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十三)| 晋城市民政局 :城乡低保标准全省第二,高龄津贴全省领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9:17 1

摘要: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严密。困难群众保障方面,我市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十四五”以来,我市持续提高保障标准,目前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9480元、7860元,相较于2020年,我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

11月14日

记者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十四五”时期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

科学谋划、深入落实

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

全面践行新时代民政工作职责使命

着力将民政的“民生清单”

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严密。困难群众保障方面,我市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十四五”以来,我市持续提高保障标准,目前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9480元、7860元,相较于2020年,我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4.6%和7.9%,保障标准位居全省第二。过去五年我市年均保障4.9万困难群众,年均发放救助资金约3亿元,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境儿童保障方面,我市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纳入保障和关爱服务范围。连续提高散居和集中养育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到每人每月1405元、2110元,相较于2020年,分别增长了40.5%、40.67%,年均发放资金715.8万元,有效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同时,深入推进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全面排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困境儿童基本信息,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等关爱帮扶活动,五年来惠及困境儿童1.2万余人次。残疾人福利方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有效落实,“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27亿元,惠及残疾人204.12万人次。创新启动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尽力为残疾人提供更为贴心便捷的服务。

老龄和养老工作更加贴心。据统计,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15万人,占比达到23.98%。“十四五”以来,我市坚决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持续推进老龄和养老事业发展,着力打造“晋享颐养”服务示范品牌。截至目前,我市备案住养型养老服务机构83所,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52所,设置各类养老床位1.77万张,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见成效。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监测评估试点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今年先后在全国推动发展老年人旅居康养服务专题座谈会、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座谈会作经验交流发言;继晋城市社会福利院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后,市社会福利院等2个单位又被全国老龄办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4名养老机构负责人被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民政部官方公众号中国民政、省政府晋政信息刊发我市养老服务经验,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始终走在全省第一方阵。老龄工作方面:率先建立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补贴标准全省领先,年均为4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4000万元;在成功创建7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基础上,今年又有5个社区入选创建名单;与省新时代老龄事业和产业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12名全国养老领域顶尖专家组建智库;深入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及“敬老月”系列活动;率先启动晋城市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晋城市“敬老月”银龄集市暨重阳节敬老主题活动,积极创建银龄基地、银龄驿站等活动阵地,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开设“六十岁 正青春”专栏,让“银发力量”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局面。养老服务方面: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养老服务制度环境。在全省率先颁布了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晋城市养老服务条例》;率先编写《晋城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5-2035年)》;相继出台《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办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养老服务业财政资金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搭建起体系完备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体系框架。补齐硬件短板,夯实养老服务基础网络。率先实现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全覆盖;对乡镇敬老院提质升级,发展1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扎实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省率先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管理办法,全市38个新建住宅小区共配建养老服务设施1.4万平方米,为全省树立了标杆;依托老旧社区现有办公用房或其他闲置场所,高标准打造了2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其中省级评定的15个机构全部获评优秀;今年的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包括新建改造4个社区养老工程、6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6个标准化社区食堂,11月底前将全部建成完工。打造562个老年助餐点,辐射周边老年人群开展助餐服务;对371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提供膳食供应、休闲娱乐、保健服务等服务,形成“区域性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模式,让老人不出社区(村)享受到便捷贴心的养老服务。推进智能升级,赋能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大力推行“互联网+养老”,建成晋城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有效整合资源,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老人在家中通过手机下单或拨打电话,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上门服务,累计服务6.7万人次,满意率达到98%。为全市4000名困难老年人免费配备智能应急设备,为1500户困难老年人完成家庭床位适老化改造,用“小改造”托起了老年人的“大幸福”。同时,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一次性入职奖励制度,对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学历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分别给予6万元、5万元、4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实现养老院院长和护理员全员培训,并举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给予重奖,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项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婚姻服务方面,“十四五”以来,累计办理婚姻登记7.34万对,全面实行“全国通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婚俗改革持续深化,文明健康婚俗风尚正加快形成。地名服务方面,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命名乡村地名2748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1039个,安装乡村楼门(户)牌16.93万块,有效服务百姓出行、助力乡村振兴。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全市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1159个;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减负644.71万元;动员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完善基层治理服务等方面投入资金1.08亿元,引进投资5.5亿元,充分发挥了助力作用。殡葬服务方面,率先实现县级行政区域殡仪馆运营全覆盖,今年底建成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87个,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持续加大;出台火化奖励政策,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国家丧葬费和抚恤金的基础上,对逝世后选择火化的我市其他城乡居民,予以4000元一次性奖励;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再予以1000元奖励;累计发放惠民殡葬补贴128.07万元,惠民殡葬持续推进。慈善事业方面,“十四五”以来,我市各慈善组织和机构通过多种方式累计筹集发放善款善物约1.2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近10万人次,“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慈善氛围日益浓厚。福彩销售方面,福利彩票销售11.15亿元,筹集市级公益金9951万元用于养老、助残、济困等公益事业,累计投入250万元资助500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来源:晋城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