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战场早已不是单一武器的对决,尤其是两栖作战这种攻防交织的复杂场景,无人机、巡飞弹满天飞,武装直升机在侧翼虎视眈眈,没有靠谱的移动防空网,再能打的登陆部队也可能陷入被动。最近亮相的解放军新一代两栖防空车,恰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让我国两栖作战体系彻底告别了“
当今战场早已不是单一武器的对决,尤其是两栖作战这种攻防交织的复杂场景,无人机、巡飞弹满天飞,武装直升机在侧翼虎视眈眈,没有靠谱的移动防空网,再能打的登陆部队也可能陷入被动。最近亮相的解放军新一代两栖防空车,恰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让我国两栖作战体系彻底告别了“攻强防弱”的短板,形成了能打能防的完整战力闭环。
回顾近年来全球各地的局部冲突,一个趋势愈发清晰:低空、慢速、小型目标,正成为地面部队最头疼的“杀手”。那些成本低廉的FPV无人机,携带爆炸物就能精准袭击战车,巡飞弹则像无形的“空中伏兵”,盘旋待命,随时发起致命一击。传统的防空系统面对这些“小而精”的威胁,往往顾此失彼。
对于两栖作战部队而言,这种挑战被无限放大。渡海过程中,缺乏机动和隐蔽的战车,在海面上如同“活靶”。一旦成功登陆,快速向纵深推进的部队,更是需要持续的空中掩护。没有这层“移动防空伞”,随时可能遭遇敌方武装直升机或无人机的突然袭击,导致前功尽弃。
从什么时候开始,解放军的05式两栖车族以其出色的水陆两栖能力,解决了“能否渡海”和“能否攻坚”的核心问题,发展出包括突击炮、输送车在内的庞大家族。然而,在这支精锐部队中,却独独缺少了专用的两栖防空和反坦克型号。这就像一支身披重甲的战士,却忘了给自己配备盾牌和反制利器,在推进过程中,总要提防来自空中和侧翼的冷箭。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周边潜在对手的军备发展。他们早已将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M1A2T主战坦克等先进装备纳入囊中,并大肆采购无人机,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就是企图在两栖作战中抢占低空优势,从而阻滞甚至瓦解我们的登陆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陆军的防空体系建设可谓是日臻完善。重型合成旅拥有履带式的09式双35毫米高射炮和红旗-17防空导弹,中型合成旅则依靠大八轮底盘的红旗-17A和625机关炮撑起防空火力,轻型合成旅也有猛士底盘的单管35毫米高射炮和红旗-13防空车。
这种远近结合、弹炮结合的防御网,几乎覆盖了陆军所有作战单元。然而,作为两栖作战主力的两栖合成旅和海军陆战队,长期以来却缺少能适应海上环境的专属防空装备。正是这款新一代两栖防空车的出现,才最终补齐了这块关键的短板。
从目前公开的图片资料来看,这款新一代两栖防空车是一座移动的防空堡垒,其核心设计理念处处彰显着对实战需求的精准把握。它沿用了升级后的05式两栖底盘,这不仅意味着它继承了原有的高速渡海能力,更在助浮装置和防浪板设计上进行了优化。
V型防浪板能更有效地劈开海浪,减少阻力,新增的浮箱则进一步提升了战车在水中的稳定性,确保防空系统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渡海过程中也能正常工作,随时待命。
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防空配置。车顶那具可伸缩的探测雷达,能根据战场环境灵活调整高度。无论是海面上的浪花飞溅,还是登陆场的复杂障碍,都无法干扰其对空中目标的精确捕捉。这意味着,无论是低空掠过的无人机,还是高速突防的导弹,都难逃其“法眼”。
更令人称道的是,车身两侧各装备了4联装导弹发射筒,总计8枚近程防空导弹,这赋予了单车强大的独立防空能力。这种设计思路与陆军的红旗-13防空车异曲同工,但在两栖环境中,它对雷达的抗盐雾腐蚀能力、导弹在潮湿环境下的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根据当前军事装备的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可能推出两栖自行高射炮版本。相比导弹,高射炮在拦截近距离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时,不仅更加灵活,而且成本效益更高。尤其是35毫米单管机关炮,以其高射速和高精度,能够形成密集的弹幕,对低空目标构成致命威胁。
如果能与防空导弹形成“弹炮结合”的配置,那将是完美的互补:远距离目标由导弹负责拦截,近距离的“漏网之鱼”则由高射炮进行精确补射。这种“弹炮结合”模式,也正是目前世界各国应对低空威胁的主流方案,从美国的M-SHORAD系统到以色列的“铁束”激光武器,无不体现着综合防御的理念。
这款两栖防空车的亮相,绝不仅仅是单一装备的升级,它更标志着解放军两栖作战体系的全面成熟和完善。如今,新一代两栖车族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作战链条”:两栖突击车负责在滩头撕开敌军防线。
反坦克导弹车则精确打击敌方装甲力量,自行榴弹炮提供猛烈的火力支援,输送车快速运送步兵投入战斗,而这款两栖防空车,则在空中为整个部队撑起一张无形的保护伞。从渡海、登陆到纵深推进,每一个作战环节,都有专属装备提供配套支持,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这种体系化的升级,正是对现代战争需求的精准回应。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中,首批登陆部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坚固的滩头阵地,并有效抵御敌方的反扑。有了两栖防空车,登陆部队便能在抵岸的第一时间获得空中掩护,迅速清除敌方的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威胁,为后续梯队登陆扫清障碍。而反坦克导弹车则能针对性地打击敌方装甲集群,避免我方登陆部队在立足未稳之时遭遇毁灭性打击。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近年来解放军各军兵种的装备更新换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陆军的100式坦克、新一代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相继列装,海军舰艇持续“下饺子”,加速远洋舰队的建设,空军战机也不断迭代升级,形成先进的空中突防和防御能力。而两栖装备的升级,正是这一轮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这些装备的更新,并非盲目追求技术上的“高大上”,而是精准地对位不同的作战场景和潜在威胁,你有先进的武装直升机,我就有专属的两栖防空车来制衡,你有新型主战坦克,我就有两栖反坦克导弹车来应对。这种“你有什么威胁,我便有什么应对”的实战导向,贯穿于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始终。
说到底,两栖防空车的出现,深刻体现了解放军“攻防兼备”的国防理念。它不是为了主动挑衅,而是为了更好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能力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它向世界清晰地宣告:解放军的渡海登陆作战能力,早已形成一套无懈可击的体系化战力,曾经的任何短板都已补齐,任何潜在的威胁都能从容应对。
来源:奇闻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