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缅因州即将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州长选举:参议员安格斯·金(Angus King)的儿子小安格斯·金(Angus King III)、联邦众议员切利·平格里(Chellie Pingree)的女儿汉娜·平格里(Hannah Pingree),以及前总统乔治·W
美国政治,州长选举,政治观察
美国缅因州即将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州长选举:参议员安格斯·金(Angus King)的儿子小安格斯·金(Angus King III)、联邦众议员切利·平格里(Chellie Pingree)的女儿汉娜·平格里(Hannah Pingree),以及前总统乔治·W·布什的堂弟乔纳森·布什(Johnathan Bush),都已宣布竞选缅因州长。
三位候选人都拥有让选民 耳熟能详的姓氏 ——却并非他们的父母本人登场,而是“子承父业”踏入政坛的新声音。这场“官二代对决”成为当地政坛热话,也揭开了美国政治中家族传承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美国政治从来不是完全靠自己一步步爬上去的游戏。在自由、平等的标语背后,隐藏着一张张熟悉的姓氏地图。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政坛里的“熟面孔的下一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 美国式官二代 ”的奋斗、野心,和选民们给出的不同答案。
01 佩洛西世家
现年83岁的美国前众议院议长 南希·佩洛西 (Nancy Pelosi)堪称美国政坛传奇人物。而她的政治敏感和领导才能,或许部分源自耳濡目染的家族熏陶。
佩洛西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一个意大利裔政治世家:父亲托马斯·达莱山德罗二世(Thomas D’Alesandro Jr.)曾连任五届国会众议员,后又担任巴尔的摩市市长;
中间最小的女孩是Nancy Pelosi, 她左边的是她的父亲 达莱山德罗二世
她的大哥托马斯三世也当过巴尔的摩市长。
Nancy Pelosi(中)和她的大哥(右)
换言之, 佩洛西自己就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
年轻的南希从小就在市长官邸看着父亲接待选民,据说6岁时就懂得帮忙记录政治恩惠清单。这种从政环境下长大,让她对权力运作耳熟能详,也为日后叱咤华府奠定了基础。
佩洛西的下一代同样备受瞩目。虽然佩洛西的五个子女中尚无人担任公职,但苗头已现。她的大女儿克里斯汀·佩洛西(Christine Pelosi)长期活跃于民主党内,是知名的党务律师和活动家。
近期,克里斯汀宣布将于2028年竞选加州参议员斯科特·维纳(Scott Wiener)即将空出的一席州参议员职位。
有趣的是,维纳所竞逐的正是她母亲佩洛西的旧金山国会席位——也就是说,母女俩虽未直接上演“ 母女交接班 ”,但在事实上就代表了同一批选民。
佩洛西大女儿(左)
这种“ 曲线继承 ”某种程度上避开了直接被诟病为接班,但事实上也差不了多少。
此外,佩洛西家族在加州还有盘根错节的人脉网络:她被戏称为州长加文· 纽森的“姨奶奶” (两家有姻亲关系),当年也曾暗中扶持这位后辈从旧金山市长一路走向州长宝座。
可见,佩洛西的家族势力早已超出血缘范畴,形成了一个辐射政商的庞大“关系网”。
纽森的姑姑曾经嫁给了佩洛西的小叔子
02 切尼家族:影子总统与女承父业
前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以强势和谋略著称,在小布什政府中有“ 影子总统 ”之称。
而他的长女 丽兹·切尼 (Liz Cheney)则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抱负,在近年成为共和党内备受瞩目的人物(但近些年与特朗普不和也是事实)。
丽兹早年曾在国务院任职,也曾在福克斯新闻担任评论员,显然为日后从政累积了经验和知名度。2013年,怀着从政野心的丽兹决定挑战怀俄明州联邦参议员麦克·恩齐(Mike Enzi)——这可是她父亲当年曾经考虑竞逐却未染指的职位。
然而这次“拔苗助长”却遭遇滑铁卢。丽兹·切尼的竞选被本州共和党视为“空降”,未能获得党内大佬支持。
“切尼”这个姓氏在怀俄明固然显赫(迪克·切尼曾代表该州担任6届联邦众议员),但当地选民一时间并不买账,让她难以在党内初选站稳脚跟。到参议员初选还有7个月时,丽兹就因家庭原因和选情不佳匆匆退选。
首战折戟后,她吸取教训,转而在2016年竞选父亲当年占据的 怀俄明州唯一联邦众议员席位 ——此时竞争相对缓和,且有父亲的人脉相助。
果然,丽兹轻松胜出,当选国会众议员。上任后,她展现出强硬作风,甚至一度跻身众议院 共和党第三号领袖 。只不过,由于 与特朗普关系闹僵 ,丽兹最终在2022年初选中被党内支持特朗普的挑战者击败,结束了众议员生涯。(传送门: 为了取代佩洛西成为国会最有权力的女人,她决定支持弹劾川普 )
切尼父女的故事体现了典型的美国式家族政治的起伏。迪克·切尼在女儿初登政坛时不遗余力背书,据传私下动员老朋友站台助选,而丽兹也频频以“我父亲的经验”拉拢保守派选民。
2022年国会山冲击事件纪念日,仅有这对共和党父女现身庄严默哀,一时成为佳话。
不过,切尼家族在政坛的接力目前也遭遇瓶颈:丽兹被逐出众议院后,切尼姓氏暂时在民选岗位上失去了身影。但了解他们的人都明白,以切尼父女的个性,这绝不是终章。
丽兹切尼为民主党作证,指认特朗普“叛国”
03 兰德·保罗:从革命到传承
在美国政坛,也有这样一对特别的父子档: 老爸发动“革命”,儿子继承衣钵 。这里说的是前得克萨斯州联邦众议员、自由意志主义运动领军人罗恩·保罗(Ron Paul)和他的儿子、肯塔基州联邦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 Paul)。
罗恩·保罗堪称美国自由意志主义的旗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国会鼓吹“小政府”理念,先后三次参加总统大选,吸引了一批狂热追随者,被戏称为“保罗革命”(Ron Paul Revolution)。虽然罗恩从未问鼎总统宝座,但他为自由意志主张聚拢的人气和资源,却为儿子兰德后来铺平了道路。
兰德·保罗原本是一名眼科医生,2010年决定首次参选公职,竞逐肯塔基州联邦参议员席位。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从没选过班长的小辈”,毕竟他的对手是党内老牌人物、受到资深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支持的州务卿。
然而,兰德凭借 两大法宝 后来居上:金主和人气。借着“罗恩·保罗之子”这层光环,他迅速动员起父亲全国范围内的捐款网络,筹款能力远超对手。同时,茶党运动崛起,大批草根保守派选民视老保罗为精神导师(甚至尊称其为 茶党“教父” ),这些人也自然而然转而支持少保罗。
最终,兰德在初选中击败了建制派对手,并一举当选参议员。
此后,他在华盛顿政坛继续扮演着“不走寻常路”的角色,时而延续父亲的反建制立场,时而又为了现实考虑做出妥协。2016年,兰德也曾试水竞选总统,但声势远不及父亲当年的造势,提前退出了初选。
但不管怎样,“保罗父子档”已成为美国政坛一道独特风景:父亲退下阵地后,儿子接旗扛起了自由意志的大旗。
04 不断传承的家庭班底
家族政治并非联邦层面的“特权”,在州和地方政坛同样盛行。不少州议员、市长的位置悄然上演子承父业的戏码。
在加州湾区,就有这样一对默契的父子:父亲吉恩·穆林(Gene Mullin)曾连任三届加州众议员,退休后不久,儿子凯文·穆林(Kevin Mullin)便踏入政坛,先是在市议会和市长岗位历练,随后竞选上父亲曾经的同一个州众议员席位。
2022年,凯文·穆林更上一层楼,当选联邦众议员,把事业版图扩展到国家层级。当然,他此番竞逐国会席位并不是直接继承自父亲(吉恩并未涉足联邦职位),但早年在老爸羽翼庇护下于州政坛站稳脚跟,为其日后进军华府铺平了道路。
类似的地方“父子档”还有很多。又比如,路易斯安那州的兰德里厄家族(父亲穆恩当过新奥尔良市长,女儿玛丽当选参议员、儿子米奇也先后任市长和联邦高官),伊利诺伊州的戴利家族(父子两代理查德·戴利分别统治芝加哥市政几十年),等等。
这些名字也许在全美范围不如肯尼迪、布什那般如雷贯耳,却在各自地盘上呼风唤雨、一脉相承。
近期还有一些新动态显示地方“官二代”正在批量上线:在新罕布什尔州,联邦参议员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的女儿斯蒂芬妮·沙欣(Stefany Shaheen)宣布竞选联邦众议员;
在印第安纳州,前州长兼参议员埃文·拜(Evan Bayh)的儿子博·拜(Beau Bayh)正竞选该州的州务卿一职。
有趣的是,埃文·拜本人就是参议院的“官二代”——他的父亲伯奇·拜(Birch Bayh)在60年代就是印州参议员。因此如果博·拜当选,拜氏家族将是连续三代踏上仕途。显然,“政治香火”在美国很多家庭中都在延续,有时甚至能传好几代人。
05 当政客子女走下不同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官二代”们并非个个子承父业进国会,也有不少选择了不同跑道,但同样凭借父辈人脉获得机会。有些干脆走向私营和媒体领域,实现另类的 家族“影响力继承” 。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就是总统拜登的小儿子 亨特·拜登 (Hunter Biden)。亨特并未参选公职,却一路受惠于拜登父亲的资源:他曾轻松考入名校耶鲁法学院,当过父亲参选时的全国副经理,还被小布什总统破例任命为全国铁路公司董事。
2014年,亨特出任乌克兰一家能源公司Burisma的董事会成员,当时就有《纽约时报》报道指出,Burisma此举是利用亨特制造“与美国权势人物有关系”的观感,以便在乌克兰倚重美国援助的敏感时期获取保护。此事后来引发巨大争议,成为特朗普阵营攻击拜登的口实,亨特本人也因商业交易遭到司法调查。
但撇开法律层面,亨特的经历恰恰说明:在政治圈,父辈的姓氏就是一笔可观的“ 隐形资产 ”。正如大家总结的那样:“如果你老爸是显赫的政客,你的人脉在各行各业都会变得很有价值。这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如虎添翼,同时也让你难逃裙带关系和坐享其成的指责”。
还有一些政客的子女虽然没有直接从政,但在媒体和公众舞台上续写着家庭的影响力。例如已故参议员约翰· 麦凯恩 (John McCain)的女儿梅根·麦凯恩(Meghan McCain),并未竞选公职,却成为知名电视评论员,曾长期担任ABC王牌谈话节目《观点》(The View)的联合主持人。
梅根直言不讳的保守派观点,加上“参议员之女”的特殊身份,使她在媒体界独树一帜。同台的女主播艾比·亨斯曼(Abby Huntsman)则是前犹他州州长兼外交官洪博培(Jon Huntsman)的千金,她先后供职于NBC和Fox等全国性媒体。
再比如 克林顿 夫妇的独生女切尔西·克林顿(Chelsea Clinton),也曾受聘为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特约记者,在镜头前亮相。
这些案例表明,“官二代”们不一定非要继承父母的官位,也可以借助家庭声望在媒体、商业、法律等领域闯出名堂。只不过, 荣华伴骂名 :公众往往质疑他们是否“站在父母肩膀上”取得成功。
但试想,机遇当前,又有几人能毅然拒绝呢?
06 结语:王朝还是民主?
美国向来以反对世袭贵族自豪,但政治领域的家族现象却根深蒂固。从国会山到州议会,再到地方郡县,处处能找到 父子兵、母女花 的身影。
有的家庭几代从政,俨然编年史般 你方唱罢我登场 ;也有的只是一个人在台上、背后却站着整个家族的资源。支持者认为,从政意愿和能力或许真的有遗传因素,“政治世家”出的接班人更熟悉规则、上手更快。
反对者则担心,这样会形成权力垄断和利益网,损害机会公平。当然,最终决定权还在选民手中,选票会奖赏勤勉者,也会无情地教训那些只想啃老本的“官二代”。
可以说,美国的政治舞台上,既上演着近乎封建的一幕幕传承大戏,也保留着民主社会应有的新陈代谢。美国的“官二代”们,既享受着光环,也面临着挑战。
当他们彼此同场竞技时——正如缅因州那场州长之争——看的不仅是家世的对决,更是两代政治力量的新旧交锋。胜者谁属?唯有拭目以待了。
来源:润泽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