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基金 欧阳娟丨短期利好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及其产业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3:21 1

摘要:1) 经营数据层面,医药上市公司已完成25年三季度业绩披露。整体看,2025年前三季度,医药板块整体营收同比下滑1.9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2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5.16%;25Q3单季度来看,医药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增长0.2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1、医药企业经营动态

1) 经营数据层面,医药上市公司已完成25年三季度业绩披露。整体看,2025年前三季度,医药板块整体营收同比下滑1.9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2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5.16%;25Q3单季度来看,医药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增长0.2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87%,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8.68%。医药行业延续结构性行情:创新药与CXO:受益于海外订单交付、FDA批准落地及License-out收益确认,收入与利润双增;医疗器械:医院资本开支仍处低位,高端影像、IVD等领域复苏缓慢;中药Ⅱ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60%,但受医保目录调整与集采影响,利润承压;医药商业:收入同比增长2.45%,但毛利率下滑0.85个百分点,反映渠道压价加剧。

2) BD交易层面,2025年10月22日,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114亿美元战略合作。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的溢价战略股权投资)以及潜在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获得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的销售分成。

2、政策方面

1) 生物制造和脑机接口:202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创新药出海:国际化政策引导:国家将创新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通过License-out模式出海,2024年中国药企共完成94笔对海外授权交易,总交易金额为519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36%;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前三季度中国License-out总金额共计920.3亿美元。

3) 创新药支持政策:根据11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消息,今年医保谈判有120家内外资企业现场参与,其中参与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竞价的目录外药品127个,参与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的药品24个。此次医保谈判结果预计12月初公布,新版药品医保目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国际方面

1) 2025 年 10 月 9 日,美国参议院以多数票表决通过 2026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这一每年必过的“国家优先级法案”中,夹带新版《生物安全法案》(S.A.3841)作为附案。

2) 2025年11月,礼来和诺和诺德与美国政府达成GLP-1减肥药大幅降价协议。根据公布的协议,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和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患者将能以每月245美元的标价获得礼来Zepbound和诺和诺德Wegovy等GLP-1药物,联邦医疗保险患者自付费用仅为50美元。

3) 2025年11月,美国药业巨头辉瑞(Pfizer)已同意以100亿美元收购减肥药初创企业Metsera。

投资策略:

1、短期看:国内医疗器械集采政策不断缓和、创新药产业稳步推进,医药工业端经营稳健,季度同比增速稳定,尤其是创新药板块连续高增6个季度,且2025年将是商业保险再上一个台阶的元年,利好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及其产业链。

2、中长期看:中国医药产业升级持续兑现。一方面,国内创新药支持政策出台密集,院端具备临床价值产品持续放量,国内商业化天花板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大药企在中国购买创新药的数量和金额持续提速,远超过美国本土和其他国家,中国创新药产业集体走向全球化,长期有望收购巨大的的全球市场。

3、方向上:①创新药,具备全球最强竞争力的产品,长期享受国内和欧美两个全球最大的市场;。②创新药产业链,包括CXO和生命科学服务上游,预计随着全球投融资额增速拐点向上,这类资产迎来订单增速修复;④医疗器械和设备,集采政策不断优化下,关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国际化出海高端智造的影像等公司。

风险提示: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相关指数、行业等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金鹰基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