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视作“中国未来20年头号对手”的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期一番言论引发热议。他在播客节目中直言,特朗普在中美贸易战中被中方精准拿捏,尽显“犹豫又脆弱”,这场较量的失败对特朗普而言一点不冤。
被视作“中国未来20年头号对手”的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期一番言论引发热议。他在播客节目中直言,特朗普在中美贸易战中被中方精准拿捏,尽显“犹豫又脆弱”,这场较量的失败对特朗普而言一点不冤。
沙利文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这位曾在2021至2025年初执掌白宫国安事务的核心人物,对华话语权甚至被认为超过前国务卿布林肯。他的对华战略以“竞争中求稳”为核心,主张“去风险”而非“全面脱钩”,既承认中美可控竞争的长期态势,也清晰认知中国的实力,其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场贸易博弈的转折点始于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加征“对等关税”,却唯独对中国“穷追猛打”——4月9日暂停对其他国家关税,一周内将对华关税飙升至史无前例的145%。面对极限施压,中国没有妥协,果断打出反制组合拳:对等加征关税、启动中重稀土出口管控、将多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每一步都精准击中美国痛点。
中方的强硬让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彻底失灵。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框架协议,双方互降115%关税,这一成果远超其他国家的谈判所得。沙利文敏锐指出,中方通过这场交锋摸清了两大关键:一是特朗普面对强硬反制必妥协的软肋,二是美国对供应链中断的高度敏感,这让中国掌握了谈判主动权。
更具突破性的是半导体议题的破局。拜登政府曾将半导体出口限制定为“不可谈判的国家安全议题”,但特朗普政府为缓和局势,明确将其纳入谈判范围,并承诺不再收紧管控。沙利文强调,这两大成果将在未来中美互动中持续发挥作用,本质是特朗普政府底牌被摸透后的被动让步。
后续博弈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9月中方打出大豆牌,10月升级稀土出口管控——作为全球稀土秩序的“管理者”,中国的管控直接冲击美国高科技和国防产业链。而特朗普政府的回应,仅能拿出“再加征100%关税”的空洞威胁,145%关税都未能奏效的手段,如今更显无力。
沙利文早已多次批评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认为其盲目加征关税既损害美国长远利益,又破坏盟友体系。8月特朗普对印度加征50%关税时,沙利文便警告,这会葬送美国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多年努力,反而将印度推向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沙利文的判断并非左翼政客对特朗普的单纯攻击,而是基于事实的客观分析。中国的反制之所以奏效,源于自身的产业实力和战略定力:稀土等关键资源的掌控力、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卑不亢的谈判姿态,让美国的极限施压失去土壤。
这场贸易战的本质,是单边主义与多边秩序的较量,也是实力对等下的博弈均衡。特朗普的失败,在于误判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将对付弱小国家的施压套路用在大国身上。而沙利文的清醒认知,恰恰反映出美国战略界对中美关系现实的重新定位。
未来中美竞争仍将持续,但这场贸易博弈已给出清晰启示:唯有自身实力过硬、战略清晰、敢于反制,才能在大国博弈中掌握主动。
你认为未来中美贸易博弈还会有哪些变数?来评论区分享观点!
来源: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