懂得将自己放在人生优先级的第一位时,自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荣光。
这份荣光,比依附他人得到的光环,更踏实、更长久。
陈思诚愿意为电影燃烧所有热情,哪怕牺牲家庭的温暖;
佟丽娅则渴望一份彼此珍视、相互陪伴的情感,不愿在失衡的关系里消耗自我。
他们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在人生的核心追求上,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金鸡奖的奖杯,是对陈思诚电影野心的最高嘉奖;
而佟丽娅的独立绽放,是对自己人生的最好负责。
部分参考资料:
新浪微博|新浪电影
大象新闻|陈思诚戴墨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网易新闻|第38届金鸡奖揭晓!易烊千玺、宋佳斩获影帝影后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