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山寨胖东来,食饮新品牌还有什么出路?| 对谈5个行业黑马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5:36 1

摘要:每年的食品饮料创新展,总能看到各种“奇葩”产品。今年同样如此,折耳根泡面、精酿啤酒茶、酵素椰子水、草本煮奶……行业的创新源源不断,真创新和伪创新鱼龙混杂,最终能成为爆品、在线上线下都跑通的,却少之又少。

每年的食品饮料创新展,总能看到各种“奇葩”产品。今年同样如此,折耳根泡面、精酿啤酒茶、酵素椰子水、草本煮奶……行业的创新源源不断,真创新和伪创新鱼龙混杂,最终能成为爆品、在线上线下都跑通的,却少之又少。

创新是否有效,还要回到消费者的需求和认知。这两年食品饮料行业有一个明显变化,讲故事式的营销、为高级感买单的溢价不再轻易打动消费者、资本和平台了。如今人们更好奇关心的,可能是怎么买到胖东来的月饼、山姆的代购、奥乐齐的穷鬼三件套和盒马的HPP苹果汁。利他、低价、安全、健康,是现阶段的关键词。

前段时间我去了诸暨,这是浙江的一个五线城市。街头的一个景象让我有些惊讶:这里看不见多少大型商超,资本火热的零食量贩店也是走了好几条街才看见一家;然而,几乎每拐一条街都有至少一家山姆代购实体店。

另一边,永辉爆改为“胖永辉”的同时,全国各地长出了各种山寨胖东来。“遍地胖东来”成了一个线下传统渠道挣扎求变的一个缩影。

一边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另一边是渠道的继续分化,食品饮料品牌要怎么找增长的方向?到底什么样的创新,才更能让消费者和渠道买单?带着这些问题,我和5个增长迅速的品牌,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交流:

1、什么样的品类,才能成为真正的“超级品类”?每年行业都会爆发出概念很新的品类,比如今年的桦树汁、去年的液体沙拉等。但难免被质疑“智商税”的它们,能像椰子水、气泡水那样撑起一个赛道,带动品牌增长吗?我和卖桦树汁的林源春、卖高品质番茄的“一颗大™”聊了聊。

2、白牌的崛起,是近两年整个消费市场的一大趋势。它们是怎么做到闷声赚钱、销售额甚至超过不少品牌的?在这背后,食品饮料品牌的增长方式如何变化?近两年增长迅猛的轻上、巴麗岛是怎么做的?

3、天津乳企海河的出圈,在集中度很高的乳品行业杀出一条路。在这背后,是地方乳企走向全国的探索。面对大品牌的竞争,它们如何开辟一条差异化的路径?来自内蒙古的酸奶品牌兰格格给了他们的答案。

行业长出新的“超级品类”?

走在各品牌、代工厂商的展位之间,有一类产品看似小众,却很难不注意到——桦树汁。

一个叫“林源春”的品牌,整个展位都摆着各种规格的桦树汁产品。该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它们专注做桦树汁已经有十余年。去年,桦树汁在抖音上火了一把,它们就是推动者之一。在现场可以看出,一些做全品类的饮料品牌也已经跟进,将桦树汁作为当下的主推品之一。

桦树汁的火爆和它的营养价值有关。然而一些品牌在线上宣传时钻了空子,夸大它的功效。在抖音上搜索桦树汁,会看到不少品牌宣传它有美容、排浊、抗火,甚至抗老的功效,有的品牌还贴上“液体黄金”一类的夸张标签。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的“智商税”质疑。

这是线上起家的新品类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前几年白芸豆咖啡、靠三只羊做推广的液体沙拉、西梅汁等品类靠着达人合作结束后,“智商税”的质疑都开始浮出水面。

在展会现场,桦树汁品牌则较为克制,只是强调0糖0添加剂。当有人提问为什么不把这些营养价值写在包装上,工作人员表示:“只是长期饮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毕竟不是保健品”。

我试喝了多个品牌的桦树汁,它们在木香的浓淡上有细微的差异,但基本上大差不差,像是略带清甜的水。比起饮料,桦树汁更偏向有味道的“水替”。

这一点与近两年火爆的椰子水相似。最近,椰子水头部品牌if,还以11亿年收入的业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桦树水能否成为下一个椰子水,还有待验证,也需要品牌在正规营销、供应链规模等方面的跟进。

有的品牌想推广新品类,有的品牌则想把古老的品类重做一遍。

展馆大门,一个品牌很有野心地布置了硕大的充气拱门,百米之外也能一眼注意到。但你可能不会想到,形象如此卡通、年轻的品牌,卖的却是一种农产品——番茄。这个品牌的名字也很卡通,叫“一颗大™”。

作为一种极其易得的农产品,番茄还能怎么“重做”?又要怎么卖成品牌?

一颗大™的解法是,不仅卖番茄,还做成番茄汁、番茄汤底、番茄气泡水,甚至和溜溜梅合作推出过樱桃番茄夹乌梅,把番茄从一种农产品原料做成全链条的消费品。


关于番茄本身,一颗大™的番茄均产自自有智慧玻璃温室,产量远超普通大棚。从一颗大™销售及品牌负责人艾立斯口中,我听到一个数据:他们的番茄,从温室到卖出,只有0.4天。全国18个基地,哪个基地刚收获了鲜果,当天就卖哪批番茄。在这背后,一颗大™所属的凯盛浩丰集团,本身就是全国性的智慧玻璃温室工程建设及运营服务商。大家可能都吃过它的产品,它是肯德基、麦当劳的生菜供应商。

而品牌化的运营,让一颗大™得以与更多的渠道合作。艾立斯告诉我,目前与一颗大™合作的渠道中,不光有盒马、大润发、永辉、麦德龙这类零售系统,还有百果园、鲜丰水果等水果连锁店,更有全家、罗森等便利店。多个即时零售平台,也已经上架其产品。一颗大™验证了一件事:当一种农产品变成有品牌的消费品,它可铺的渠道也会更宽。

把某某品类重做一遍,一度是众多新消费品牌的口号。品类战略也被越来越多品牌作为核心战略。在展览现场,你会看到很多品牌用大字宣传自己是“XX品类全国第一”。

五年前,我们基于类似的观察,提出过一个观点:超级品类,背后才有超级企业。并不是所有的“品类第一”,都真的能卖得好。

当时我们就拆解过,如何判断一个东西能否成为“超级品类”:第一,看本地文明体系对该品类的元认知;二,看这个品类的基础设施建设;三,看技术是否迭代至具备扩张性;四,看整个生态是否已经成熟;五,看消费是否具有周期性、永续性和增长性;六,看是否具备规模壁垒。

从这个认知来看,会发现市场中不少新品类早就暗藏危机,也注定是潮起潮落、难以长存。比如那些由海归们从海外复制过来,却与中国人饮食生活习惯割裂的品类。食品饮料本就是对本地化要求极高的品类,光本地元认知这一点,就可以过滤掉不少来自海外、或区域性的品类。

艾立斯表示,之所以选择番茄,是因为它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都是蔬菜类目的第一。“大家可能觉得是土豆或白菜,其实不是,就是番茄”。而一颗大™目前已经做到樱桃番茄销量的全国第一,品牌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也达到70%以上。

现场也可以看到不少新品牌,正在强调如何在新品类中建立起壁垒。比如我逛到的一个牛肉丸品牌,强调自己采用了非遗制丸技艺,在品质上符合“汕头牛肉丸”新标。至少一名潮汕人眼中,这一点可以将该品牌与大量长尾的牛肉丸商家区分开。

在技术迭代方面,AI是一个新变量。艾立斯表示,他们正在尝试将AI用于农业种植、供应链和销售、客服端等。通过将智慧产业链AI化,可以帮助农民规范化地种植,并定向地收购,这件事情已经开展了数月。


另一个新变量是关税问题。与品牌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在食品品种研发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所谓卡脖子,不只事关芯片一类的电子科技,生物科技也是如此。在现场,我看见一些国内的农业技术、生物科技企业展示出自己的专利成果。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在国际尝试掌握更多自主话语权的缩影。

白牌们如何闷声赚钱?

在与各品牌的销售人员交流时,我听到两个数据。

1、一个叫“轻上”的饮料品牌,刚成立3年,现在一年的线上销售额破16亿元。

2、另一个来自江西的饮料品牌“巴麗岛”,年销售额达到60亿元以上。这个品牌的椰子水产品,年零售额就达到10亿元以上。

在上一轮消费周期中,砸钱堆声量是品牌做爆品的一贯方式。然而,这两个并不为大众熟知的品牌,却用其增长推翻了这一点。它们是如何闷声赚钱的?

对渠道的押注是关键之一。当下正处于零售渠道变革,包括线上渠道的碎片化、线下渠道自有品牌的兴起,必然带来品牌策略的转变。当我问到“在什么渠道卖”时,大多品牌都说“全渠道”,这也是渠道分化所迫。但轻上的回答很不一样——“从all in 抖音做起”。

当我打开抖音商城的“品牌饮料店铺回购榜”,轻上官方旗舰店是Top1,Top2是农夫山泉官方旗舰店。

事实上,近两年,不少食品饮料白牌都在抖音上一炮而红,平台上的声量和销量甚至超过知名品牌。上述榜单中,紧随农夫山泉之后的第三名是“礼想纪”,第四名是“依能”,第五是“超植季”,都是不知名的白牌。

以轻上为例,这个品牌在抖音和上万名圈层达人合作,并建立上千个自营号。在抖音巨大的内容流量池中,这些达人和账号作为内容触点可以帮品牌找到目标人群——有健康需求的用户,将主打健康的一系列产品推给用户。

轻上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现场,大多饮料品牌都集中展示几种大单品,轻上却“报菜名”一样地展示了好几种看似互不相关的品类。椰子水、养生水、咖啡、西梅汁、能量饮料……近几年有增长态势、与健康沾边的饮料品类,轻上几乎都占了个位。

这需要有足够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和把控能力,来保证每一个品类的品质都过关。而轻上背后是有着供应链基础的椰泰集团。据集团官网,这是一家成立了25年的企业,不仅生产多个品类的饮料,年产量超过30万吨,也具备研发、服务的能力,光营销人员也有3000多人。

与轻上类似,巴麗岛也是由供应链企业推出的品牌。它身后的江西金土地集团,给两百多家头部品牌做代工。展位的销售人员告诉我,其中包括王老吉这样的全国性大牌,也有胖东来、盒马的自有品牌。

2023年椰子水爆发,金土地在这前后在东南亚椰区建了生产基地,同年推出巴麗岛100%椰子水。据《赣江热榜》,这个产品一年的零售额可达10亿元左右。椰子水之外,巴麗岛也基于江西本地的原材料做一系列NFC果汁,如赣南脐橙、井岗蜜柚、新余蜜桔等。

同样,作为供应链企业推出的品牌,巴麗岛也通过抖音,短平快地让人们认识到其产品,也进入过董宇辉、罗永浩的直播间。

线上的造势,也为这些白牌在线下补齐渠道基本功争取了更多时间,更提供了一定的优势。轻上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当他们将线上的成绩展示出来,渠道商很快就会接受他们。目前,轻上与永辉、大润发等大型商超,711、罗森等便利店等渠道都有合作,朴朴和小象超市等即时零售渠道,也正在发力。

区域老品牌,想讲出新故事

逛到中途,展馆的一角响起颇具民族风情的欢快音乐。穿着蒙古族服饰的一支民族乐队和一位舞者,在展位门口演奏、舞动着,引来两三排观众围观。在他们和观众之间,同样穿着蒙古服的一名女生拿着一盒酸奶,面对架起的手机屏幕直播介绍这个产品。这个开放式的直播间,是酸奶品牌兰格格的展位。

在演绎、传播草原文化中推广草原酸奶,就是来自内蒙古的品牌兰格格现阶段想要做好的事情。兰格格的营销总经理王维告诉我,他们坚持把草原文化注入品牌。这一方面是向消费者传达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同时也传递其产品配料简单干净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双寡头格局的乳品市场中凸显差异性。

兰格格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较为陌生,但它成立已有25年,长期都在内蒙古本地展开业务。王维说,如今他们正在以华东为桥头堡,进军全国市场。

早年间由于冷链技术不够发达,短保的低温乳难以走出本地,这种封闭性让各地催生出自己的区域品牌。兰格格之外,还有天津的海河、广东的燕塘、新疆的天润等。随着技术的发达,全国性品牌深入各区域市场。面对竞争,区域品牌也需要向全国市场寻找增量。

另一边,消费者近几年也呈现出对大品牌祛魅的倾向。他们如今愿意主动接触区域品牌,了解奶源、配料表等信息,来理性评估一杯奶的价值。

王维也发现,乳品消费者对“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光要求品牌要有知名度,更要求产品要有特色,在功能上满足需求的同时,在感性层面也要满足差异化的期待”。

海河近两年的营销出圈,就提供了区域乳品破圈的一种路径。它找到大学生这个细分人群,一边用可可牛奶、香芋牛奶等产品在口味上争取大学生,另一边开发出香菜味牛奶、煎饼果子味牛奶等奇葩口味,开发出趣味性和情绪价值。据了解,海河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

在海河展区,我发现这些奇葩口味还并非海河的全部。“百合枇杷膏雪梨煮奶”“余甘子荷叶茯苓煮奶”……海河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切入“脆皮年轻人”的养生需求,在差异化的方向上做出了更多探索。

兰格格则是围绕“草原酸奶”这一定位,来打造产品功能和情感的差异化。

产品上,兰格格的单一牧场和单一工厂,都位于有着“中国草原酸奶之都”之称的乌兰察布,并采用非遗的固体发酵技术。品牌上,做各种草原文化活动和环保活动,来传达一杯草原酸奶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品牌理念,一定程度上暗合了当下的行业趋势,比如胖东来的商品成为哄抢对象。王维告诉我,全国的永辉都有兰格格的产品,但胖东来的调改给他们带来的是正面加持,“调改后的永辉,选品理念是追求价值突出、特色突出”。这给了兰格格这样非大牌、但足够差异化的品牌更多的生长空间。

目前在上海,从盒马、联华超市、小象超市、来伊份等渠道都可以买到兰格格的各种酸奶产品。虽然去年品牌年销达到7亿元以上,今年预计达到10亿元左右,但在王维看来,兰格格当下的铺货率和曝光度还远没达到理想状态。以上渠道,只是兰格格在华东市场稳扎稳打的开头;而发力华东市场,也只是全国化的第一步。

写在最后

食品饮料品牌如何创新?表面上的共性是呼之欲出的:健康化、功能性、挖掘“超级食材”、整活营销……

但从创新到撬动增长,中间环节所需的各种基本功却常常被忽略。也因此,我们常常将行业内卷的原因归结为:消费者变了,或大环境不好;却很少探究那些得到增长的品牌,到底在做什么。

它们做的事情,不是简单地迎合消费者做低价,就像在山姆和胖东来身上,低价仅仅是最表面的标签。它们对线下消费体验、对选品和货架的把控等等要素,才是更决定性的原因。

而这些正在增长的品牌,虽然对于大众而言有点“新”,在整个行业也仍然任重道远,但它们的基本功却显得较为成熟。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产品创新、对核心人群的沟通和服务、以及对差异化卖点的传达,在现阶段是比简单的低价,更能撬动增长的要素。

内容作者:小小

编辑:郑晶敏

来源:湃动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