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警方近日公布全国网络性犯罪打击行动成果:在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的一年间,警方共受理4413起相关举报,查明3411起犯罪案件,对3500多名嫌疑人立案调查,其中221人已被拘捕。
韩国警方近日公布全国网络性犯罪打击行动成果:在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的一年间,警方共受理4413起相关举报,查明3411起犯罪案件,对3500多名嫌疑人立案调查,其中221人已被拘捕。
令人震惊的是,在逾3500名嫌疑人中,青少年占比高达47.6%,接近总数的一半。
这一数据由韩国警察厅国家搜查本部于11月17日正式发布,综合《韩国先驱报》与亚洲新闻网络报道显示,此次大规模打击行动覆盖全国,针对网络性犯罪的高发态势形成强力震慑,但案件增长幅度与青少年参与度仍超出预期。
此次行动揭示出韩国网络性犯罪的鲜明特征,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相关犯罪已成为最大宗类型。
数据显示,深度伪造相关案件达1553起,占所有网络性犯罪的35.2%,位居各类罪行之首。
其他主要犯罪类型包括持有及散播未成年人性剥削材料1513起、制作或传播非法拍摄内容857起。
需要注意的是,若深度伪造材料涉及儿童或青少年,案件将被同时计入两类统计。而在深度伪造犯罪的嫌疑人中,青少年占比更是从整体的47.6%飙升至61.8%,共有895名青少年涉案,20多岁嫌犯占比为30.2%。
从整体年龄分布来看,除青少年外,20多岁嫌疑人占33.2%,30多岁占12.7%,40多岁占4.6%,年轻群体成为网络性犯罪的主要参与人群。
韩国警方分析,网络性犯罪总数较前一年度同期增长47.8%,主要源于两大因素。
一方面,深度伪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犯罪门槛,各类影像编辑工具易于获取,加上年轻人对数码工具的熟悉度高,使得伪造不雅影像变得极为简便,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蔓延。
另一方面,《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的修订扩大了深伪性犯罪的处罚范围,让更多此前难以界定的案件被纳入查办范畴,客观上推动了案件数量的增长。
警方表示,技术的普及与法律的完善形成“一推一拉”效应,共同呈现出当前的案件增长态势。
针对严峻的犯罪形势,韩国警方已明确将打击行动延长至2026年10月,重点聚焦利用生成式AI技术的新型网络性犯罪。
在技术防控层面,警方将持续与即时通信平台Telegram及韩国通信标准委员会合作,快速删除或封锁不雅影片,从传播渠道切断犯罪链条。
考虑到青少年嫌犯占比居高不下,警方将联合韩国教育部推出专项防护措施:扩大学校内深伪犯罪防范教材的覆盖面,通过案例教学让青少年认清犯罪危害。
同时加强意识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避免因好奇或冲动触犯法律。
韩国警方相关负责人强调,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犯罪挑战,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性犯罪侵害,需要执法、平台、教育等多领域形成合力,才能从源头遏制犯罪滋生。
来源:文盲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