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刚过半,宁德时代就接连爆出两个牵动市场神经的消息:11月17日,摩根大通突然将其H股目标价下调4.2%,从600港元调到575港元,评级还是“中性”;紧接着11月20日,公司近50%的H股IPO锁定股份就要解禁,涉及约7750万股,算下来市值超
2025年11月刚过半,宁德时代就接连爆出两个牵动市场神经的消息:11月17日,摩根大通突然将其H股目标价下调4.2%,从600港元调到575港元,评级还是“中性”;紧接着11月20日,公司近50%的H股IPO锁定股份就要解禁,涉及约7750万股,算下来市值超400亿港元。消息一落地,17日当天宁德时代H股直接跌了3.78%,A股也跟着跌了3.50%,持股的投资者手心冒汗,没上车的也举棋不定,这“双重打击”搁谁身上都得慌,但说真的,这事儿压根没表面看起来那么可怕,与其跟着市场情绪乱慌,不如扒开消息看本质。
这两个消息看似都是利空,实则是市场在进行正常的价格校准,和公司基本面没啥关系。先说说目标价下调的原因,摩根大通说得很明白,不是不看好宁德时代的发展,反而承认它是内地电池产业链的首选标的,下调目标价核心是因为当前H股相对于A股溢价太高了。数据能直观说明问题:宁德时代2025年5月在香港上市后,到11月中旬H股累计涨幅达111%,而同期A股只涨了57%,算上汇率因素,H股比A股贵了25%到30.28%,这在160多只A+H上市公司里十分罕见,正常情况下大多是A股比H股溢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连续8年第一,2024年达到37.9%,装车量突破339.3GWh,同比增长31.7%,是外资配置中国新能源资产的核心选择,稀缺性推高了H股价格;另一方面,H股上市后基石投资者持股锁定期内流通股份少,加上做空成本高,出现了短期逼空效应,进一步放大了溢价。
而11月20日的H股解禁,恰恰是缓解这种高溢价的关键。解禁的股份主要是当初参与IPO的基石投资者所持,占H股流通股的一半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出现“狂抛潮”。摩根大通分析指出,像中石化这类长期策略投资者,大概率会继续持有,真正可能流通的股份数量有限,不会对市场造成毁灭性抛压。这次解禁反而能增加H股的流通性,让稀缺性消失,帮助H股价格向A股靠拢,本质上是市场在修复不合理的价差,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反而是好事。更何况,同期A股市场上,公司第三大股东黄世霖通过询价转让减持4563.24万股,转让价格376.12元/股且全额被16家机构认购,受让方6个月内不能转让,这种有序减持不仅没冲击二级市场,还吸引了专业机构进场,足以说明机构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再看宁德时代的硬实力,近期表现根本没掉链子,完全撑得起自身估值。2024年全年锂电池出货量475GWh,同比增长21.79%,其中储能电池出货量93GWh,同比增长34.32%,增速远超动力电池。技术上更是持续领跑,2024年推出的神行Plus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达到1000公里,充电10分钟就能跑600公里;新一代麒麟高功率电池放电功率超1300KW,支持新能源车零百加速2秒,这些明星产品已经大规模量产上车,在总出货量中占比达到60%-70%。储能领域同样亮眼,推出的天恒储能系统拿下19GWh的全球最大储能订单,而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61.5%,2025年预计还会增长48.9%,赛道增长空间巨大。
产能和全球化布局也在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末,宁德时代产能已达676GWh,全年产能利用率76.33%,第四季度基本满产,在建产能还有219GWh。国内中州、贵阳、厦门等生产基地有序推进,海外德国工厂产能逐步提升,匈牙利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也在建设中,全球化产能网络正在成型。客户方面更是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上汽、吉利、蔚来、理想等国内品牌长期合作,BMW、Mercedes-Benz、Volkswagen等海外巨头也都是核心客户,储能客户还包括国家能源集团、NextEra等知名企业,订单储备十分充足。
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也在给宁德时代托底。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中国企业在全球前十强中占据六席,合计份额67.1%且持续提升。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810万辆,同比增长25.2%,虽然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会调整,但行业长期增长逻辑没变,动力电池需求仍在持续增加。此外,宁德时代在前沿技术领域也早有布局,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已完成研发,能在零下40℃正常放电,2025年即将量产;固态电池也进入样品试制阶段,这些技术储备让它在未来竞争中依然能保持领先优势。
最让人纠结的问题来了:现在到底该入手还是抛售?短期来看,H股解禁确实会带来一定抛压,加上价差收敛的预期,H股可能还会有波动,对于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者来说,确实需要谨慎,盲目追进去很可能被短期波动套牢。但从长期来看,这次调整反而给真正看好宁德时代的投资者提供了机会。毕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变化,市占率、技术、产能、订单都牢牢占据行业头部位置,新能源和储能又是未来几十年的确定性赛道,随着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加速,电池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而且AH股价差回归合理是必然趋势,同一个公司的业绩和基本面完全一致,长期来看股价不会一直存在这么大差距。历史上不少A+H上市公司,在解禁后不合理的价差都会慢慢缩小,这次宁德时代只是因为H股流通性不足导致的短期溢价,解禁后流通股份增加,加上机构套利操作,价差会逐步回归正常,这是市场走向理性的表现,不是什么坏事。投资本就考验心态和认知,不用因短期股价波动乱阵脚,也别被“利空消息”吓退,看懂背后的逻辑,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比跟风操作靠谱得多。资本市场里,机会从来留给有准备、有耐心的人,而非追涨杀跌的投机者,这波调整或许不是风险,反而是看清价值、从容布局的契机。
来源:棉花似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