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近30年费班周期规律,半导体行业始终维持约4年一轮的周期波动,即便在2021年疫情后需求爆发阶段,周期错位也未超过半年。当前周期原预计2025年消费电子走弱,但AI需求导致结构性分化:数据中心需求反超消费电子,比例从1:2逆转为2:1。
根据近30年费班周期规律,半导体行业始终维持约4年一轮的周期波动,即便在2021年疫情后需求爆发阶段,周期错位也未超过半年。当前周期原预计2025年消费电子走弱,但AI需求导致结构性分化:数据中心需求反超消费电子,比例从1:2逆转为2:1。
2026年作为传统周期高点,需验证AI需求能否首次打破30年铁律。师爷认为关键观察窗口为2026年3月新品发布期,若此时消费电子设计调整(如手机存储规格下调)且AI端需求未持续超指引,周期规律将大概率延续。
产能与库存:2024年四季度存储产能稼动率仅60%,普通产品稼动率约80%,整体仍处去库存阶段。DDR5技术迭代虽推进,但非当前缺货主因。价格机制扭曲:渠道市场因大客户锁定2025年HBM及服务器内存产能,出现价格快速上涨但成交量萎缩50%以上的背离现象。华强北市场囤货迹象明显,实际需求支撑薄弱。需求刚性不足:消费级市场对存储容量敏感度低(1TB换512G体验影响有限),而企业端客户虽能短期承受溢价,但报表压力将传导至压价行为。电子环节分化:台积电(近40%业务暴露于AIDC)、英伟达为最核心受益者;存储、光模块次之;功率器件、PCB等外围环节受消费电子拖累(如英飞凌仅20%业务与数据中心相关)。电力设备泡沫有限:美国年新增装机60吉瓦中,燃气轮机订单暴增(西门子排产至4年后)实为数据中心自建配套,未出现加价抢单,利润弹性远低于电子类公司(现代电器等报表中相关业务占比不足10%)。技术突破窗口:合肥长鑫、长江存储通过专利绕道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国内存储设备需求占比(逻辑电路:存储=1:1)显著高于全球(1:2)。下游产品已进入全球供应链,部分出口海替代逻辑坚实:全球存储三巨头控价策略迫使中国手机厂商寻求第二货源,国内产品在容量/速度差异容忍度高的场景(如硬盘)替代进程加速。HBM需求与扩产周期为头部企业提供份额提升机会。投资标的选择困境:因长鑫、长存未上市,A股标的多为模组厂(股价与存储价格强相关),部分资金转向半导体设备(中微公司、长川科技) 等更具确定性的环节。短期(6-12个月) :配置离AIDC最近的环节——英伟达、台积电、存储芯片(关注美光、三星)及光模块。避免外围消费电子标的。
中期(至2026年3月) :重点跟踪微软等云厂商资本开支指引,若Kubernetes增速从50%-60%回落至30%-40%,需警惕超级周期证伪风险。
地域策略:美股硬件龙头为AI需求最直接载体;A股优先选择设备及已切入全球供应链的存储模组企业;港股受流动性压制需谨慎。风险对冲:2026年周期高点前,需防范美国宏观经济恶化导致企业现金流收缩,进而压制AI投资强度。当前存储超级周期叙事仍处于“无法证伪”阶段,但历史周期规律与需求弹性约束下,需警惕2026年的证伪风险。
师爷认为投资应摒弃全面乐观,聚焦技术壁垒最高、供需格局最紧张的环节,并密切跟踪3月时间窗口的订单数据变化。中国存储企业的长期替代逻辑虽成立,但需规避未上市核心资产缺失下的二级市场博弈风险。
这张表,兄弟您如果有缘能看到,也可以关注一下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转发给您也在寻找金股财富密码的兄弟哟。✅
“每日更新:追踪主力动向+解读政策深意+拆解热点讯息!点击「关注」不错过明天师爷的关键提示 ”
#存储##储能#
来源:财经周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