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
编者按: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惠春琳解读“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引言: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发展、信任和治理等方面的鸿沟日益扩大。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明、文化之间的理解、对话和交流。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今年,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前后,中国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其他许多国家,在世界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架起了一座座友谊和理解之桥,为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文明力量。
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友谊的桥梁。历史一次一次地证明,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天,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各种新旧问题和复杂矛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文明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是差异本身,还是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很多人认为,冲突是因为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事实上,差异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这些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习俗和宗教,这就造就了每种文明的独特性,所以文明的差异当然也必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差异本身不导致冲突,导致冲突的是人们对待差异的态度。人们习惯了自己的活法,就容易把别人的不同,看成“不对”,就想去改造,甚至是消灭。而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恰恰就是希望在尊重各种文明独特性的诚意和前提下,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彼此相互成就。
回望历史,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最美的相遇。在摩洛哥的古城菲斯,至今保留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卡拉维因大学。中世纪时,这里不但是北非与阿拉伯地区学术交流的中心,同时来自欧洲的学者也在这里学习阿拉伯人保存的希腊哲学和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学成之后,他们又将东方的数学、医学等带回欧洲,推动了世界天文学、数学等学科的整体发展。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文明的魅力不在于彼此的差异,而在于差异中的相互成就。
文明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它的源头往往是一个小小的水域,但是在流淌的过程中,每一段支流都在为整个水系注入新的、磅礴的活力。因此,文明的独白不是,也不应该是当今世界的色彩,不同智慧之间的交响,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共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这样一句话,“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所以,我们希望文明对话可以成为一种国际习惯。因为,文明交流互鉴最迷人的时刻,不是谁吞并了谁,而是两种不同的美碰撞、融合,最终孕育出全新的、更动人的形态。贵州的两项赛事——“村BA”和“村超”,成就一场场全国叫好、全球点赞的群众文体盛宴。关键是快乐“村超”“村BA”“耍”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这便催生了“村”字号活动蓬勃发展。后来还有了“村T”,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将民族的脚步“走”向世界,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个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村超”的农趣农味吹到了非洲贝宁共和国,这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他们认为“村超”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榕江模式,希望能够学习这种现代化的模式。于是,今天,贝宁共和国也办起来“村超”,一边借鉴榕江的办赛经验,一边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自身特色。相隔万里,却志同道合,两个“村超”虽都赛出了当地民众生活中的勃勃生机,但也分别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荣光。这不正是“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的完美写照吗?
历史的回响里,这样的交融比比皆是。盛唐的长安城,那是真正的“世界会客厅”,波斯商人、西域歌舞随处可见;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中国的造纸术一路向西,彻底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可以说每一次文明的对视都埋下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因此,当我们翻开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时,我们看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融入其中。当我们注意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楼上孔子的雕像时,我们领略到了设计者想要从中体现的一种寓意,那就是,美国法律对东方基本法律和戒律的借鉴之意。所以说,文明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其真正的生命力,恰恰在开放与交融中迸发。
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过程中,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文明观,将为破解当今世界的文明冲突困境提供独特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当然,文明百花园的构建得靠我们每个国家、每种文明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中国与全球伙伴高质量共建的“一带一路”,让斯里兰卡居民喝上了24小时供应的自来水,让柬埔寨村民告别了没有电、没有路,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一带一路”不但是一条经济互利之路,更是一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之路。今天,我们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推动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机。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