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共同见证】66万粉丝背后的“家乡代言人”!“熊老板”胡建飞:用镜头解锁涟水发展密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0:29 1

摘要:“十四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五年来,我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五年砥砺·共同见证”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许许多多奋斗者的故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五年来,我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五年砥砺·共同见证”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许许多多奋斗者的故事,聆听时代前行的足音,探寻涟水高质量发展的深沉力量与温暖底色。

“老乡们,看这金黄的稻穗,咬一口甜津津的涟水大米,就是咱家乡的味道!”抖音直播间里,“熊老板”操着地道的涟水方言侃侃而谈。镜头扫过沉甸甸的稻田,田埂上的农民笑着挥手,屏幕上“想家了”“求链接”的评论刷屏。

这个坐拥66万粉丝的“网络达人”,“熊老板”真名叫胡建飞。谁能想到,如今在镜头前挥洒自如的他,曾是个不善言辞的内向青年。“2015年在无锡做自媒体编辑时,刷到家乡的视频总忍不住转发,可外面知道涟水的人太少了。”回忆起返乡初心,胡建飞眼里闪着光。怀揣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创业的热忱,胡建飞毅然放弃稳定工作,打包行囊回到涟水,创办了古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田埂里藏着美景,灶台边飘着香味,乡亲们的故事更动人,我想把这些都拍给全世界看。”10年返乡路,他用镜头丈量涟水肌理,让乡村振兴的脉搏、民生温度的流转与发展变迁的足迹,通过千万次播放量传遍全网,成为家乡最鲜活的“移动名片”。

创业初期,胡建飞从一个小小的“涟水通”公众号起步。没有团队、没有经验,他就自己扛着相机跑遍县城角落,白天蹲在菜市场记录烟火气,夜里在办公室熬夜编辑图文。随着互联网迭代,他又接连推出“涟水吃喝玩乐”“涟水小红娘”“涟水直聘”等服务板块,从美食推荐到婚恋介绍再到服务企业和求职者,把新媒体做成了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助手”。

后来,短视频和直播风口来袭,胡建飞做出大胆尝试:从幕后走到台前。担心性格内向放不开,他戴上卡通头套化身“熊老板”,在抖音开设账号,推出“涟水人间烟火气”“新农村e路行”“遇见村书记”等栏目。“这样既能藏起羞涩,又能让大家记住这个接地气的形象。”他笑着说。

“熊老板,你好,这几年我一直在北京工作,很少有时间回老家,如果能在你的视频里见到家中80多岁的爷爷就好了。”“收到,安排!”这是“熊老板”与粉丝的直播互动。

没有华丽的脚本,只有真实的生活。此后,他的脚步踏遍涟水100多个村庄,清晨追着日出拍麦田,傍晚跟着炊烟进农家,用涟水方言与留守老人们“插寡”“唠嗑”,记录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捕捉村容村貌的蝶变升级,讲述村民的家常故事。

“王大爷的葡萄丰收了。”“李婶的虎头鞋做得绝!”“村头的老槐树又开花了。”......这些不加修饰的真实场景,这种接地气的“探访”很受网友们喜爱,尤其受到涟水籍在外人员的关注。看着视频中变换的景象,乡愁越来越浓,“熊老板”渐渐成了网络“红色代办员”,“代”网友看老家、访老人,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大,让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人,很想回到家乡发展!”许多网友留言道。

“发展好不好,要看乡亲笑不笑。做新媒体不能只追流量,得为乡亲们办实事。”这是胡建飞始终坚守的初心。2020年初,疫情打乱了正常生产生活节奏,胡建飞在家办公时,从粉丝留言中发现了棘手问题:企业复工缺人手,求职者找工无门路,线下招聘会因防疫要求暂停,供需两端陷入困境。

急群众之所急,胡建飞立刻行动,于2020年5月正式上线“涟水直聘”平台。他一边对接本地企业收集岗位信息,一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创新性地推出“线上直播带岗+线下小型招聘会+熊老板探厂”模式。5年多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00余场,为近5000家企业(商家)发布岗位信息2万多条,成功帮助5000多名求职者重返就业岗位。这张用新媒体织就的“就业网”,成为涟水稳就业、促发展的坚实支撑,也让胡建飞从“流量博主”变成了乡亲们信赖的“就业红娘”。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多亏了胡总的平台!”一位返乡就业的村民笑着说,这抹笑容,正是涟水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的生动写照。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照亮整片乡土。”胡建飞深知,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参与。于是,他又创办淮安众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把自己的创业经验、直播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乡亲们。

他手把手教村民搭建直播间、调试设备,鼓励大家大胆面对镜头,说出家乡的美好。就像当初自己戴着卡通头套突破自我一样,他用耐心和鼓励,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农民”变成“家乡代言人”。如今,在胡建飞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涟水人拿起手机,通过新媒体推介家乡的特产与美景,让乡村振兴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此外,他还扛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寻访剪纸、虎头鞋、烙画等非遗手艺人,让古老技艺在镜头下焕发新生;拍摄战斗老兵、离休干部的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通过新媒体代代相传。

如今,胡建飞的头衔越来越多——“优秀共产党员”“涟水好人”等,但他最珍重的还是“家乡代言人”这个称呼。“镜头对准田埂,话筒递给乡亲,我会一直拍下去。”夕阳下,他又走进田间,金色的余晖洒在稻穗上,也照亮了他坚定的背影。

这就是普通人视角下的“十四五”生活——它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稻田里的丰收,是直播间的订单,是家门口的工作,是老百姓脸上藏不住的笑容。胡建飞和众多的老乡们,正是这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而涟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循着镜头里的生动画面、文字中的温润力量,跨越山海、传遍四方,让乡村振兴的温度触达更多心灵,让共同奋斗的信念照亮更远征程。

来源:涟水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