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步棋走对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9:32 1

摘要:白宫的会议室里面的谈判桌两端坐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智慧:一边是追求头条新闻的“交易艺术”,另一边则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定力”。

白宫的会议室里面的谈判桌两端坐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智慧:一边是追求头条新闻的“交易艺术”,另一边则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定力”。

中国是摸清了特朗普在强硬反制下的妥协特点。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VOX播客节目中的坦言,撕开了美国对华决策的深层裂痕。

当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遇上了中国的“战略定力”,表面上的贸易战看起来是回到了原点,其实是已经永远的改变了中美的博弈格局。

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行为模式,它不依赖传统的外交渠道,而是通过社交媒体来直接发声,制造持续不断的舆论焦点。

这样的一种模式是高度依赖个人直觉,追求短期轰动效应,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表演型政治。

在应对中国的时候,特朗普的这一种“遇强则弱”的特点就被充分的暴露了出来。

沙利文指出,为了让中国取消相关的反制措施,特朗普愿意取消绝大部分的对华关税,这样中国掌握了更多的谈判筹码。

这种表演型政治在国际舞台上是频频上演,面对印度,特朗普同样也是采取了高压手段。

从8月7号开始对印度输入到美国的商品加征了25%的关税,随后又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理由,把总体的关税税率提高到了50%。

结果印度的外长苏杰生公开的承认,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和中国之间仍然将要面临问题,但是他表示是可以通过非冲突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的。

面对特朗普式的表演型政治,中国也是展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那就是战略性耐心。

这样的一种战略不追求短期的得分,而是着眼于长期的积累优势,通过承受短期的压力精准反击来测试并利用对手行为模式中固有的弱点。

中国的战略定力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数据是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从2008年的20%以上,已经是大幅度的下降。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突破了50%。

这样的一种多元化的战略,直接是减轻了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在科技竞争方面,中国也是呈现出了“局部突破、整体追赶”的态势。

当美国在芯片领域实施管制的时候,中国意识到了这些被美国方面标榜为“不可谈判”的国家安全议题,实际上是可以谈判的。

稀土作为中国的战略资源,成为了博弈中的重要筹码,中国是掌握着新兴产业所需要超过80%的稀土元素,通过收紧对美国的军事领域和汽车生产都至关重要的稀土供应,中国就展示出了精准反制的能力。

“表演型政治”与“战略性耐心”的对决,已经是超越了中美双边关系,成为了全球政治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剧本。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甚至让传统的盟友都感到不安,在美国跟印度的关系当中,特朗普曾经是公开的指责印度是“关税之王”,要求对价值亿美元的印度商品加征报复性的关税。

这种极限施压的背后,是美国跟印度结构性矛盾的显性化:

美国是希望印度成为遏制中国的战略支点,却不愿意支付实质性的对价。印度渴望通过亲美线路获取到技术转移和市场的准入,却发现得到的仅仅只是空头支票而已。

当特朗普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印度的应对策略是双向行动:

一方面拟对价值2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削减关税,另一方面是向中国松绑计划放宽2020年之后针对中国实施的贸易,航班,以及签证方面的限制。

这样的一种“接触但不拥抱”的策略,既给潜在的合作保留了窗口,又避免了重蹈覆辙。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表演型政治往往能够赢得媒体的头条,但是战略性的耐心才能赢得长远的博弈。

沙利文观察到了,特朗普的行为特征是一致的“遇强则弱”。

在面对他认为实力较弱的对手时候,他是有着固定的应对策略的,但是在跟中俄领导人打交道的时候,则显得不够自信,犹豫且脆弱。

这一个观察也是揭示了表演型政治的根本性弱点,它是要依赖于对弱者的威慑,而不是真正的战略智慧。

特朗普对印度的贸易措施,被沙利文批评为了可能“毁掉美国多年来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的努力”,还会“把印度推向中国的怀抱”。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损害了美国的信誉,还给中国带去了外交的优势。

中国的战略定力不仅是体现在国际的博弈当中,也反映在清晰的战略规划上。

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技术的积累,中国在新能源等领域已经是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光伏,锂电池,电动汽车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达到了80%、94%、70.4%。

中美博弈不是短跑冲刺,而是马拉松式的竞争。

沙利文对于此事是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中美将会继续共存,长期保持着一种可控竞争的状态。

未来中美的关系走向基于实力的“竞争性共存”,而不是说一方“全面胜利”。

中国有希望在更多领域缩小差距,甚至是实现局部的领先,但是全面的超越美国仍然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积累。

在这样的一种竞争格局下,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击败对手,而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在沙利文看来是失败的,他批评加征关税导致了贸易争端的加剧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没有能够准确的平衡美国的中期利益。

那些用联合思维看待中美关系的人,没有认识到两国的关系复杂性和长期发展轨迹。

美国和印度的关系的转变恰恰成为了最佳的注脚:当特朗普对印度加征50%关税的时候,印度却选择了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且跟中方达成了新的重要共识。

印度的工商联合会报告是显示,虽然74%的印度企业是希望引进中国的技术,但是仅有23%的中国企业是愿意扩大在印度的投资的。

这一个数据的对比不正是对两种模式效果的最佳判断?

参考资料:

1. 《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接受VOX播客节目采访》(2025-11-08)

2. 《蔡奇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根廷共和国大使馆(2025-08-31)

3. 《屡遭莫迪冷落,特朗普被爆或“取消访印”!》——澎湃新闻(2025-09-01)

4. 《印度对华态度180度大转弯,背后原因竟是尝到中美双面夹击的苦果》——大国知识JU(2025-11-16)

5. 《美媒:与莫迪关系降温,特朗普或取消秋季访印行程》——中国青年网(2025-09-01)

来源:三千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