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跳水小将全红婵,刚比完世锦赛,就把到手的几百万奖金,慷慨解囊,足足400万,一分不留全捐给了母校湛江体校,这故事编得那叫一个有鼻子有眼,说学校用了七年的旧跳水板,要全部换成巴黎奥运会同款的铝合金板,这钱全红婵包了。
[浮云]全红婵自从在奥运会上那一跳惊艳四座之后,关于她的舆论就再也没停过,从一开始的漫天夸赞到和陈芋汐的“恩怨",再到回家盖房子。
就连她过年回家也一直被无人机盯着,而最近的400万捐款更是让全红婵深陷舆论泥潭,全红婵的学校也是暴怒发声,声讨网上这些造谣者。
全红婵为什么这么容易传出小道消息?国家运动员的饭圈问题为何会越来越严重?
网上突然冒出一则消息,说跳水小将全红婵,刚比完世锦赛,就把到手的几百万奖金,慷慨解囊,足足400万,一分不留全捐给了母校湛江体校,这故事编得那叫一个有鼻子有眼,说学校用了七年的旧跳水板,要全部换成巴黎奥运会同款的铝合金板,这钱全红婵包了。
故事写的非常详尽,说她怎么给教练发红包,感谢恩师栽培,怎么给学弟学妹买专业的跳水装备,鼓励他们好好训练,为了让大家觉得这姑娘真是“完美无瑕”,编故事的人还特意加了一笔,全红婵自己用的护膝,都磨破了洞,还舍不得换新的。
跟那400万的“豪捐”一对比,简直让人感动到不行,这些“催泪弹”一放,这桩“善举”在不少人眼里,就跟真的一样。
为了让这弥天大谎更像真的,那些躲在键盘后面的人,甚至编出了全红婵凌晨三点还在转账、教练激动得晒出转账记录的桥段,但是这故事从头到尾,连一张像样的转账截图都没有,全红婵本人更是没吭一声。
她的社交媒体也空空如也,再看湛江体校的官方消息,也是没有半点动静,这不寻常的沉默,本身就像在说:这里面有鬼。
谣言从5月13号开始,就在一些自媒体账号上发酵,跟病毒似的传了好几天,直到5月16号下午,湛江体校才终于站出来,一锤定音:全红婵没捐款!
学校的人说,要是真有这好事,学校肯定第一个敲锣打鼓地告诉大家,毕竟培养出奥运冠军,这是多大的荣耀,哪能藏着掖着?学校也气得不行,痛斥这种拿运动员名气瞎炒作的行为,还提醒大伙儿别轻易信网上的瞎话,免得给正在备战的运动员添堵。
这场“捐款”大戏,表面上看着像是在夸全红婵品德高尚,可实际上呢?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捧杀”。你想想要是学校没及时出来澄清,等这谎言的泡泡吹得天那么大,最后“砰”的一声破了,那些先前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网友,那股劲儿反过来,得多吓人?
18岁的姑娘,夹在这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捐吧,400万!对一个家里经济条件刚缓过来,新房才盖起来没多久的她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捐吧,那些已经被假新闻“喂”饱了的道德期许,又该怎么交代?
这不就是把人架在火上烤吗?把一件本该是发自内心的好事,硬生生扭曲成了一场不捐都不行的道德绑架,这种做法缺德不缺德?
但为什么这种一看就有点悬的谣言,还能忽悠那么多人?还是因为全红婵之前那个“努力跳水赚钱给妈妈治病”的孝顺女儿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爹妈的孩子,功成名就了回头帮衬母校,这简直是剧本里该有的情节,太顺理成章了,编谣言的那些人,坏就坏在利用了大家的这份善良和信任,把全红婵往一个“完美道德偶像”的模子里死劲儿塞。
可运动员也不是活在童话里的,这段时间全红婵身上的压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从墨西哥跳水赛到俄罗斯喀山那场,再到五月份北京的总决赛,三次大赛,她都输给了队友陈芋汐,这事儿成了不少人饭桌上的谈资。
大家好像忘了,这姑娘也才18岁,正是身体发育期,身高、体重一变,以前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下子就找不回来了,她自己也说这是她最近失误多的主要原因。
反观陈芋汐,人家是体育世家出身,天赋、训练条件都不差,尤其在高难度动作上稳得吓人,那也是汗水堆出来的,竞技体育有输就有赢,全红婵暂时遇到点小挫折,放在一个运动员的成长路上,再正常不过了。
可坏就坏在她东京奥运会一炮而红,出道就是巅峰,后来又好几次赢了陈芋汐,搞得很多人脑子里就认准了一个死理:“全红婵必须赢!”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压力。
张杰演唱会有网友拍到全红婵,照片里她看着闷闷不乐的,跟以前那个笑嘻嘻的小丫头判若两人,这可能才是她真实状态的写照。
对运动员的关注,一旦过了头,就容易变成一种让人喘不过气的“热爱”,就说全红婵在农村老家盖了新房这事儿,本来挺正常的,结果引来一堆狂热的粉丝跑去“打卡”,甚至还有人动用无人机,对着人家房子无死角地拍,这早就不是什么关心了,纯粹是骚扰,是侵犯隐私!
捐不捐款是全红婵自己的事,是她的权利,就算她比赛拿了高额奖金,怎么花也该由她自己说了算,轮不到外人用道德的大棒子来指手画脚。
全红婵的妈妈说过,她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们都能有自己的房子住,这样的家庭,每一分钱可能都有它的用处。
把运动员捧上神坛,再用放大镜盯着,拿完美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种风气,跟体育圈越来越严重的“饭圈化”脱不了干系,运动员一旦被这种逻辑套住,比赛状态、个人生活都得受影响。
前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早就公开说过,不许把运动员搞得饭圈化,国乒的樊振东也曾一脸无奈地说:他们现在好像是赢也不行,不赢也不行。强如孙颖莎也常常感受到那些狂热粉丝带来的巨大压力,更别说那些刚冒头的新人了。
运动员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他们的生活也需要边界,大家的关注和喜爱,本来是好事、是动力,可一旦过了界,就可能变成干扰和伤害。
与其费时费力的去编造和传播那些看着挺美、实际是假的“完人”故事,还不如多给运动员一些理性的支持和宽容的理解,他们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努力拼搏的人,然后才是那个站在领奖台上光芒万丈的冠军。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