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甲流来袭,吃完奥司他韦后,请务必注意这4个隐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3:51 1

摘要:甲流这波来得猛,发热、咳嗽、乏力、全身酸痛,一天之内就能把一个成年人从办公室里打到床上。孩子更是高烧不退、精神萎靡,很多家长一看体温飙到39℃,就赶紧去医院开药,医生一开奥司他韦,心里就踏实了。但你吃了奥司他韦,不代表你可以高枕无忧。

钟南山院士日前提醒:甲流高发季节,奥司他韦虽是“救急药”,但吃完之后的四个“隐患”,你一定得当回事。别以为药到病除,真相远比你想的复杂。

甲流这波来得猛,发热、咳嗽、乏力、全身酸痛,一天之内就能把一个成年人从办公室里打到床上。孩子更是高烧不退、精神萎靡,很多家长一看体温飙到39℃,就赶紧去医院开药,医生一开奥司他韦,心里就踏实了。但你吃了奥司他韦,不代表你可以高枕无忧

很多人吃完奥司他韦两天,烧退了、咳嗽轻了,就立马出门,该上班上班,该聚会聚会,结果过两天又烧回来了。不是药无效,是你太心急。

奥司他韦并不是“杀毒药”,它的机制是抑制病毒释放新病毒颗粒的通道,减缓病毒扩散速度,给你的免疫系统争取时间。但病毒本身还在,症状缓解只是“表象”,不是“胜利”

研究显示,在服药48小时内开始使用奥司他韦,能缩短甲流病程近1.5天,但病毒排毒时间平均仍在6~7天左右。也就是说,你虽然不烧了,但体内的病毒还在活动,如果这时候你四处走动,不仅容易复发,也可能成为别人家的传染源。

别因为退烧了就“出关”,至少得等退烧后持续无症状48小时,再评估是否可以恢复日常活动。这不是矫情,是对自己和别人的负责。

这药吃下去,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腹泻,你可能还会觉得“反正忍忍就过去了”。但临床上,还有一类更隐蔽但危险的反应,容易被忽略。

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服用奥司他韦期间,可能出现短暂的神经精神症状:幻觉、胡言乱语、行为异常,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突然冲动行为。日本早在2018年就有研究指出,奥司他韦相关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提示,应密切监测服药后72小时内的行为变化。

如果你家孩子吃完药后突然说“有虫子在墙上爬”,或者半夜坐起来说“有人在叫我”,请不要当成发烧烧糊涂了,可能就是药物反应。这个时候,立即停药并就医,不要自己硬撑

成人也不是完全安全。有些老年人吃完药后,出现意识混乱或短暂的记忆模糊,家属以为是“年龄大了”,其实是药物在作怪。

吃药期间,请家人密切观察,尤其是头三天,任何异常行为都不能掉以轻心

你可能听过“早吃早好”,但没弄清楚“早”的界限在哪。奥司他韦的使用窗口是发病48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再吃,效果会大打折扣

原因很简单:病毒复制最活跃的就是前两天,奥司他韦的作用是减缓复制速度,如果病毒已经复制得差不多了,药再下去也只是“马后炮”。

但问题来了,现在很多人发烧了也不去医院,自测阳性后拖拖拉拉两三天才看病,一问医生能不能吃奥司他韦,医生反问:“你发烧几天了?”你说“三天了”,医生摇头了。不是医生不负责任,是这时候吃不但收益低,还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还有一类人,即使在48小时内,也得慎重——有基础肾功能问题的人。奥司他韦是通过肾脏代谢的,肾功能不好的人如果剂量没调整,容易造成药物蓄积、毒性上升

医生在开药前一般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但一旦你自行买药、自行服用,很可能不知道这些“隐藏条件”。所以如果你有慢性病、正在吃其他药、或者超过65岁,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想着自己查查说明书就敢下嘴。

很多人有个坏习惯:一旦觉得自己好转了,药就不吃了,理由是“药吃多了伤身体”。可你不知道的是,奥司他韦的疗程一般是一天两次,连吃五天,这个不是拍脑袋定的,是临床研究反复验证的剂量和周期

如果你擅自停药,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反弹”:症状回来得更猛,病毒更顽固,甚至可能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更严重的是,这种断断续续的服药方式,可能造成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2023年《中华感染与免疫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部分患者在未完成疗程的情况下停药,体内检测出H1N1病毒对奥司他韦的敏感性下降,这意味着以后再感染,药可能就不管用了。

你可能觉得“我一个人断药能有啥影响?”但病毒耐药是会传播的,这不是个体选择,而是公共健康问题。

只要医生开了五天,一天不落地吃完,就算退烧了也不能随便停。不是我们啰嗦,是病毒不讲理。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压力山大:吃药也有这多讲究?是的,就是这么事儿多。但正是因为它重要,我们才要提醒得细。

现在的甲流,并不比过去凶,但传播快、症状猛、恢复慢,尤其是对老年人、孩子、慢病患者,是不容小觑的一道坎。奥司他韦是好药,但它不是万能的“流感救星”,而是一个时机精准、剂量严格、适应人群明确的“医疗工具”

医生的责任不是只开药,更是告诉你:药后怎么做,才不白吃。

吃完奥司他韦后,请你记住这四件事:

别太快出门,别忽视异常,别自作主张,别提前停药。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病毒,你的一点谨慎,可能就是你家老人不被传染的一道防线,可能就是你孩子卧床天数少一天的关键。

流感不只是季节病,它是一次免疫的考验。药是临时帮你扛一把,真正打赢的是你自己。

愿你今冬不靠药物撑全场,靠的是身体底子和一点点医学常识,撑住、不慌、恢复得稳。

参考文献:

[1]钟南山.流感抗病毒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41(2):73-77.

[2]李艳红,张立.奥司他韦在甲型流感治疗中的应用与风险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9):853-857.

[3]魏春江,高志刚.奥司他韦相关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药理杂志,2021,37(11):1132-1136.

来源:全面健康指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