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令枪响的瞬间,我忽然意识到,这届全运会的科技赋能,从暖场环节就已经拉满了张力。” 站在广州奥体中心的媒体看台,资深媒体江坤老师的镜头对准了百米跑道上的特殊 “选手”—— 优必选 Walker 人形机器人与吉祥物 “喜洋洋”“乐融融” 正展开一场趣味赛跑。机
“发令枪响的瞬间,我忽然意识到,这届全运会的科技赋能,从暖场环节就已经拉满了张力。” 站在广州奥体中心的媒体看台,资深媒体江坤老师的镜头对准了百米跑道上的特殊 “选手”—— 优必选 Walker 人形机器人与吉祥物 “喜洋洋”“乐融融” 正展开一场趣味赛跑。机器人迈着稳健的步伐匀速前进,两只毛绒绒的吉祥物则扭动身躯蹦跳前行,不时回头 “挑衅”,引得看台上笑声阵阵。冲刺阶段,“乐融融” 突然加速,以微弱优势率先冲线,赛后还在混采区俏皮回应:“腿短也要赢,快乐才是核心!”
这场充满童趣的对决,在江坤看来却是中国科技落地能力的生动注脚。“工程师告诉我,Walker 要在复杂的灯光、人声环境中保持步态稳定,对视觉感知系统是极大考验。” 他注意到,除了赛跑互动,这款机器人还在各场馆承担导览服务,开幕式上更奏响青铜句鑃,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巧妙融合。而赛道另一侧,另一群 “科技打工人” 同样忙碌 —— 背着改装卡槽的机器狗正飞速运送标枪,它们在草地间灵活穿梭,即便偶尔绊倒也能迅速爬起继续前行。“以往人工运送标枪,一场比赛要往返 60 次,累计跑 7200 米,相当于绕足球场 18 圈。” 江坤算了一笔账,机器狗不仅将器材回收效率提升 30%,更彻底避免了人员横穿赛道的安全隐患,让赛事流程更加顺畅。
“作为跑过八届全运会的老记者,我从未见过如此‘聪明’的赛场运营。” 江坤的观察,从踏入场馆的那一刻开始。3D 视觉闸机 0.3 秒完成人证核验,无需停留等待;自动驾驶接驳车沿着预设路线平稳运行,串联起各个场馆与交通枢纽;无人机在空中巡逻,既保障供电线路安全,又实时监控赛场周边情况。“安保不是冰冷的管控,而是科技支撑下的人性化服务。” 他举例说,场馆内设置的外骨骼机器人可为行动不便者提供助行服务,数字人在云端实时解答观赛疑问,这些细节让井然有序的安保工作更具温度。
赛场卫生的整洁度同样让江坤印象深刻。“全程看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志愿者与智能清洁设备配合默契,即便是观众密集的看台,也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这背后,是赛事 “只改造不新建” 的环保理念,超 90% 的场馆依托既有设施升级,配套的智慧环卫系统实现垃圾精准分类与快速清运,让绿色办赛从口号变为现实。而让他频频举起相机的,还有那柄 “颜值与实力并存” 的火炬:以深海可燃冰为源火,火炬身采用环保碳纤维材料,燃烧时发出温润的光芒,深圳传递环节中,人形机器人 “夸父” 单臂负载 1.6kg 完成百米传递,将科技美学与低碳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当灯光聚焦百米跑道,整个奥体中心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心跳与呼吸的共鸣。” 江坤这样描述男子百米决赛的名场面。李泽洋以 10 秒 11 夺冠的瞬间,场馆内的 5 级照明系统精准调控光线,照度均匀度达到 0.9 以上,人影浓度低于 90%,既为运动员提供了最佳竞技视野,又通过动态光影变化营造出极具冲击力的观赛氛围。“灯光不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而是赛事氛围的‘操盘手’。” 江坤了解到,这套由广东本土企业研发的照明系统,经过 637 天技术攻坚,不仅防眩光、节能降耗,更能根据不同赛事需求切换光影模式,让观众仿佛置身赛事核心,沉浸式感受速度与激情。
科技对运动员的赋能,更让江坤看到体育发展的深层逻辑。“从训练阶段的运动数据监测,到赛场的智能裁判系统,科技正在让竞技更公平、更科学。” 他采访得知,本届全运会引入的 5G 子弹时间技术,能以超高清画质定格运动员的每个动作,既为裁判提供精准判罚依据,也让观众领略到竞技体育的细节之美。而遍布场馆的健康监测设备,可实时追踪运动员身体状态,为科学训练与伤病预防提供支持,“这不仅是对运动员的保护,更是中国体育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的缩影。”
“一场全运会,激活了一座城,更撬动了一个区域的经济转型。” 江坤的镜头,从赛场延伸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街头巷尾。他发现,“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 的标语遍布港珠澳大桥沿线,500 万张赛事门票化身 “旅游通行证”,凭票可享受 300 余家景区免票、210 家酒店住宿优惠,直接带动 “一程多站” 的全运主题游热潮。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广州、深圳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分别增长 28.8% 和 18.4%,龙岗赛区周边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同期激增 1.25 倍,汕头民宿预订量增幅超 30%。
“喜洋洋”“乐融融
更让江坤关注的,是赛事背后的产业联动效应。吉祥物 “喜洋洋”“乐融融” 衍生的 2800 多款特许商品热销全网,醒狮系列盲盒一度卖断货,线上直播间需排队发货;东莞因篮球赛事吸引超 10 万人次观赛,直接拉动消费超 2 亿元;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借赛事实现无人机表演、低空救援等场景落地,为产业规模化探路。“这不是短期的流量红利,而是‘体育 +’生态的长期布局。” 江坤引用数据指出,2023 年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超 7000 亿元,占全国 1/5,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 44%,全运会恰好成为这些产业的 “实战考场”,让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
“如果说往届全运会是体育实力的展示,这届十五运会则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全景秀场。” 江坤在报道结尾写下这样的评论。在他看来,机器人赛跑的趣味互动背后,是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应用;机器狗高效运镖的场景,彰显了智能制造的产业化能力;而赛事带动的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则印证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坚实步伐。“广东 GDP 突破 14 万亿元,连续 36 年居全国第一,这样的经济底气,让科技赋能体育有了落地的土壤。” 他特别提到,从 1987 年六运会开创市场化办赛先河,到如今粤港澳三地联办、科技深度渗透,全运会的变迁轨迹,正是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离开奥体中心时,夜色中的场馆灯火璀璨,与远处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江坤感慨:“这场盛会让我们看到,科技不仅能让体育更精彩,更能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更具活力。十五运会的每一项科技应用,每一次产业联动,都是中国进步的有力注脚。当体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深度交融,这场盛会早已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展示中国力量、中国智慧的重要窗口。”
来源: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