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研究团队扒了240名大学生的脑成像,终于解开了这个千古谜题——多动症的"即时满足脑"和正常人的"长远规划脑",差的竟是两条神经回路的"信号强度"!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原来有些人总爱"摸鱼走神、冲动行事",不是故意摆烂,可能是大脑里的"通信线路"没接好!
中国研究团队扒了240名大学生的脑成像,终于解开了这个千古谜题——多动症的"即时满足脑"和正常人的"长远规划脑",差的竟是两条神经回路的"信号强度"!
以前总觉得多动症是小朋友的专利,坐不住、爱捣乱、写作业三心二意,但现在才知道,这玩意儿根本是"连续光谱",很多成年人也带着这些特征:开会走神到外太空、购物冲动到月底吃土、规划永远停在"明天开始",主打一个"活在当下,不管以后"。
心理学早就发现,多动症患者自带"未来绝缘体质",别人能为了减肥忍住奶茶,他们看见甜品就走不动道;别人能为了考试挑灯夜读,他们翻开书就想刷手机。
不是意志力差,而是大脑里负责"眺望未来"的"未来时间视角"模块没激活,满脑子都是"现在开心最重要"。
研究团队用脑成像技术一照,发现了关键问题——大脑里有两个"部门"没好好联动。一个是"左下顶叶小叶",相当于大脑的"交通枢纽",管注意力分配和工作记忆;另一个是"内侧前额叶皮层",堪称"人生规划部",负责畅想未来、评估利弊。
这俩部门的连接强度,直接决定了你是"远见家"还是"即时党"。
连接强的人:能轻松把"以后要升职"和"现在要加班"挂钩,延迟满足技能点满,多动症特征也少。
连接弱的人:大脑里的信号传不动,"未来的好处"根本打动不了"现在的自己",自然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冲动。
更有意思的是,这俩部门还分了"子频道":背侧前额叶皮层管"理性规划",比如定年度目标。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管"情绪奖赏",比如判断这件事值不值得做,只要这两条"通信线路"通畅,就能把抽象的未来目标,变成当下的具体行动。
别以为是大脑结构直接说了算,研究发现中间还有个"中间商"——未来时间视角。简单说就是:大脑线路通了→才会主动想未来→然后才会克制当下的冲动。
这就像打游戏闯关:左下顶叶小叶和内侧前额叶皮层是"硬件配置",未来时间视角是"操作技巧",多动症特征就是"游戏战绩"。
硬件不行,技巧再牛也难赢;但硬件再好,没掌握技巧也白搭。
所以多动症患者的"时间盲",本质是大脑没能力把"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联系起来。
比如熬夜刷手机时,大脑没意识到"明天会困成狗";冲动消费时,没联想到"月底要吃泡面",相当于"现在的快乐"和"未来的麻烦"断了联系。
以前对付多动症,不是靠吃药就是靠硬扛,效果参差不齐,现在这项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既然问题出在"线路"和"认知"上,那咱们就针对性修复。
比如搞点"未来视角训练",每天花5分钟想想"坚持健身半年后穿裙子的样子",或者"存够钱去旅行的快乐",慢慢激活大脑的规划模块,还有神经反馈训练,相当于让大脑"看直播",自己调节"通信信号"强度,练熟了就能自主控制注意力。
不过研究也说了,目前受试者都是健康大学生,能不能推广到临床患者还得再验证,但这已经很让人惊喜了——以后再有人说"你怎么这么没远见",多动症患者终于能理直气壮地说:"别骂了,我大脑线路没通好!"
其实不管有没有多动症特征,咱们都能借鉴这个思路:想坚持做一件事,别硬逼自己,不如先给大脑"搭好线路"——多想想未来的好处,把长远目标拆成当下能做的小事。毕竟大脑这玩意儿,越用越灵光,线路越通越好用。
来源:昕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