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揭示了美国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真实图谋——这与和平毫无关系。他们既不打算给予巴勒斯坦人平等权利,更无意支持巴勒斯坦建立独立国家。相反,一场精心策划的殖民蓝图正在悄然推进。
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揭示了美国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真实图谋——这与和平毫无关系。他们既不打算给予巴勒斯坦人平等权利,更无意支持巴勒斯坦建立独立国家。相反,一场精心策划的殖民蓝图正在悄然推进。
据披露,美国计划将加沙一分为二:一半由美方主导重建,打造为高端地产开发区,几乎不安置巴勒斯坦原住民;另一半则任其沦为废墟,数百万巴勒斯坦人将被围困其中,禁止重建家园。这一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制造极端苦难,迫使巴勒斯坦人“自愿”迁离故土——所谓“自愿”,实则是在家园被毁、生计断绝、人道援助被拒的绝境下别无选择。
这一计划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重要一环。其背后,是美国力推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一条试图连接印度、波斯湾国家、以色列与欧洲的新贸易通道。该走廊明确以替代其他国际基础设施倡议为目标,意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巩固美国在西亚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加沙,正被设计为这条走廊的关键节点。
2024年10月宣布的所谓“停火”,实际上从未真正落实。英国广播公司(BBC)调查发现,仅在“停火”生效后的第一个月,以色列就在加沙摧毁了超过1500栋建筑。卫星图像显示,整片街区被彻底夷平。联合国也多次指出,以色列持续违反停火协议,并系统性拒绝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
在加沙83%的建筑已被摧毁的背景下,美国与以色列仍不允许巴勒斯坦人重建家园。数百万人被迫在废墟与帐篷中生活。这种人为制造的生存绝境,正是为后续的“自愿迁移”铺路。特朗普本人曾公开表示:“我们将接管并拥有加沙。加沙地理位置绝佳,临海,完全可以打造成非凡之地。”这番话毫不掩饰其殖民意图。
英国《卫报》获得的美国军方文件进一步揭示了操作细节:加沙将被划分为“绿区”与“红区”。绿区由美国、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控制,进行重建开发,基本不保留巴勒斯坦居民;红区则占加沙战前领土约一半,成为巴勒斯坦人的“露天监狱”,生活条件极度恶劣,且严禁重建。为管理绿区,美方计划组建一支“国际稳定部队”(ICF),名义上多国参与,实则由美国主导,并动员英、法、德、荷、北欧国家乃至约旦等盟友派兵协助。
值得注意的是,“绿区”这一名称令人联想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军在巴格达设立的同名区域——那是一个与混乱战乱隔绝的殖民飞地。如今,美国试图在加沙复制这一模式。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份殖民蓝图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为特朗普政府起草,名为“GREAT信托”(加沙重建、经济加速与转型信托),其副标题竟称要将加沙“从被摧毁的伊朗代理人地区,转变为繁荣的亚伯拉罕盟友”。该计划描绘了一幅由美国资本主导的“未来图景”:建设“加沙-特朗普海滨度假区”,由特朗普家族开发豪华地产;设立“埃隆·马斯克智能制造区”,吸引美国电动车企业设厂,雇佣“低成本”巴勒斯坦劳动力组装电池与汽车;开发加沙近海天然气田(Gaza Marine),为这些工厂提供能源。
计划还提出设立“加沙土地信托”,以25至99年的长期租约形式“租赁”巴勒斯坦土地,并发行“土地代币”,诱导巴勒斯坦人“自愿”交出土地所有权。这种操作,与19世纪英国强租中国香港的殖民手法如出一辙。
针对不愿迁离的巴勒斯坦人,美方提出每人5000美元的“迁移补助”。然而,在家园化为瓦砾、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的现实下,这种“自愿”毫无意义。这与历史上殖民者对原住民的驱逐逻辑一脉相承。
特朗普女婿、前白宫高级顾问贾里德·库什纳曾在哈佛大学公开表示:“我会尽最大努力让民众搬离,然后清理加沙”,并强调加沙海滨地产“极具价值”,应“专注于创造生计”——实则是为美国资本攫取利益铺路。
事实上,这场计划是百年殖民历史的延续。从1917年《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对巴勒斯坦人的大规模驱逐(即“大灾难”Nakba),再到持续至今的占领与扩张,巴勒斯坦土地不断被蚕食。如今,美国正试图通过经济、军事与外交手段,完成对加沙的最终殖民化,并可能将类似模式推向约旦河西岸。
来源:军事天地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