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开罗会议新闻“泄密”事件台前幕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6:38 1

摘要:备受世界瞩目的开罗会议,本来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下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为了安全起见,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一致同意在德黑兰会议结束后再发表开罗会议新闻公报(史称《开罗宣言》),并且约定在重庆、华盛顿和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谁曾想到,英国路透社却抢先泄露了消息……

导读

备受世界瞩目的开罗会议,本来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下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为了安全起见,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一致同意在德黑兰会议结束后再发表开罗会议新闻公报(史称《开罗宣言》),并且约定在重庆、华盛顿和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谁曾想到,英国路透社却抢先泄露了消息……

01

路透社抢先播发开罗会议消息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汇聚埃及开罗举行国际会议(史称“开罗会议),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以及击败日本后如何处置日本、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收回、战后中美军事经济合作等问题。

此次会议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中进行的。因为当时德国在希腊罗得岛有空军基地,开罗在其飞行半径之内。会议举行时,开罗戒备森严,英军调用了一个步兵旅的兵力和500门防空高射炮,保护着会议的安全。在金字塔顶上还设有一个英国皇家空军的观察站,监视空中情况,航空兵全副武装,严阵以待,以防希特勒的袭击。

会议严密封锁消息,对前来采访的英美记者实行通讯管制,一律禁止向外发稿。记者们准备发出去的电报都积压着,要等官方正式公报发表以后,才能放行。

为了安全起见,三国领导人在草拟会议公报(《开罗宣言》)时,没有标明会议的名称、时间及准确地点,仅简略表示“在北非召开了一次会议”。因为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与蒋介石会谈结束后,要前往德黑兰向斯大林通报会议的内容,征求他的意见,三国一致同意,在德黑兰会议结束后再发表这份公报,并且约定在重庆、华盛顿和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具体时间要听候发自开罗的通知。

开罗的通知应该提前24小时发出,也就是说,在开罗发出通知24小时以后,三地同时发表。然而,开罗会议的公报并不是在重庆、华盛顿和伦敦三地同时发表的。华盛顿时间12月1日下午7时,白宫对外公布了开罗会议的新闻公报。当美国合众社的电讯传到重庆后,中方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没有收到开罗发出的通知。国际宣传处急电该处驻洛杉矶办事处,询问合众社的新闻是否为官方所公布。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中央通讯社在重庆时间1943年12月2日下午7时将新闻公报正式公布了,比华盛顿晚了12个小时。

为什么美国政府没有遵照事先的约定而提前公布《开罗宣言》呢?原因是英国路透社已于11月30日播发了开罗会议的消息,将新闻先期泄露了。这条泄露机密的消息,是路透社的驻华记者赵敏恒发出的。

02

谁泄漏了开罗会议的消息

赵敏恒从1928年开始担任路透社驻华记者,曾抢先报道过许多重大新闻。开罗会议召开时,路透社并没有派赵敏恒去开罗采访,但他因为要到总社去汇报工作,便随中国的一个访英代表团于11月18日从重庆飞往伦敦,26日至28日在开罗停留,从而得到了捕捉这一重大新闻的机会。

赵敏恒是怎样获知会议讯息的呢?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赵敏恒是凭借灵敏的嗅觉判断出三国首脑正在开罗开会的:当时,中国访英代表团途经埃及开罗时,在飞机场受到商震、黄仁霖等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迎接。赵敏恒认定,商、黄在开罗出现,极不寻常,蒋介石一定也来了。如果召开的会议是高峰会议,罗斯福、丘吉尔等巨头也必然参加。

他又从侧面了解到罗斯福、丘吉尔都不在国内,种种迹象使他确信,开罗会议正在举行。经过了解,这里封锁极严,不准发出新闻电报。他当机立断,马上飞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里斯本用密码向路透社总社发出举行开罗会议的消息。总社立即播发,震惊了世界。

但这个说法只是一种推测,实际上并不正确。开罗会议是特别重大的新闻,如果赵敏恒只是从一些迹象而作出推断,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他是不会贸然发稿的,路透社也不可能仅仅根据赵敏恒的个人判断向全世界发布这一消息。

其实,赵敏恒本人对这件事的经过是有自述的。他离开重庆之前,《新民报》约请他撰写旅英通讯,将旅途见闻以日记体写成,寄给该报刊载。在11月28日从开罗寄出的通讯中, 赵敏恒这样写道:“访英团到开罗,正是蒋委员长夫妇与罗、丘会晤之时,会议地点在金字塔旁米娜别墅。开罗顿时戒备森严,一切来去交通断绝,会议地点五英里内无通行证不能出入,卫兵云集,高射炮、战斗机集中此地,以备万一。”

很显然,赵敏恒是在直接掌握了开罗会议的有关讯息后,才向路透社发稿的,而不是仅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抢发新闻。

赵敏恒在他抢发的这条新闻中,究竟披露了哪些信息?当时中国的报纸并没有刊载路透社的这条消息,路透社与中央社有供稿合同,中央社应该收到了路透社的电讯,很可能是中央社遵循三国事先协定,没有向报界发布这条新闻。

当年12月1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路透社的这条消息。电头是“葡萄牙,里斯本,11月30日。”标题中写道:“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会议公报将在本周末发表;蒋夫人出席。”新闻导语为:“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已在开罗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现正在赶赴伊朗某地的途中,此间确信是前去会见斯大林总理。”

03

引发中美英三国之间纠纷

如果不是赵敏恒抢发这条新闻,《开罗宣言》要几天后才会在重庆、华盛顿和伦敦三地同时发表。由于路透社先期泄露了消息,引发了中、美、英三国之间的一场纠纷。

路透社发布开罗会议消息的第二天,美国战时情报局局长戴维斯发表谈话,指责路透社违反约定。戴维斯的措辞比较巧妙,他说,“如蒋、罗、丘三领袖诚如已在举行会议,则吾人实可假定与会各国之首都必已拟定办法,以便同时发表声明,如此,则路透社已破坏发表日期之约定矣;如无会议举行,则其消息系属捏造。无论上述任何一种情形之下,该社均须同样负责。”

然而,英方却没有对戴维斯的斥责作出公开回应。12月10日,北美报业同盟发出一则伦敦电,大概是英方授意发表的。原电说:“据此间(伦敦)可靠方面之报道,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蒋委员长开罗会议之透露,系由中国代表团中有一华籍新闻记者参加,而彼将开罗开会之事递达葡京里斯本之路透通讯社。此人实际上为路透社之记者,因此透露消息之故,遂使美国战时情报局局长戴维斯及英国情报部大臣布拉根两人意见发生龃龉,而在预定发表公报之前,即将消息发放。据此报道可知,英国或美国记者之预先发表,实非违反约定之真相。盖新闻记者参加官方代表团,实系不合常规之事实,此新闻记者自可得极大之便利,而此人显然尽量利用其机会。”很显然,英方是试图将泄露新闻的责任推卸给中国。

对此,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12月13日在重庆发表声明,予以驳斥。董显光指出,参加开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中没有任何华籍或外籍记者参加,所谓有一路透社记者参加代表团之说,实属恶意荒谬之宣传。中国政府严格遵守约定,为保守开罗会议的秘密尽了最大努力, 事前绝不准发表此项新闻。

董显光希望美国战时情报局局长戴维斯和英国情报部大臣布拉根对开罗会议消息先期发表一事作官方调査,“此种调査,将证明中国预先发表消息为绝对无稽之谈,且有助于防止将来同样之透露消息也。”

董显光的声明发表后,美国某通讯社又发出一则电讯,说预先发表开罗会议消息的记者,是路透社驻重庆代表赵敏恒,并指出赵敏恒在随同中国访问团及军事代表团赴英途中,将消息送达里斯本的路透社记者。

董显光于是发表第二次声明,申述赵敏恒与中国政府及中国代表团并无关系,并强调泄露应在通讯社的编辑和放行电报的官员,而不是通讯社的记者。“査赵君充任英国路透社驻华代表十余年,渠与中国政府并无丝毫关系,亦未以任何身份参加访英团, 且并无所谓‘访问及军事代表团者’,渠不过与我访英团同乘一机飞赴伦敦向其上峰述职而已。至于新闻记者之与政府官员同乘一飞机,在英美或世界任何国家亦非罕见之事。余不知该社代表与泄露开罗消息有何关系,但泄露消息之主要责任,不在任何记者之个人。盖各国记者获知开罗会议消息者无虑百数十人,而泄露消息之责,在通讯社之编辑,以及先期放行该电讯之官员。”

这桩“公案”后来不了了之。

据《春秋》 陈玉申/文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