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某平台网约车司机偷拍200多名女性被行政拘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6:08 1

摘要:最近某平台网约车司机因偷拍乘客被行政拘留的新闻,看得人脊背发凉。200多段偷拍视频,意味着至少200名女性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窥探隐私,而作案工具竟是司机加装在车内的隐蔽摄像头。

最近某平台网约车司机因偷拍乘客被行政拘留的新闻,看得人脊背发凉。200多段偷拍视频,意味着至少200名女性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窥探隐私,而作案工具竟是司机加装在车内的隐蔽摄像头。

这事儿一出,网友炸锅了——网约车还能不能安全打了?司机和乘客的信任还能不能保住?

先说最直接的愤怒点:司机把车厢当“偷拍直播间”,平台监管却在装睡

按理说,网约车是封闭空间,司机对乘客安全负有直接责任,但总有些司机把方向盘当“免罪金牌”。这次事件中,司机用充电线连接手机、藏在座椅缝隙偷拍,手法并不高明,但平台显然没发现异常。

更讽刺的是,涉事司机被拘留后,平台第一时间撇清关系:“已封禁账号,配合调查。”可问题是,司机注册时提交的车辆信息真实,日常接单流程正常,平台难道不该通过抽查监控、随机回访等方式主动排查隐患?

过去几年,乘客被骚扰、绕路、甚至抢劫的案例屡见不鲜,但平台总用“加强培训”“优化算法”敷衍了事。

这次偷拍事件更暴露了系统性漏洞:司机背景审查是否流于形式?车内是否有强制安装的防护设备?乘客投诉渠道是否畅通?有司机私下吐槽:“平台只关心接单量,谁管司机有没有装摄像头?”当平台把司机当“工具人”,司机自然也可能把乘客当“猎物”。

这次事件中,有女性乘客提到“上车后总觉得后视镜角度不对”,但没敢吱声。其实,类似细节(如车内异味、司机异常言行)往往是危险信号。

建议乘客养成习惯:上车前核对车牌和司机信息,坐在后排并拍照记录行程,发现可疑设备立即终止行程并报警。更关键的是,别因为“怕麻烦”而沉默——有受害者担心隐私泄露不报警,反而助长了不法司机的嚣张气焰。

此次司机被行政拘留,依据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偷拍隐私的条款,但处罚力度是否足够?偷拍200多人、传播视频牟利(若查实),可能已涉嫌刑事犯罪。如果仅以行政拘留草草收场,难免让人质疑“违法成本低”。

更值得警惕的是,类似案件往往面临取证难——删除云端数据、销毁存储设备,受害者维权举步维艰。平台是否该承担连带责任?法律是否该明确“偷拍入刑”的具体标准?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清晰的答案。

说到底,这事儿戳破了网约车行业的“伪安全”假象。平台不能一边赚着乘客的钱,一边把风险转嫁给社会。乘客也不能把安全寄托于司机“突然良心发现”。从技术手段(车内强制安装防护网、实时录音录像)到法律追责(严惩偷拍、泄露隐私行为),再到行业自律(公开司机信用评分),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车厢回归“安全空间”。毕竟,没人愿意为了一趟方便的出行,赌上自己的隐私和尊严。

来源:网约车今日说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