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两岸共月明” | 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主题文艺晚会在武夷山市举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9:19 1

摘要:2025年11月16日,“茶香两岸共月明”主题文艺晚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举行。作为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会以茶为媒、以艺为桥,将武夷山“世界乌龙茶红茶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的文化底蕴和国际旅游窗口的现代魅力,以及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

2025年11月16日,“茶香两岸共月明”主题文艺晚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举行。作为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会以茶为媒、以艺为桥,将武夷山“世界乌龙茶红茶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的文化底蕴和国际旅游窗口的现代魅力,以及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编织成一幅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文化长卷。

创新表达 绘就茶境诗画

晚会的舞美设计充分彰显了“茶之境”“月之韵”的意韵之美,将武夷山的山水灵秀与现代舞台科技无缝交融,每一处细节都暗藏文化巧思。

入场伊始,动态主视觉将观众带入“九曲溪畔月升东”的意境,大屏上波光潋滟的溪水与舞台前沿流淌的干冰云雾相映成趣,一轮明月从空旷天地中升起,瞬间抚平尘嚣。

科技光影秀《嘉木芳华》颇具创意地将茶科技与茶文化做深度融合。光影秀应用高流明投影技术,在舞者裙摆上现出茶芽生长、叶脉舒展的唯美效果,诠释了传统茶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创意器乐秀《诗吟茶路》以旋律为笔,绘就了一幅跨越洲际的茶路史诗。古筝的清越、琵琶的轮指,勾勒出武夷山下梅村竹筏启航的晨曦;笛的欢快、鼓的深沉,呼应了万里之外恰克图集市的喧嚷与繁华。乐声起伏间,观众仿佛亲见武夷茶从闽北启程,北上西行,最终将馥郁茶香播撒至异国他乡。节目生动再现了这条始于明清,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国际舞台的“万里茶道”传奇。

一叶藏春秋 茶韵两岸合

晚会以“序・茶缘”“千年一叶・同根”“万里茶路・同脉”“茶和天下・同心”“尾声・筑梦”为叙事脉络,11个节目层层递进,既展现了茶作为地理风物的发展轨迹,更深挖了其背后的人文厚度与文化基因。

访谈环节《两岸茶事》成为全场晚会的亮点。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在分享中强调:“茶不仅是一片树叶,更是承载两岸乡愁、记忆与情感的载体。”他用“同脉、匠心、人和”概括武夷山与阿里山茶文化的共通性,指出两地茶种同源、工艺相近,茶汤中流淌的是共同的历史回响与情感认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顺明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希望联合两岸学者、作家和摄影师,共同编撰一部《两岸茶典》,为子孙后代留下两岸一脉茶香的文化地图。台湾青年代表恩恩与武夷山自媒体人沈丹想发起“海峡茶青创客走廊”计划,号召两岸青年携起手来,一同定义未来世界茶饮潮流。

赖岳谦(台湾时事评论员)

王顺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恩恩(台青代表)

整场晚会最动人的底色,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从节目构思到演员构成,从文化表达到主题升华,“两岸同心”的理念贯穿始终,让茶不仅成为地理风物的代表,更成为情感的纽带、文化的桥梁。

原生态情境表演《两山茶歌》

原生态情境表演《两山茶歌》以闽北与台湾茶歌对唱,还原两岸茶人共同的劳作记忆。情景舞蹈《明月照茶山》以古典舞演绎采茶、揉捻、炒茶的动作,将乡愁化作袅袅茶烟,萦绕海峡两岸。阿卡贝拉《望春风》,则以无伴奏的演唱形式,将闽南语经典歌曲新编,旋律从闽北吹向海峡,带去武夷人的问候,也带回日月潭的潮润,让两岸同胞的情感在歌声中悄然共鸣。

明月寄相思 茶香飘世界

晚会更将视野投向世界,以“茶和天下”的胸襟,完成了一次从历史到未来的文化巡礼。

《武夷茶香》以跃动的节奏,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武夷山向着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福建会客厅阔步前行的脚步。《中国的味道》则以清新民谣唱出“三茶统筹”的现代图景,诠释出茶与文化、产业、生活的深度融合。舞蹈《潮音茶韵》,舞者用柔韧有力的肢体语言,写就山之青、水之灵、茶之灵,其悠远意韵令人回味不已。

情景朗诵《武夷问茶》,以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朗诵,带领观众走入武夷茶文化的哲思之境,与舞蹈演员的翩跹身影交织,展现茶道中“天地人合一”的东方智慧,为晚会增添厚重的人文底蕴。

晚会尾声,一曲气势恢宏的大合唱《茶香两岸共月明》,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从千年茶史到现代征程,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创新,从个人乡愁到民族情怀,晚会用艺术的语言诉说着:茶,是穿越千年的共同记忆;明月,是跨越海峡的情感纽带;而携手前行、共创未来,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

来源:小花daily日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