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提前判死刑,2:1选民反对特朗普,共和党遭遇重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5:59 1

摘要:民调里有个直白的数字:CNN那次在11月3日的调查里,不认可率到了63%;路透也报出支持率降到差不多40%,不满意率接近57%。ABC、NBC的调查也都往同一个方向指——大众的情绪在往反面聚集。

民调里有个直白的数字:CNN那次在11月3日的调查里,不认可率到了63%;路透也报出支持率降到差不多40%,不满意率接近57%。ABC、NBC的调查也都往同一个方向指——大众的情绪在往反面聚集。

看到这种局面,白宫动作很快。政府签了一个行政令,把几十种商品的关税降了,名单里有咖啡、牛肉、钢铁这些日常能看到的东西。官方解释是要压低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缓解大家对物价的焦虑。说白了,这更像是赶鸭子上架的补救:不是打算改一套长远的经济策略,而是先把燃眉之急压下去,给舆论一个缓冲。

这回合风向不是凭空来的。几天前,共和党在几场非大选年地方选举里输掉了一些席位,拉票时对手把“物价贵”当成主打。党内有人开始担心,这不是孤立的警钟。早些时候推出的一个全球关税计划,曾经让华尔街和部分共和党人紧张,市场连续下跌好几周,原计划也被一再推迟。现在回头砍关税,不难看出这是在修补之前政策拉出来的裂缝。

把镜头再拉远一点,会发现一个更深的错位:政府议题与普通人关心的东西不在一个频道。多项民调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者把经济和民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移民和治安这类话题,关注度只有个位数。换句话说,老百姓急的是饭碗、钱包里的钱够不够,而政府却把大量资源放在移民执法、治安这些政治议题上。这种议程设置的差距,一到像停摆这样的危机就被无限放大。

停摆期间的影响可以看得见,也摸得到。围绕《平价医疗法案》补贴拨款的两党拉锯,最后成了用普通人生活做赌注的政治角力。白宫预算办优先保了军费和移民执法的钱,可许多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项目被削弱。在科罗拉多,有个单亲妈妈因为食品券(SNAP)暂停,不得不减少给孩子的饭量。全国层面上,大约65万联邦雇员被迫处于无薪休假或继续上班但不领工资的状态;另外有4200万依赖粮食援助的人面临断供的风险。连负责统计损失的部门都关门了,很多损失还在算不清楚的账单里。

政治代价很快显现出来。独立选民以差不多2比1的比例把责任往共和党这边推,党内对总统处理方式不满意的比例也从年初的约15%升到了23%。支持度被削薄的结果,不只是几条新闻头条能解决的。

往更早的那一段说,关税本来是想保护本国产业,但对基层选民反而有反噬。农村和小城镇一直是某些政党稳固的票仓,关税一来有些工厂减产,甚至裁员,这让这些选民开始担心未来。有调查指出,大约五分之一的共和党支持者把通胀直接怪在总统头上,不再把责任推给前任政府——这对任何靠基层支持稳住江山的政客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

行政手段和外交表现也在一起拉扯着民意。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人觉得总统在动用权力时存在过度行为的嫌疑,尤其是在用联邦特工和国民警卫队处理地方事务、移民问题时,很多人看着不顺眼。国际事务方面,关于以色列与加沙、俄乌冲突的处理,也没有赢得多数人的支持,不少人觉得这损了国家声誉。医保问题上,民主党在民意上领先超过二十个百分点,这种差距自奥巴马时代后不常见,说明在保障基本民生的能力上,目前政府的信心在下降。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总统在公开场合说话每句都得小心。他一直强调“物价在下行”,并把民主党关于“可负担性”的宣传称为“骗局”。这套说法和街头百姓的感觉很容易出现断层:政府的数据和一家一户的饭桌感受不一致,矛盾就容易被放大,情绪也会跟着发酵。

再看选情面的数字:曾经被视为优势的“经济议题”护城河现在缩小到差不多只剩下一个百分点的微弱领先。离中期选举不远了,眼下约有41%受访者表示会投票给反对总统阵营的国会议员,明确表示支持政府阵营的只有21%。历史经验告诉人,民调长期低迷往往预示着执政党在中期里的麻烦——这条老路现在又摆到面前。

把事件线理一理,脉络还算清楚:从宣布关税到市场动荡,再到地方选举失利,接着仓促降关税并推出行政令,这里面既有政策设计的问题,也有执行和沟通的短板;停摆、补贴争论和民生受损,把公众的不满放大。至于后续,民调会继续给出信号,选票会把态度变成现实。数字在那儿,不会说谎。

来源:完美蛋糕UWe82Y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