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村里,年长的村民称她“好妹子”,独居老人总叫她“亲闺女”。她10多年如一日,尽职尽责为村民守护饮用水源、用心用情帮助老弱妇孺,她的事迹感动着邻里,成为村里人人皆知的佳话。
在村里,年长的村民称她“好妹子”,独居老人总叫她“亲闺女”。她10多年如一日,尽职尽责为村民守护饮用水源、用心用情帮助老弱妇孺,她的事迹感动着邻里,成为村里人人皆知的佳话。
38岁的马月艳是土生土长的洋县桑溪镇湘子村人,10多年前嫁到了同村三组。因为丈夫常年外出打工,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就落在了她的肩上。为了让丈夫在外安心,她起早贪黑地洗衣做饭、饲养家畜、耙田耕地、播种收割......日复一日,毫无怨言。
马月艳去放羊
湘子村三组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受地理和环境影响,“吃水难”的问题曾长期困扰村民。2002年,在当地政府地支持下,村里决定在山上修建蓄水池,用导管将山泉水引流到山下供村民饮用。
修建蓄水池,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其中的艰辛,村民至今难忘。全组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当时年仅15岁的马月艳,也和村民一起每天徒步跋涉两个半小时的山路,肩挑背扛地往来运送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瘦小的身板、单薄的肩膀,让她每走一步都异常吃力。有一次,她不慎脚下一滑,水泥洒了一地,她就蹲在地上用手小心翼翼地把水泥又一点一点捧回来。
经过大家两个多月的辛苦劳作,蓄水池终于建成了。村里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清冽的山泉水流进家里,拧开水龙头那一刻的高兴劲儿:“这水比蜜还甜!”
蓄水池修好后,还需要定期维护。开始时,村民们一户一户地轮流负责。但由于村民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年迈等原因,蓄水池及管道渐渐缺乏维护,导致停水断供的状况时有发生。
“交给我吧!”常年在家的马月艳于是主动站出来承担起蓄水池和管道维护的责任,而这一干就是十三年。
马月艳及时清理蓄水池中的落叶等杂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下来,马月艳便背起竹篓、带上干粮,走上了蜿蜒山路。竹篓里,装的是她用来清理蓄水池的工具;脚下,则是她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乡亲们的承诺。“这个蓄水池就是我们三组村民的生命源泉,我还年轻,走得动也干得动,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这十三年里,无论酷暑盛夏、还是严严寒冬,也不管风雨交加、还是山路崎岖,她都全心全意地守护着这股清流,不曾有过一丝疏失。
马月艳日常清理蓄水池
除了看护好大家的“生命清泉”,马月艳还时时关心乡邻们的日常生活。每年一到雨季,山里的道路常常被塌方碎石阻断。这时,马月艳总会扛着铁锹出现在现场,和大伙儿一起清理淤积、疏通道路。
马月艳帮助邻居整理柴垛
马月艳照顾独居老人吃药
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多已外出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小孩及少部分妇女。马月艳心里惦记着他们,隔三差五地就会上门探望。老人高连英一人独居,岁数大、不识字,记性也不好,生病后常常记不起怎么吃药。每当这时,马月艳总是一忙完农活就来照顾老人,给医生打电话,咨询药的吃法,看着老人吃完药,又给老人备足水,她才会放心离去。“月艳就像我的亲闺女,儿女不在身边,有困难就靠她帮忙了。”每每说起这,高连英老人总是很动情。
来源:汉中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