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粉色全运会吉祥物刚露脸,广东人一句“豉油玫瑰鸡”就把它送上热搜——这哪是吐槽,分明是祖传DNA动了。
粉色全运会吉祥物刚露脸,广东人一句“豉油玫瑰鸡”就把它送上热搜——这哪是吐槽,分明是祖传DNA动了。
我刷到图第一眼也笑出声,下一秒就想起厨房那瓶头抽。
小时候外婆蒸鱼,只认致美斋晒足一百八十天的第一批酱油,盖子一掀,整条巷子都是豆香。
现在超市货架上生抽老抽减盐头抽儿童酱油排排站,我照样能三秒分出谁是谁,广东人自带滤镜。
别以为我们闲。
去年全省干掉120万吨酱油,占全国三分之一,海天把发酵罐装进玻璃房,直播间二十四小时有人盯着黄豆变金汤,弹幕比追剧还热闹。
华南理工干脆让AI上场,23种风味指标一秒出报告,酸度差0.1都能被它揪出来,比我妈舌头还狠。
可机器再精,也酿不出巷口那口味道。
谭国辉师傅把三百多种老配方塞进手机小程序,点开就能看民国酱园长啥样,可真正让他安心的,还是灶台上那瓦缸——太阳够猛,酱醅才肯唱歌。
今年广州塔整了个豉油灯光秀,暗红液体在塔身流淌,外地朋友惊呼“像熔岩”,本地佬淡定:像刚打出来的头抽,流得够快,说明晒够了。
年轻人也玩嗨。
珠江桥牌和喜茶搞了杯“豉油奶茶”,黑乎乎一杯,喝第一口像叉烧包掉进奶盖,怪到想报警,还是忍不住拍照发抖音,播放量两亿。
老板笑呵呵:不怕骂,就怕没人提。
同款思路搬到全运会,吉祥物粉成白切鸡蘸料,话题直接爆,官方顺势出表情包,销量蹭地上去——老广的幽默,从来带货。
笑完回头一看,厨房那瓶酱油标签写着“减盐40%”,李锦记说卖疯了就加产。
健康要顾,风味不能丢,老师傅把盐降下来,把鲜味提上去,氨基酸态氮飙到1.2,照样能挂壁。
传统这玩意儿,不抱残守缺,也不随便投降,它得在晒场蒸房直播间里一路打滚,滚出新模样,却还让老舌头一尝就认祖归宗。
吉祥物再粉,也只是一次玩笑。
真正让广东人安心的,是揭开锅盖那股豉油香——无论世界多花哨,我们知道,只要一滴落肚,家就还在。
来源:幽默明月zX93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