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象应急响应系统设计:iSoftCall如何实现秒级灾害预警?
当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如何确保每一个基层责任人都能被瞬间唤醒、立即行动?传统人工电话通知效率低、覆盖面有限,关键时刻可能贻误战机。
iSoftCall智能呼叫中间件,为气象应急响应系统注入“电话AI”核心能力,将预警信息转化为秒级必达的智能呼叫,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痛点:预警已发布,但“最后一公里”梗阻难通
《关于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气象红色预警“叫应”机制。这意味着,预警信息必须电话报告、通知到人,并确保反馈。
然而,在实操层面,这面临着巨大挑战:
1、人力瓶颈:预警覆盖的乡镇、村社责任人数量庞大,全靠人工拨打,耗时耗力,无法满足“秒级响应”要求。
2、反馈难追踪:电话是否接通?对方是否知晓?能否确认反馈?人工记录难以精准统计,缺乏追责依据。
3、高峰并发压力:在灾害天气下,需在极短时间内发起海量呼叫,传统通信系统难以承受高并发冲击。
解决方案:iSoftCall智能中间件——为预警系统装上“AI电话大脑”
iSoftCall不推翻重建您的气象预警平台,而是通过智能呼叫中心中间件,以API方式无缝对接现有系统,赋予其强大的智能语音交互与并发呼叫能力。
核心流程:从“信息生成”到“确认反馈”的秒级闭环
1. 预警触发,一键下达
当您的气象预警平台生成红色预警通知,系统会自动调用iSoftCall提供的开放API接口,将通知任务(包含:目标责任人号码、预警内容文本、反馈要求)下达至智能呼叫中心。
2. 智能外呼,秒级触达
iSoftCall平台立即并发呼叫所有目标号码,以气象热线官方号码作为主叫,确保电话公信力,避免被误认为是骚扰电话。
3. TTS播报,清晰准确
电话接通后,系统利用TTS(文本转语音) 技术,将预警文本动态转换为清晰、准确的语言播报,彻底杜绝了口误和歧义。
4. 多模态反馈,确保必达
为确保信息被有效接收,系统支持两种反馈机制:
·按键确认:“您好,XX市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请您立即组织防范。如已知晓,请按1确认。”
·AI语音确认(更高级):利用ASR(语音识别) 与NLP(自然语言处理) 技术,直接与责任人对话:“请回复‘已收到’,确认您已知晓。” 系统能自动识别对方的肯定答复。
5. 结果记录,有据可查
每一次呼叫的接通状态、通话录音、按键反馈或AI识别结果,都会被完整记录并回传至业务系统。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送达统计报表,并随时调听录音,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可复盘、可追责。
为何选择iSoftCall?不止于“打通电话”
高峰值、高并发: 专为应急场景设计,轻松应对预警发布时的话务洪峰,确保关键时刻打得通、不漏人。
无缝集成,快速部署: 基于开放的API,可与您的气象业务系统快速对接,不影响现有架构,一周内即可上线智能“叫应”功能。
融合LLM大模型(可选): 如需更复杂的交互(如询问现场情况、收集简易灾情信息),可无缝接入文心、通义等30余种大模型,让AI对话更智能、更拟人。
电信级可靠性:集中式、分布式部署灵活选择,保障7x24小时稳定运行,为生命通道护航。
在气象灾害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技术赋能应急,呼叫守护生命。iSoftCall,为您的气象应急响应系统,设计一条永不拥堵的“电话高速路”。
来源:夏琳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