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咖啡奶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后,口味、选材不断出新品成了品牌吸引消费者复购的惯用招数。新茶饮走过十年,面对变化的市场,新生代品牌在找哪些新出路?行业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不同于以往以桂花、芋泥、黑糖为主的“甜蜜风暴”,2025年的秋冬饮品多以酱油、海苔、芝士等配料跨界搭配,咸味风潮蔓延至整个茶饮行业,引发尝鲜热潮。
在咖啡奶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后,口味、选材不断出新品成了品牌吸引消费者复购的惯用招数。新茶饮走过十年,面对变化的市场,新生代品牌在找哪些新出路?行业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咸味奶茶扎堆上市
新茶饮同质化严重
往年秋冬,奶茶行业竞争通常发生在甜味细分领域,但今年情况有了变化,咸味奶茶成了各大品牌的C位(中心位)担当。奈雪、乐乐茶、茉莉奶白均推出咸法酪口味奶茶,古茗推出红岩咸奶茶,还有茶话弄、喜茶等推出咸味奶茶。不仅如此,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瑞幸、Grid Coffee也把咸奶酪等融入产品中。
一位茶饮行业从业者分析称,咸奶茶兴起,主要是受季节的影响,随着温度下降,冰饮不再那么受欢迎,此前畅销的果茶也多有下架,主流产品回归奶茶。而在低甜和无糖的消费趋势下,新品研发被迫开始在尝鲜上做尝试,“抛开甜的,研发方向基本上只剩咸浓口味的了。”由于咸奶茶的口味偏小众,不如甜味被大众接受度高,其主要填补的正是当下这一水果的断档期。
一位茶饮新品开发从业者表示,咸味并非标新立异,我国北方地区的奶茶放盐自古有之。从味觉上来说,少量盐能增强甜味,让甜味变得更立体。“咸味产品在市场上已存在很久,长期进行口味教育的品类到达了‘爆发点’,所以今年会特别明显,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同一时间段推出咸味产品。”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及快消行业分析师林岳表示。
新茶饮消费增速放缓
加剧存量市场竞争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5年以来中国茶饮市场增速已放缓至5%~7%,这与过去动辄20%以上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在咖啡奶茶行业同质化加速、上新成本降低、社媒传播依赖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品牌都有了竞争焦虑。这也让奶茶与咖啡品牌在新品开发上“卷”了起来。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1万余家新茶饮相关企业。从企业年度注册数量趋势来看,2015年至2020年,行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6%;2021年至2022年,新茶饮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下降,2023年短暂回升,2024年再次回落后,行业进入洗牌期,竞争压力持续存在。
有行业人士认为,咸味奶茶就是奶茶咖啡行业“卷新品”的表现之一。咸口奶茶作为未被开发的领域,天然具有社交属性,成了各大品牌打造更具差异化的产品与独特品牌体验的不二选择。今年还有一个趋势,不少品牌推出的新品开始加入五谷元素,如小黄米、云南米布、黑豆、红豆等被引入茶饮新品中,也是由市场健康养生需求、品牌客单价提升的目的驱动的,和口味出新一样,是大家避免同质化竞争的一个手段。
构建差异化优势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出现了以价格换市场份额的倾向。然而,价格内卷、规模盲目扩张只会消耗用户对新茶饮的喜爱,企业应坚持差异化竞争战略。
卷原料,新茶饮争打健康。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饮品的颜值和口味已经不再是消费者购买饮品的首要因素。新茶饮锚定健康赛道构建差异化优势,既是对“天然、轻养”消费趋势的顺势而为,也是品牌长期主义的积极实践。
卷加盟,新茶饮抢占县域市场。新茶饮已走入“万店时代”,各大品牌为了扩大体量吸引投资、形成品牌效应,争相冲击万店规模。在一二线近饱和市场卷不动的新茶饮品牌,集中发力县域下沉市场。
卷IP,新茶饮联名缺乏后劲。曾经,联名合作是新茶饮品牌吸引消费者眼球、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但如今联名活动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难以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如何通过创新为消费者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体验,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索。
卷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品牌出海是新茶饮企业打破市场增长天花板的途径之一,背后是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全球消费市场格局变化的双重驱动。新茶饮海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头部茶饮公司日趋成熟的全球化运营体系。
新茶饮激烈竞争白热化局面下,茶饮创新的未来在于“价值创新”。消费者不只看产品好不好喝,更在意品牌背后的文化和情感。构建不依赖短期流量的差异化优势,才能为品牌注入长久生命力。
声明:本文综合参考自国际商报、每日经济新闻、九派新闻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
来源:斤斤