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庆32周年翻车:俞敏洪的南极信,员工的生存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1:43 1

摘要:有员工看完直接回: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当老板在地球最南端感叹“浩瀚的洁白”时,教育板块的员工刚下课,正连夜做续费方案呢。一个在南极享受阳光,一个在北京熬夜。

11月16号,新东方32岁生日,俞敏洪在南极时间早上6点,北京时间下午5点,站在冰川前面给全体员工写了封信。

有员工看完直接回: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当老板在地球最南端感叹“浩瀚的洁白”时,教育板块的员工刚下课,正连夜做续费方案呢。一个在南极享受阳光,一个在北京熬夜。

老俞在信里把企鹅抱团取暖类比成新东方人相互扶持,这比喻乍听挺感人。但问题是,企鹅抱团是为了活下去,新东方员工加班也是为了活下去。前者是生存本能,后者是生计所迫。一个自愿,一个被迫,能一样吗?老俞看到的是企鹅在极端环境下的“坚守”,员工看到的是老板在极端旅游地的“潇洒”。视角差了一万八千公里,中间还隔着一个太平洋。

当老俞站在冰川前,阳光洒在脸上,感叹“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而同一时间,有员工刚被家长骂完,有员工盯着续费数据发愁,有员工担心下个月绩效能不能达标。老板在远方净化心灵,员工在现场燃烧生命。这种对比,不是激励,是讽刺。

有人要说了,老俞也不容易啊,新东方转型多难啊,他压力多大啊。是,我承认他不容易。但问题是,他的不容易,是战略选择的不容易,是商业决策的不容易。而员工的不容易,是生存的不容易,是明天会不会被裁的不容易。这两种不容易,能放在一起比吗?老俞的不容易,换来的是南极之旅,是精神升华;员工的不容易,换来的是加班熬夜,是房租压力。这能共情才怪。

2025年了,这套“老板抒情员工感动”的套路早过时了。对于现在的打工人来说,你发一万字南极感悟,不如发一千块奖金实在。你讲企鹅精神,不如把绩效说明白。你谈“希望的播种者”,不如把涨薪名单说清楚。虚的越说越多,实的越来越少,谁还信?

老俞信里的关键词:我、南极、冰川、企鹅、坚守、希望、良知、世界。员工关心的关键词:工资、加班、续费、绩效、裁员、补偿。两个词典完全对不上。老俞在用文学语言写管理,员工在用生存语言算成本。这沟通,就是鸡同鸭讲。

那句“把世界装在心里”。员工心里装的是世界吗?装的是下个月的房贷、孩子的奶粉钱、父母的赡养费。世界太大了,心里装不下。老板可以谈世界,员工只能谈肚子。这不是格局问题,是位置问题。你站在南极,看的是地球;我站在工位,看的是Excel。视野不同,需求不同,感动点也不同。

所以这事儿翻车就翻车在“错位”。时间错位、空间错位、语言错位、需求错位。老板以为自己在发励志大片,员工看到的是职场恐怖片。老板以为自己在分享人生感悟,员工收到的是“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版。这种错位,比南极和北京的时差还难调。

老板有权力选择在南极发信,员工没权力选择不看。老板有权力定义“坚守”,员工没权力定义“公平”。老板有权力把个人旅行包装成企业文化,员工没权力把加班熬夜说成是剥削。权力不对等,共情就不可能。老俞的真诚,在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025财年第四季度净利润暴跌73.7%,这不是靠企鹅精神就能解决的。营收增速腰斩,这不是靠冰川感悟就能拉回来的。东方甄选还在亏,商誉还在减值,这些实打实的数字,比一万句“坚守”都刺耳。员工不是不想坚守,是坚守的成本太高,收益太低。老板可以谈理想,员工只能谈价格。

这时候发的南极来信,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手段。发信不用花钱,不用涨薪,不用改善福利,但看起来好像做了很多事。这是管理上的“表演性劳动”。老板表演了关怀,企业表演了文化,只有员工的加班是真实的。这种表演越精彩,现实越讽刺。

所以这不是激励,是权力展示。是告诉所有人:看,我能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去南极,说明我稳得住。我稳得住,你们就得稳得住。稳不住?那就是你们不懂坚守。这套逻辑,把管理责任转嫁给了员工,把经营压力转化成了道德要求。

但现在的员工不傻。你谈南极,我谈劳动法。你谈企鹅,我谈N+1。你谈希望,我谈补偿。虚的玩不转了,实的才管用。新东方要真想激励员工,别整那些虚的。把加班工资结清,把裁员补偿给足,把绩效标准说明白。少谈点“世界”,多谈点“工资”。少发点“感悟”,多发点“奖金”。员工要的是安全感,不是南极风光。要的是确定性,不是冰川比喻。

老板在南极看到的风景,员工在出租屋看不到。但员工在出租屋面对的困境,老板在南极也看不到。这才是真正的“冰火两重天”。

所以啊,别怪员工不感动。感动这东西,需要共情的基础。共情的基础,是位置的对等。位置不对等,所有的感动,都是自我感动。所有的激励,都是权力表演。所有的坚守,都是道德绑架。

这事儿给所有老板提了个醒。员工要的不是诗和远方,是面包和牛奶。你要真想让他们坚守,先把他们的房租交了。你要真想让他们感动,先把他们的工资涨了。否则,你就算跑到火星发信,该翻车还得翻车。

下次想激励员工,别去南极,去财务室。别写信,写支票。别谈企鹅,谈奖金。这才是真正的“希望的播种者”。

员工要的是这个。其他的,都是扯淡。

来源:IC实验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