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卖的都赚到钱了,不敢卖的连房租都交不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1:13 1

摘要:裸辞 8 个月,我从每个月对着催房租的微信彻夜难眠,到现在银行卡每月稳定进账 3万,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真相:这个时代,敢主动 “卖” 的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死守着“稳定”,努力提升技巧死磕的,连生活都困难。

裸辞 8 个月,我从每个月对着催房租的微信彻夜难眠,到现在银行卡每月稳定进账 3万,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真相:这个时代,敢主动 “卖” 的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死守着“稳定”,努力提升技巧死磕的,连生活都困难。

你能否赚到钱,真的不是看你专不专业,而是看你有没有商业的思维,能不能看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并有效地把你解决问题的方案分享给有需求的人,切实有效地帮到他们。

利他是核心,需求是根本,解决问题是关键,专业只是锦上添花。

赚钱真的不取决于你是谁,你想做什么,而是取决于你服务的人群,他们是否需要你!

我之前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运营,月薪 8 千,扣完社保公积金到手 7200。听着不差,但在杭州,光合租的单间房租就占了 2800,通勤每月 300,三餐顿顿省着点花也得 2000,再加上偶尔的人情往来和日用品开销,每个月能存下 1000 块都算奢侈。我总安慰自己 “稳定就好”,可去年公司优化架构,我拿着 3 个月赔偿金被裁,才发现所谓的 “稳定” 不堪一击。

失业后的日子,把 “焦虑” 两个字刻进骨子里。每天早上 7 点准时醒,不是去上班,而是打开招聘软件刷新岗位,投出的 30 多份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时被 HR 问 “30 岁了还没晋升管理岗”“空窗期这么久能不能快速上手”,话里话外的质疑,像针一样扎人。有一次面试完,外面下着雨,我没带伞,站在公交站台等车,看着来往的上班族拿着工牌匆匆赶路,突然就红了眼,我连这样 “被压榨” 的工作都找不到了。

最难熬的是月底,房东发来催租消息,我看着银行卡里仅剩的 5000 多块赔偿金,手指在 “能不能缓几天” 的输入框里删了又删,最后还是厚着脸皮跟爸妈借了 3000。挂了电话,我坐在出租屋的地板上,看着窗外的霓虹灯,第一次觉得自己活得特别窝囊,工作这么多年,没存款、没底气,连房租都得靠父母接济,所谓的 “职场经验”,在失业面前一文不值。

走投无路时,我想起以前做运营时积累的公众号排版、选题技巧,抱着 “死马当活马医” 的心态,进了几个副业交流群。群里的两类人,差距看得我心惊。

一类是敢 “卖” 的人:有个姑娘把自己做公众号的经验整理成《0 基础起号教程》,9.9 元一份,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起号数据、排版干货,还主动给群友答疑,1 个月卖了 500 多份,纯赚5000;还有个做职场复盘的男生,把自己的面试技巧、简历优化经验做成 99 元的一对一咨询,每天接 3 个客户,再加上配套的简历模板售卖,月入过万;甚至有个宝妈,只是分享自己带娃时的时间管理方法,顺带推荐好用的母婴用品,每个月佣金都能拿 2 万多。

而另一类,就和我最初一样的 “死守派”:要么抱着 “找份稳定工作” 的执念,每天在群里抱怨招聘市场卷、自己没机会;要么像我一样,只敢默默做免费内容,靠公众号流量主变现。我最开始就这样,每天熬到凌晨写文章,选题、排版、找图样样亲力亲为,最高一个月流量主收益 1 万 2,平台扣税1500、提现手续费300,到手1万零200。更坑的是流量波动,第二个月文章没爆款,整月收益才380元,连吃饭都得算计着来,那种从云端跌落地狱的落差,比失业还让人崩溃。

其实很多人不是没本事,而是被 “工资思维” 捆死了,还带着对 “卖” 的羞耻感。我最初也这样,觉得 “主动卖东西” 太功利,怕被以前的同事看到笑话,怕朋友觉得我 “掉钱眼里”,更怕自己推荐的东西不好,被人说 “忽悠人”。可当房租都快交不起时,我突然想通了,比起穷得没尊严,所谓的 “面子” 根本不值钱。

我开始试着 “卖自己”,从最擅长的公众号运营入手,做了一套《30 天公众号起号实操手册》,定价 9.9 元。第一步是拆解自己的起号经验:怎么找垂直选题(我整理了 5 个免费选题工具,教大家按 “用户痛点 + 解决方案” 的逻辑筛选题)、怎么排版更吸睛(分享 3 个免费排版插件,附具体操作步骤)、怎么快速涨粉(亲测有效的 “社群互推 + 关键词优化” 方法),甚至把自己踩过的坑(比如违规词、流量下滑的补救措施)都写了进去。

接着就是主动分享:每天在副业群里发 1 条干货,比如 “3 步搞定公众号封面图,点击率提升 50%”,结尾附上 “想要完整实操手册的可以私我”;在朋友圈发自己的起号数据,比如 “第 7 天公众号粉丝破 1000,流量主收益 200+”,配上后台截图,用真实数据打动人;还建了一个免费答疑群,只要进群就送《选题清单》,群里有人问,我就第一时间详细回复,慢慢积累信任。

第一次成交是在分享后的第 3 天,一个群友私我买手册,转账 9.9 元时,我手都在抖。我赶紧把整理好的 PDF 发过去,还额外送了她 1 份排版模板,她收到后说 “太实用了,比我报的几百块课程还干货”,后来还推荐了 3 个朋友来买。就这么一点点积累,第一个月卖了 120 份,赚了 1188 元;第二个月优化了手册内容,增加了 “流量主变现技巧”,又开了 1 场免费直播答疑,当月卖了 320 份,赚了 3168 元;再增加收费陪跑业务,带着学徒做爆款,加上接了几个公众号代运营的小单子(每个月 2 个,每个 2000 元),第三个月总收入直接冲到了 3 万 +。

现在的我,不用再为房租焦虑,不用再看 HR 的脸色,每天在家工作 4-5 小时,剩下的时间可以看书、健身、陪爸妈。我越来越明白,刘润说的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工资只是价值交换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最被动的一种,你把时间卖给公司,只能拿到固定的报酬,可当你敢把自己的技能、经验、成果 “卖” 出去,就能对接更多需求,帮到更多的人,拿到更多的回报。

财富,真的不是努力的嘉奖,而是认知的补偿。

“卖” 真的不是丢人的事,而是把你的价值精准传递给有需要的人。你会做 PPT,就把技能打包成课程;你擅长复盘,就把经验整理成干货;你用过好产品,就真诚分享推荐,这本质上都是在帮别人解决问题,赚钱只是顺带的结果。

那些死守工资的人,看似安稳,实则把自己的人生主动权交给了别人。公司裁员、行业下滑、年龄增长,任何一个变量都能让 “稳定” 崩塌。而敢 “卖” 的人,永远握着主动权,你的技能、经验、口碑,都是别人拿不走的资产,不管市场怎么变,都能靠这些赚到钱。

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敢主动展示价值、敢主动变现的人,才能赚到钱,而钱包的厚度才是咱们真正的底气。别再被 “稳定” 绑架,别再有 “卖” 的羞耻感,从你最擅长的事入手,整理一份干货、分享一个经验,先赚到第一笔 100 元,你会发现,赚钱其实没那么难。

行业没有贵贱,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赚钱,并不丢人,那些敢去“卖”的人,赚到钱拿到结果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来源:阿宝谈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