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4日,第五届秦巴农洽会暨“贡耳飘香.乐购通江”主题消费季活动在通江县石牛嘴广场盛大启幕。活动现场,5个特装展位与8个特色展区人流涌动,汇聚了秦巴山区176家企业的特色产品,吸引了8省32个成员方参与。这场以“5+8+N”展馆模式呈现的盛会,集中展示了通
10月24日,第五届秦巴农洽会暨“贡耳飘香.乐购通江”主题消费季活动在通江县石牛嘴广场盛大启幕。活动现场,5个特装展位与8个特色展区人流涌动,汇聚了秦巴山区176家企业的特色产品,吸引了8省32个成员方参与。这场以“5+8+N”展馆模式呈现的盛会,集中展示了通江县通过多元业态深度融合,积极创新消费场景、撬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与成果。
文旅融合:解锁“流量密码”,构建全时段消费闭环
通江县紧扣“银耳之乡”的地域特色,以生态为基底、科技为手段,大力发展主题公园与夜间经济。通过打造银耳核心IP,融合巴文化元素与唐风美学,成功营造了《银耳传奇》5D沉浸演艺、数字虚拟人互动叙事等夜间沉浸式体验场景,显著提升了文旅吸引力。
春节期间,“民俗春晚”、“通江密盒对对碰”等主题活动凭借文化共鸣吸引了超15万人次客流。高明湖运动公园的水上项目、亲子乐园,以及“通江花月夜”的市集、非遗、马戏、烟花秀等全天候活动,配合本土富硒茶、银耳汤等特色饮食,共同构成了“日游生态+夜享繁华”的全时段消费新模式。
银耳产业:延伸价值链,塑造大健康消费品牌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通江银耳的品牌价值已达96.61亿元。当地推动银耳产业从传统农产品向大健康领域拓展。今年9月,首家通江银耳文化展示体验馆在成都开业,定位“传承银耳文化、创新消费体验”,馆内35款单品覆盖食品、饮品、化妆品三大品类。新研发的“灵露饮”和“多肽银耳面膜”等产品,既传承了传统养生价值,也精准契合了现代消费者对便捷与护肤的新需求。
体育赋能:赛事引流,激发“体育+”乘数效应
通江县创新打造“通江银耳杯”体育赛事IP,成功撬动“体育+银耳产业+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乡村旅游”的多元融合。在第二届川陕革命老区男子篮球邀请赛期间,赛事元素深度融入奖杯、队徽及联名产品。赛场周边的壁州廊桥市集内,通江剪纸、竹编等非遗产品热销,剪纸艺人创作的赛事题材作品被抢购一空。
赛事不仅带火了轿房沟“美食街”的银耳小吃,也催生了“舌尖经济”与线上销售热潮。移动直播间邀请球员、网红直播采耳,单日销售额突破100万元。据统计,赛事期间相关话题短视频播放量破亿,带动全县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45%;银耳及相关农产品销售额达4300万元,同比增长60%。
商业创新:地标崛起,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今年1月,通江县首个“城市地标型”购物中心——通江县邻里服务中心(开元诺水广场)正式营业。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4万平方米,集智慧农贸市场、商业超市、餐饮宴会、娱乐、酒店、幼儿园等业态于一体,填补了当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空白。其中约5000平方米的智慧农贸市场,为周边约十几万常住居民提供了便利、优质的生鲜采购服务,奠定了多元化业态发展的坚实基础。
电商助力:线上拓销,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路
通江县积极拥抱新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相关负责人走进直播间,为通江银耳、巴山土鸡等农特产品代言。一场直播吸引约20万网友观看,农产品销售约1万件,销售额达40万元。直播开始仅15分钟,预备的3000份银耳即告售罄,展现了线上新通路对消费的强劲刺激力和“西货东进”的助推作用。
据悉,通江县通过“赛事引流、产业变现、文化赋能”的多元路径,成功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秦巴农洽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凸显了通江农林产品的独特魅力,更印证了消费新场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乘数效应。随着“游、购、娱、食”一体化消费生态日趋成熟,通江正从传统农业县向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县域加速转型。(记者 白煌 图由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消费质量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