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烦躁内耗,不是因为你性格不好,而是没明白这3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5:00 1

摘要:“在ABC理论中,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

生活中,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

心情总是感到郁闷烦躁,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和抱怨;

喜欢来回走动,经常坐卧不安,辗转反侧;

总爱胡思乱想,陷入内耗,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当下的力量》一书曾经讲过一个理论:

“在ABC理论中,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

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

我们无法掌控外在的人事物,唯独只能改变自己。

正如有句话说得好:

“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伤害你。”

当你经常消极内耗、心烦意乱时,往往不是因为性格差,而是因为没有明白以下这三点。

过度操心,是一场灾难

作者婉兮笔下有个人物,叫做刘虹。

她在家里总是大包小揽,操心儿子的婚事,操心女儿的生活,操心丈夫的身体健康……

在家庭聚会时,刘虹不仅煎煮炖炒一人承担,把想要帮忙的儿子赶出去,而且吃完后的杯盘狼藉,也由她一人收拾。

辛苦付出后,她总会唠叨上好几天。

孜孜不倦地操持,再愤愤不平地怨恨。

循环反复,像一个死扣。

刘虹的婆婆也看不起她,在儿子的婚礼上,将金手镯直接跳过她给了孙媳妇。

刘虹转身向丈夫求助:

“你觉得,我该不该拿这个手镯?

自从嫁过来,我伺候全家老小,没有功劳有苦劳!”

而丈夫只是低着头,吭哧吭哧的,半晌才憋出几个字来:“这是妈的东西……”

那时候她才明白,在婆婆和丈夫的眼里,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一切的结果都是她咎由自取、自取其辱。

儿女们也觉得,母亲事事过问、包揽一切是极其没有边界感的行为。

刘虹在这些琐事的磋磨中感到疲累和绝望。

闺蜜余美贞劝她:

“早就该想开了,人生苦短,几十年而已,没必要那么苦自己。

你苦来苦去,别人还不一定领情。”

于是,刘虹慢慢学会了放手,在退休后重新找了一份工作,闲暇时和老友们去旅游,尝遍各地的特色菜,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整个人也变得开阔明朗起来。

她不再是操心一切的“怨妇”,而是获得了脱胎换骨的重生。

思想家柏拉图曾说过:

生活中,我们经常扮演多重角色,比如母亲、妻子、女儿、职工……

然而,角色扮演中的过度牺牲,会不断地压缩自我的存在空间。

《反内耗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写道:

“长时间生活在角色冲突中的人,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角色紧张’。

角色紧张对社会及个体的身心健康都极为有害,经常使个体产生巨大的内耗。”

过多地操心别人,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角色紧张”中。

不仅会透支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让你陷入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更有可能把关系处烂,永远产生裂痕。

于他人而言,这种操心干涉,不是垫脚石,反而可能是成长路上最大的阻力。

明白过度操心的危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越俎代庖,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放下过度操心,把注意力往回收,认真过好一年一季,一生一世。

因为人生一路走来,最不该丢失的,永远是自己。

高估关系,注定会失望

有一个网友,曾讲起自己的故事。

她以前总是自诩朋友多、人缘好,经常对别人掏心掏肺、推心置腹。

当她的生意一落千丈时,本以为朋友们会慷慨解囊,帮自己渡过难关,或者安慰自己,帮自己走出情绪困境。

哪曾想,那些所谓的朋友,不仅没有帮忙,反而落井下石,在背地里说她的坏话。

网友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刺,整个人突然没有了精气神,内耗了三个月还走不出来。

其实,人心最经不起细看。

高估关系,最终受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知否》里明兰曾说:

“凡事最好也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实在要指望,也不能太多,太深。

指望越多难免会失望,失望一多,便心生怨怼。

怨怼一生,仇恨就起,这日子就难过起来了。”

降低对他人的期待,才不至于走入自己设置的樊笼里作茧自缚,才能真正变得成熟,把日子过得舒心自洽。

电视剧《流金岁月》中的朱锁锁,没有高估和朋友的感情。

之前,因为无家可归,她暂时住在闺蜜蒋南孙家里。

虽然蒋南孙一直跟她强调别拘束,但她并没有觉得朋友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她一有闲暇就做家务,连蒋南孙的妈妈都心疼她:“小姑娘这么漂亮的手,不是用来做家务的。”

而她则感激地表示:“做南孙的朋友真好,因为有您爱屋及乌。”

她甚至主动给南孙的奶奶房租钱。

尽管奶奶一再推辞说不要,她还是坚持道:“奶奶,不交房租,我不好意思住的呀。

你要是不收这个钱呢,我就拿这个钱买东西送给你。

你要是收了这个钱呢,你就拿着这个钱买好吃的给我吃。”

一番高情商的话,让奶奶安心地收下了钱。

朱锁锁懂得朋友之间相处的智慧,不会过度地依赖闺蜜和闺蜜的家人,反而让自己活得独立自主。

即便无人看见和无人回应,她也不会觉得孤立无助,独木难支。

放下执念,对关系不再患得患失,不再要求被特殊对待,关系才能更加长长久久。

活在过去,难免会内耗

《活在当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王德全相依为命的爷爷意外去世。

他变得无助、伤心,每天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

他痛恨自己没有及时行孝,也哀叹命运的无常。

茶不思饭不想,甚至无心学业和生活,每天消极颓废。

一个月过去了,他仍时时哭泣,内耗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导师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王德全悲伤地说:“我伤心的是,在爷爷活着的时候,我没有好好孝顺他……爷爷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导师开导他:

“那你伤心有用吗?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就像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以后你无法再回到昨天弥补什么了。

今天的太阳即将落下去,如果你错过了今天的太阳,就再也找不回原来的了。”

王德全痛定思痛,决定不再整天以泪洗面,振作起来,用努力的成果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

亲人的离世,一时的难过是必然,但长期陷入负面情绪,陷在过去,就很难获得平静和成长。

现实中,有很多“王德全”,总是活在过去,留恋过去。

有人爱炫耀过往取得的成就,拒绝学习新兴事物,导致停滞不前;

有人对上一段恋情耿耿于怀,偷偷关注前任的社交动态,反复质疑自己是不是不够优秀;

有人对以前的失败始终难以释怀,觉得命运捉弄人,对未来彻底失去了信心;

有人对过往的恩怨纠缠不休,陷在烂人烂事堆里迟迟走不出来……

人这一生,本就有得有失。

倘若一直活在过去,就像被乌云遮蔽了双眼,难以看到眼下的拥有。

活在当下,忘却烦恼,秉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奋进,未来才能迎来硕果盈枝。

老舍先生曾说:

“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能重拾内心的力量,让自己活得自在从容。

写在最后

《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活得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人生不过短短三万天,别难为自己,别耽误自己,别内耗自己。

放下过度的操心,掐断不开心的根源,才能摆脱焦虑不安,实现自我疗愈;

放下对关系的高期待,别在感情中试探人性,才能活得轻松,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放下对过往的执念,才能简单生活,化解内心的冲突。

愿我们都能升级自己,好好爱自己,实现情绪自由,过一个不累的人生。

来源:涂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