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成立于2000年11月。源于军、兴于兵,历史使命光荣、红色底蕴深厚,十二师是兵团建师最晚的师之一,也是拱卫首府的唯一整建制师。成立25年来,十二师发展日新月异,维稳戍边能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成立于2000年11月。源于军、兴于兵,历史使命光荣、红色底蕴深厚,十二师是兵团建师最晚的师之一,也是拱卫首府的唯一整建制师。成立25年来,十二师发展日新月异,维稳戍边能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枢纽、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关键支点和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为全面展示25年来十二师取得的瞩目发展成就,十二师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同步推出“二十五载正风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成立25周年”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二二二团高质量发展巡礼
关于二二二团的发展变迁你了解多少?
二二二团的前身是兵团第六师于1959年1月19日以师干部大队为基础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六师天山第十农场,简称兵团农六师天山十场;1960年4月1日,天山十场(含天山八场地区)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第一师管理。农场后来分别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第一师阜北农场、兵团建筑工程师农业二二二团、自治区建筑安装总公司二二二团、自治区建工局农场、兵团二二二团等建制变迁;1997年4月3日,二二二团整体划归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8年6月19日,二二二团划转兵团农六师;2009年5月26日,二二二团从农六师划出,再次交给新天公司;2013年12月26日,二二二团整建制划归兵团第十二师。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正焕发着耀眼的光彩,这片热土就是十二师二二二团。
金秋时节,走进二二二团,看到广袤的田野上,大型采棉机穿梭忙碌。田野里,雪白的棉朵缀满枝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职工脸上;走马川河清澈流淌,岸边柳条迎风沙沙作响,仿佛述说着让人热血沸腾的端午龙舟赛;居民区内,崭新的充电桩、改造一新的农贸市场,处处洋溢着幸福生活的气息……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多元产业,从寂静田野到农文旅融合热土,二二二团在25年光辉岁月中完成了华丽蜕变。
农业根基沃野田畴织就“丰”景如画
每到金秋,二二二团万亩棉田便铺展成一幅丰收的壮美画卷。无垠的“白色花海”中,大型采棉机稳步穿行,精准高效地完成采摘、打包等一系列作业,在二二二团的沃土上“耕”出智慧农业新图景,这一切源于团场对农业机械化与科技应用的持续推动。
近年来,二二二团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农业机械化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随着小麦、棉花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普及,智慧农业正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围绕棉花这一主导产业,二二二团不仅追求“量”的稳定,更专注于“质”的提升。通过实施贯穿种植全过程的“五管一机制”技术措施,从播种、田管到收获,从整地、施肥到植保,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全覆盖。特别是依托棉花质量追溯平台和价格信息平台,团场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构建起“空中看、网上管、地上查”的立体化监管体系。这一体系实现了对棉花质量的精准管控,又打通了“优棉优价”的市场通道,显著提升了产业效益。
同时,二二二团积极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包括小麦缩行增株、主茎成穗、滴灌全覆盖、雪期顶凌追肥等。通过与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成功引进对比43个小麦品系,完成《滴灌冬小麦超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技项目。在装备层面,农业装备正向着国产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从天空的无人机植保,到地面的自动驾驶播种;从智能灌溉到精准施肥,科技已成为这片沃野上最强劲的新质生产力。
二二二团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的新可能:积极试种花生等新兴作物并取得高产,与专业机构合作探索棉花秸秆粉碎造粒等综合利用新途径,持续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能力。
如今,行走在二二二团的田间,但见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格局已然形成,这片沃野田畴,正用科技与智慧织就着一幅更加绚丽的“丰”景画卷。
锚定新基多元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兵团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准东分区,塔吊林立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为德宝农业年产10万吨有机滴灌肥项目(以下简称“德宝项目”)做最后的冲刺。“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可辐射周边地区。”项目监理谌毅强指着正在安装的设备介绍道,项目预计明年5月投产,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的农业产业链,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德宝项目的快速推进,是二二二团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其背后离不开招商引资工作的持续发力与精准导向。回望过去,从拓荒奠基到如今的提质增效,团场的发展动力已从传统模式转向了高质量、可持续的现代化轨道。
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项目建设的有力推进,离不开招商引资的精准发力。今年1至9月,二二二团完成招商引资实物量投资4.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19%。已签约的6个项目总投资达7.96亿元,项目质量与就业带动成效显著。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团场注重产业导向,签约项目集中于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如新疆硅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板回收项目等,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在推进新项目落地的同时,二二二团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原冠美宏盛家具项目成功转型为宝华恒业钢结构项目,同步完成了新疆翰隆房地产孵化园、新疆兴龙合家具厂2宗闲置用地盘活工作,实现了“存量激活”与“增量引入”的协同发展。
目前全团各领域项目齐头并进
在产业发展方面,“晋疆情韵”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特色民宿区、农产品展销中心等设施;在民生改善方面,光明小区、文幸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启动实施;垃圾低温热解处理项目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日处理能力达30吨;……
这些项目的扎实推进有效提升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旅融合古今交汇绽放独特魅力
每年端午时节,走马川河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鼓声雷动,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号子声与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整条河流都为之沸腾。这项民俗活动,历经数年精心培育,在2020年成功入选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赛成了大家翘首以盼的盛事。”居民张金华道出了职工群众的心声。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成为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二二团敏锐把握发展机遇,以龙舟赛为引爆点,积极探索“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新路,推动旅游产业从“景点观光”向“全域体验”华丽转身。近年来的端午盛会,在传统龙舟竞渡的基础上,增添了水上铁花秀、无人机编队表演等现代元素,特色美食展、乡村集市、放河灯祈愿、汉唐书院书画展等活动相得益彰,让游客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体验现代旅游的乐趣。
二二二团旅游的魅力,深植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团场所在地,始于汉代,兴于唐代,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军镇。这里拥有冰川、湖泊、湿地、沙漠等丰富自然资源,唐朝古道、阜北古城、军垦遗址等默默诉说着千年往事。北亭文史馆和星期九农家乐等地,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这种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如今,二二二团正以龙舟赛等品牌活动为引擎,大力营造全域旅游氛围,持续推进文化、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书写幸福答卷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二二二团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托起职工群众“稳稳的幸福”。
走进文幸小区,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格外引人注目。“现在下班回家,直接把车停在小区充电桩前,手机一扫,立刻开始充电,真是太方便了!”居民陈欣彤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项“小而精”的便民工程,使二二二团成为全师首个实现充电桩全覆盖的团场。
过去一年,二二二团投入904.32万元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完成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为商户提供了明亮、整洁、安全的经营环境,让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2069户居民用上了便捷的智能燃气表,67户老旧小区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管道天然气;……
这些细致入微的民生工程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
图片来源/第十二师二二二团职工医养综合中心视频号
二二二团将更多目光投向“一老一小”这一民生关怀的柔软核心。新投入运营的职工医养综合中心已成为33位老人的温馨港湾。窗明几净的双人房间里,88岁的李德山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里吃住医都方便,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我一个人在家了。”
职工医养综合中心的60间养老用房科学分区,康复中心、手工室、电影院、练歌房等处每天欢声笑语,更通过专属连廊直通团场医院,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楼,大病直通诊”的医养融合模式。这种贴心的养老服务,是老人们在建设团场时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与医养中心遥相呼应的是,二二二团稳步提升的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优化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深化素质教育等一系列举措,让孩子们得以在更加优质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一老一小”民生组合拳的精准实施,稳稳地托起了团场职工家庭的幸福底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二二二团干部职工群众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稳健前行,用实干与担当续写着乡村振兴与人民幸福的崭新篇章,为新时代兵团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天山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