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三帅!京东物流的CEO,成了刘强东最难的任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4:03 1

摘要:11月13日,一纸公告再次搅动市场:胡伟因“集团另有任用”辞去CEO,而接棒者竟是京东物流的“开山鼻祖”王振辉。自2021年5月上市以来,这是物流板块的第三次帅位更迭,颇具戏剧性的是,兜兜转转,掌旗人又回到了起点。

京东物流的CEO办公室,近来装了道名副其实的“高速旋转门”。

11月13日,一纸公告再次搅动市场:胡伟因“集团另有任用”辞去CEO,而接棒者竟是京东物流的“开山鼻祖”王振辉。自2021年5月上市以来,这是物流板块的第三次帅位更迭,颇具戏剧性的是,兜兜转转,掌旗人又回到了起点。

更耐人寻味的是,人事震动与亮眼业绩恰好撞车。京东物流刚交出的三季度成绩单堪称“超预期答卷”:55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4.1%,经调整后净利润20.2亿元,两项核心指标都越过了市场预期的红线。一边是高管席位的频繁轮转,一边是业务引擎的持续轰鸣,这家千亿物流巨头的发展密码,正待王振辉重新解读。

京东物流的CEO更迭恰似一场紧凑的接力赛,每一棒都烙印着时代使命。

2017年,王振辉接棒时物流尚属集团业务部门,他带领物流剥离集团走向社会化运营,推出“京准达”、落地无人仓与“亚洲一号”,推动服务全面开放,却在2020年上市前夕因个人原因离场。接棒的80后“少帅”余睿晋升迅猛,38岁便执掌物流板块,在行业竞争白热化阶段实现平稳过渡,但因缺乏标志性突破,于2023年6月以身体原因为由卸任。第三位掌舵者、“京东老兵”胡伟深耕京东十余年,任内推动“灭霸”“登峰”等效率项目,加速“全球织网”并实现海外运营突破,最终在2025年11月因“集团另有任用”交棒,完成短暂接力。

尽管管理层频繁变动,京东物流的业务引擎却始终保持高速运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更是超出市场预期。

551亿元的总收入中,两大核心业务形成“双轮驱动”格局:一体化供应链收入301亿元,同比暴涨45.8%;快递、快运业务收入249亿元,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AI技术的“硬支撑”与集团战略的“强托举”。

2025年9月,京东集团CEO许冉抛出重磅规划:未来三年持续投入,打造万亿规模人工智能生态,而物流正是这一生态的“核心试验场”。她特别强调,“AI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句话在京东物流的双11战场得到了完美印证。

第三季度,物流板块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近16%,“超脑+狼族”智慧体系全面发力:超脑大模型2.0累计调用19亿次,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规划了1.3次物流路径;24座智狼仓实现全球最大规模部署,“智狼”机器人让分拣成本直降50%,“飞狼”无人车配送效率提升90%。更值得关注的是,9月发布的“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让AI从“辅助决策”的军师,变成了能搬货、能打包的“工兵”。

政策红利也被精准捕捉,承接家电3C“国补”以旧换新政策后,近40万京东小哥带着“送装拆收”一体化服务下沉至90%县域,仅智能家电配送就带动相关营收增长32%。

在快递行业“反内卷”的高压下,京东物流把宝押在了高时效、高价值市场,结果迎来了“甜蜜回报”。

荔枝、牛羊肉等生鲜品类寄递量大幅增长,双11期间大闸蟹寄递单量直接翻倍,全程无人化接驳技术让这些“娇贵货”的损耗率降至1%以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集团的“输血”也从未间断。京东集团Q3财报显示,299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4.9%,日百品类收入暴涨18.8%,7亿年度活跃用户和超40%的购物频次增速,为物流业务提供了稳定订单源。

更惊喜的是外卖业务,虽未单独披露营收,但Q3 GMV环比两位数增长,亏损持续收窄,而京东物流以2.7亿美元收购的即时配送子公司,正成为外卖履约的“核心运力”,三季度即时配送订单量环比增长45%,“最后一公里”网络越织越密。

王振辉的回归,被业内视为“故人归位再战江湖”。这位最了解京东物流基因的开创者,此次面对的是一个规模更大、业务更复杂的全球化平台——如今的京东物流,海外仓已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仅2025年上半年就新增超30个海外仓库,在中东推出的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月单量持续暴涨。

离开京东的这段“跨界之旅”,恰好为王振辉补足了新战场的经验。2024年回归集团前,他执掌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板块,在资源整合上练就了“新功夫”。

而当下京东物流CEO的“岗位说明书”上,恰好写着三大核心能力,这正是王振辉的“老本行+新技能”:

其一,AI无人化前沿能力,他早年主导的无人仓、亚洲一号,与许冉“万亿AI生态”完美契合,如今更要承接未来5年300万台机器人、10万架无人机的采购落地任务;

其二,全球化运营能力,面对覆盖23国的海外仓网络和中东JoyExpress品牌的爆发式增长,他推动社会化开放的经验能加速海外复制;

其三,资源整合能力,既要联动集团7亿用户与AI技术,又要接好外卖履约与国补政策的“接力棒”,这份复杂度恰是他跨界经历的价值所在。

但老将归位,面前也摆着“三座大山”。

最直观的是盈利压力,Q3 50.07亿元毛利同比下降3.7%,毛利率从11.7%跌至9.1%,如何在投入AI和全球化的同时“止血增利”,是首要考题。

其次是全球化深化,中东市场的成功能否复制到东南亚?迪拜保税仓如何服务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出海需求?这些都需要精准决策。

最微妙的则是信任与耐心的平衡。四年三换帅的节奏,说明京东高层既清楚物流是重投入长周期业务,又迫切需要短期回报。前两任CEO或因缺乏战略突破,或因任期太短难以深耕,都没能给出“两全答案”。而王振辉的独特优势,在于他与京东核心层的“信任基础”:作为开创者,他既懂物流的“基因密码”,又能凭借历史默契争取更多试错空间,这正是平衡“老板耐心”与“业务周期”的关键。

海外市场的深化运营则是长期考题。目前京东物流已在迪拜运营保税仓,为新能源汽车品牌、电子科技企业提供端到端海外供应链服务,还开通了深圳至新加坡的直飞全货机航线强化亚太运力。近期以2.7亿美元收购集团旗下即时配送业务,更是为了补全“最后一公里”能力,完善服务矩阵。

王振辉需要做的,是将这些分散的业务节点拧成合力,在全球市场构建起真正的竞争壁垒。

王振辉回归后,京东物流股价暂时保持平稳,资本市场显然在持币观望:这位老将能否打破“旋转门”魔咒?

四年三次换帅的背后,是京东的双重期待,既希望物流成为AI生态的“先锋官”,又要它当好营收增长的“压舱石”;既想抓住外卖、国补的短期红利,又要筑牢全球化的长期壁垒。这种矛盾诉求下,王振辉的“回归”更像一场“轮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公司的优势在哪、瓶颈在哪,也比新人更能获得“试错许可”。

对王振辉而言,他熟悉这家公司的“肌肉记忆”,知道哪里是优势基因,哪里是历史瓶颈。但现在需要的不仅是“守成”,更是“突破”:如何将移动能源领域的跨界经验融入物流场景?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利润提升的关系?如何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

从“开创者”到“回归者”,王振辉的二次掌舵,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启,更是京东物流的“背水一战”。AI与全球化的硝烟已起,下沉市场的战事未歇,他带着对物流的“肌肉记忆”与跨界习得的“新打法”,站在了短期业绩与长期价值的十字路口。只是,面对老板藏不住的急切与资本市场的审视,他真能破局吗?用“老基因”适配“新战场”,用信任换时间,这位老将终究能为千亿巨轮校准航向吗?

来源:ZAKER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