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中国芯片,反丢自己饭碗?英伟达、三星的选择与代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0:38 1

摘要:芯片领域的中外合作本应基于互利共赢,但英伟达与三星两大全球顶尖芯片企业,却在“政策适配”与“市场布局”之间做出了失衡选择——一边配合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的出口管制政策,调整核心技术与高端产品供应;一边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丰厚红利,试图通过产品迭代、合规适配寻求突

芯片领域的中外合作本应基于互利共赢,但英伟达与三星两大全球顶尖芯片企业,却在“政策适配”与“市场布局”之间做出了失衡选择——一边配合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的出口管制政策,调整核心技术与高端产品供应;一边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丰厚红利,试图通过产品迭代、合规适配寻求突破,如今逐渐陷入“高端份额下滑、订单结构调整、供应链承压”的困境。

中国市场始终敞开大门欢迎公平合作,但绝不容忍“一边赚中国钱,一边卡中国脖子”的两面操作,触碰产业安全底线,终将自食其果!

曾几何时,中国市场是两大企业的重要增长引擎,但它们的合作姿态已随外部政策导向发生偏移:

- 英伟达曾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中国AI GPU市场的主导地位(行业峰值数据约90%),中国市场一度贡献其全球13%左右的营收(约171亿美元)。受美国2022年以来多轮芯片出口管制影响,从H100、H800到H20等高端芯片陆续被纳入限制清单,2025年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禁止其高端AI芯片用于中国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场景,直接切断了核心产品对华供应。

- 三星将中国西安工厂打造为全球核心NAND闪存生产基地,中国市场为其贡献近20%的营收,且其芯片生产链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加工产能(全球占比约47%)。但三星参与了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相关合作,配合技术管制要求,同时因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供需波动,对西安工厂实施了10%左右的产能调整,这种“既享市场红利又配合限制”的立场引发行业争议。

国内多家AI企业曾与英伟达达成H20芯片采购意向,最终因禁令升级导致合作未能落地,项目推进节奏受影响;而三星西安工厂也因政策限制与市场竞争,面临产能优化与份额稳定的双重压力,其合作诚意受到行业关注。

两大企业调整对华合作策略,核心源于两点关键因素:

一是美国的政策胁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从限制产品出口、加征关税,到禁止相关技术人员参与中国半导体项目,再到2025年扩大高带宽存储器(HBM)管制范围,形成多维度管控。英伟达、三星的全球业务中,美国及海外多个市场占比显著,为避免整体业务遭受巨额处罚,只能选择收缩对华高端产品供应。

二是对中国产业实力的误判。英伟达曾依托在高端AI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认为中国短期内难以突破相关技术瓶颈;三星则凭借3DNAND闪存的市场优势,预判中国存储芯片形成有效替代尚需时日。两者均曾默认“中国对其高端产品存在短期依赖”,却忽视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国产替代的坚定决心。

本以为配合外部政策能巩固自身优势,没想到反而让自身陷入发展被动,呈现“得不偿失”的态势:

- 英伟达:高端份额大幅下滑。2025年相关数据显示,英伟达在华高端AI GPU市场份额因政策限制出现显著收缩,不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6财年第二季度,其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同比出现明显波动,H20芯片相关业务面临订单调整压力。为重返中国市场,英伟达推出改用GDDR7内存的特供版B40芯片,试图规避技术管制,但其性能适配性存在一定妥协,且面临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等国产芯片的竞争,再叠加国家数据中心国产芯片采购导向政策影响,收复高端市场难度较大。

- 三星:夹缝中进退两难。受美国技术管制影响,三星西安工厂新设备采购需逐一提请审查,流程繁琐导致产能优化节奏放缓;同时,长江存储等中国企业在3DNAND市场已跃升至全球第四,直接冲击其市场地位,西安工厂减产后面临部分产能闲置压力。更关键的是,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让其全球生产线的核心原料供应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运营压力,股价也因战略决策摇摆出现阶段性波动。

- 政策反制精准发力。2025年9月,商务部正式对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歧视性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针对性回应其不合理限制;国家层面明确要求,2025年一季度起新开工的国家资助数据中心优先采用国产AI芯片,在建项目逐步提高国产芯片占比,且对使用国产芯片的项目给予一定政策支持,这让两大企业在国家级项目中的订单机会明显减少。

面对外部封锁,中国并未被动妥协,而是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资源管控三重发力,走出自主可控之路:

1. 政策护航国产替代。除数据中心采购导向与反歧视调查外,中国还规范市场准入规则,限制配合外部封锁的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投标,引导国内企业优先选择合规合作方与国产产品,为国产芯片腾出发展空间。

2. 技术突破打破垄断。长鑫存储成为全球第四个具备HBM量产能力的企业,打破三星、SK海力士的技术垄断;国产7纳米级别芯片良率逐步稳定,AI芯片在推理、训练等核心任务中的性能已能满足多数行业需求,主流AI框架适配率达98%,实现有效替代。

3. 资源管控掌握主动权。中国掌控全球核心的稀土开采与加工供应链,通过完善出口管制政策,让依赖稀土原料的相关企业在技术封锁决策上更加谨慎,形成合理制约。

1. 技术依赖是最大风险。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国家产业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均存在隐患。这次两大企业的供应调整,反而倒逼国产芯片产业加速突破,如今在AI芯片、存储芯片等关键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逐步摆脱“卡脖子”困境。

2. 中国市场有选择、有底线。中国始终欢迎秉持公平竞争、真心合作的企业,但绝不容忍“两面三刀”的操作。任何企业若将短期政策妥协凌驾于长期合作价值之上,误判中国的决心与实力,终将被中国市场边缘化。

英伟达在华高端份额的下滑,三星面临的发展困境,都印证了一个核心逻辑:试图用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发展,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最大的增长市场。而中国芯片产业在挑战中崛起的历程也表明,自主可控才是最坚实的底气,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阻挡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

你觉得英伟达的特供版芯片能挽回中国市场吗?身边的科技企业是否已开始用国产芯片替代进口产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与看法!

来源:玲姐记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